APP下载

幼儿园主题性“微实验”班本化的实践
——以大班科学实验“我们来造雪”为例

2019-12-13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闵国芬

早期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主题性记录表科学

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 闵国芬

STEAM 教育是科学、技术、艺术、工程和数学相融合的教育,STEAM 教育理念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让幼儿在“做中学”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并灵活运用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基于此,教师对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实验有了新思考和认知。本文以微实验“造雪”为例,依据幼儿的兴趣架构科学主题网络图,借助“图表”促进主动操作探索的过程,寻找“策略”提升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逐渐使主题性“微实验”班本化,进一步培养幼儿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连续性经验发展,建构深度思维方式。

一、源“兴趣”生“主题”,架构主题网络图

兴趣始于好奇,好奇可产生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幼儿就会主动提出问题。教师依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促进他们主动去发现、探索。因此,科学“微实验”就源于幼儿的兴趣,在情景化、生活化的环境里生成实验主题。这样的“微实验”更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们来造雪”的主题“微实验”是在“冬天来了”的主题下,幼儿从新闻里得知好多地方下起了雪,他们盼望着下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可江南地区的冬天今年还没下过雪,这该怎么办?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的兴致又这么高涨,于是我们的班本化科学微实验“我们来造雪”(如表一)就生成了。

寻找源于生活的、幼儿感兴趣的素材,更能唤起幼儿的情感,每一个“微实验”的开展都是一段快乐的旅程……

二、借“图表”促“探究”,注重操作探索过程

幼儿是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感受发现和探索的经验、体验尝试和成功的快乐,进而得以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给幼儿创设一个支持、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进行操作和探索。在集体教育活动之前投入相应的材料,为幼儿做经验的准备,也为教师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提供帮助。区域游戏是幼儿探究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平台和支架,将静态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动态的操作。

1.设计个性的流程图,引发幼儿深入探究

在区域游戏中,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寻求方法解决问题是核心和关键。正确引导幼儿围绕“问题或任务”而探究,活动中的互动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为集体教学做好活动前的铺垫,更多地发现问题。流程图上除了有操作的步骤顺序外,还表明了注意点、任务引导等图文结合的图示。流程图不仅要让幼儿看明白这个操作,每一步应该做什么,还需要告诉幼儿,在做这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个实验的目的或者说是任务是什么,需要从中发现什么知道什么。所以在微实验“我们来造雪”中设计能体现细节和关键点的“流程图”(如图1),以此引导幼儿更深入的操作、探索。

图1

表一:我们来造雪

2.设计多样的记录表,激发幼儿主动记录

众所周知,大班幼儿还不能用文字来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和探究结果,但有绘画表征的能力这一特点,运用各种不同的表格,引导幼儿用图画、符号、以及简单的文字等,将操作过程的所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表述。因此,我们要研究设计的记录表格具有多样性,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记录表,并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发展水平。主题性“微实验”造雪游戏中我们设计了猜测性的记录表、过程性的记录表(如表二)等,有效地记录实验过程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在多次记录与操作的对比中积累经验,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猜测性记录表

表二:微实验“我们来造雪”过程性记录表

三、寻“策略”找“支架”,提升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主题性“微实验”游戏,它不是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也不是以个体或小组探索为主体的随机的低结构活动,它是由幼儿的问题引发,教师确定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自然现象或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地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1.问题激趣,自主探索

在“微实验”游戏中教师通过问题“雪是怎么来的?”激发幼儿的探究的兴趣,让幼儿了解人造雪是利用它对水的渗透性(水分子渗透到其中)。当水分子与聚合体接触时,从聚合体外部进入内部产生膨胀,产生了“雪”,初步建立科学概念。在解释科学现象时教师的语言显得空泛苍白,因此借助视频动画演示,一个个水分子宝宝进入造雪粉颗粒,颗粒宝宝像气球一样鼓起来。通过动画视频可以直观感知吸水现象。最后,让幼儿尝试造“彩色的雪”,将调好的有颜色的水倒入造雪粉,用放大镜观察变化,不同的尝试助推幼儿的思维不断向深度拓展。

2.多种材料,尊重差异

主题性“微实验”游戏支持幼儿在亲历探究中体验发现探索的全过程,因此操作材料的准备通常是每人一份或两人一份,以保证所有幼儿都能充分操作、实践。我们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造雪粉、白色泡沫、白纸等),鼓励幼儿迁移经验,建立拓展与创造的平台,为幼儿提供全方位发展的机会。

3.亲子实验,多层思考

借助亲子实验,以设计和探索为目的,并对解决疑惑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促进幼儿参与亲子共同实验研究。一系列关于“造雪、玩雪”的活动后,鼓励幼儿与父母探讨并动手玩玩“纸树结冰”的实验。家庭亲子小实验因为是“一对一”的指导,幼儿可以对材料进行充分的探索,通过自己的猜想假设、动手尝试、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等过程,不断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实验和记录方式的呈现各具特色,幼儿运用绘画记录、符号记录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主题项目,深度思考

科学“微实验”班本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有主题的、成体系的,形成“项目”化。同时将“微实验”融入日常活动和园本课程,创建“主题项目”包,将语言、科学、数学、艺术等融入“主题项目”中。在“冬天”主题中,将“玩雪”实验加入主题网络中,并开展一系列关于“雪”的活动,形成一个“冬天”主题下的“项目”。(如表三)

表三:主题项目“玩雪啦”

主题性“微实验”活动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将科学现象生动有趣地融入其中,让科学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将科学精神植入幼儿心中。让我们变一元为多元,延展幼儿的思维宽度,在玩一玩、猜一猜、试一试、说一说中,让孩子走近科学。

猜你喜欢

主题性记录表科学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新世纪以来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刍议
2022.04.21~2022.05.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2022.1.21~2022.2.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1.01.21~2021.02.20 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0.7.21~2020.8.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科学大爆炸
科学
从报道全国两会思考主题性报道要有“高度”和“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