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

2019-01-28应宜逊

浙江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信村镇县域

□应宜逊

不仅要推动村镇银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求村镇银行发挥“鲶鱼效应”,冲破农信机构在农村金融中的垄断地位,促进农信机构转换经营机制、改进金融服务。

村镇银行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目前浙江全省有村镇银行73家,已经实现“县域全覆盖”,且发展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2017年的县域覆盖率只有68%,而浙江2016年就实现了“县域全覆盖”。2017年9月末,全国村镇银行的行均贷款余额为7.5亿元左右,而浙江则为10.2亿元。浙江村镇银行发展有不少耀眼亮点。一是涌现出一批优秀村镇银行。有6家被监管当局评为二类行:三门银座、景宁银座、庆元泰隆、长兴联合、桐乡民泰、德清湖商,其中多数属于全国优秀村镇银行。不久前,浙江省银行业协会报道,云和联合荣膺“中国服务县域经济十佳村镇银行”榜首。二是涌现了一批优秀主发起银行。台州银行与泰隆银行无疑是全国“最优级”的主发起银行,两者旗下的村镇银行,都是监管二类行。杭州联合银行、鄞州银行、南浔银行、民泰银行、鹿城银行也都很优秀,都是“次优级”。优秀主发起银行如此之多,这是其他省区所少有的,是宝贵财富,应当好好利用。三是已有两家村镇银行成功重组,前景乐观。不良率居高不下、业务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的村镇银行,出路在于重组或清盘。2016年,浙江有两家村镇银行进行了重组。

浙江村镇银行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重视的问题。一是贷款增速放慢。村镇银行在成立数年后,多数机构的贷款增速已慢于当地农信机构。大多数村镇银行在成立3-5年后,新设机构激情消退,贷款的增速就赶不上当地的农信机构,甚至一些优秀村镇银行也是如此。二是出现了相当多的贷款负增长机构。近年来,村镇银行中贷款负增长的机构比例相当高,2013年全省还只有4家,占8.16%;2018年6月末全省已达到17家,占比为23.29%。一些村镇银行之所以贷款负增长,多半是由于市场定位偏颇、不良贷款率上升,以致不得不进行处置、调整。三是出现“天花板”。村镇银行的贷款余额在远未赶上当地农信机构时,其贷款余额占当地农信的比重便停滞不前了,仿佛顶住了“天花板”。各家村镇银行的“天花板”高度是不相同的。大体上,与主发起银行的“小微金融”活力成正相关。“天花板”较高的,均为主发起银行自身即主要为“小微”“三农”服务的小银行。“天花板”高度,台州银行旗下的“银座系”为45%左右,泰隆、民泰为35%左右,杭州联合农商行的“联合系”达到30%,温州鹿城农商行的“富民系”达到25%左右,鄞州银行的“国民系”为20%左右。之所以出现“天花板”,主要是由于随着村镇银行贷款占农信机构比例的增大,尤其是达到10%以上时,就会对农信机构形成较明显的竞争压力。农信机构毕竟长期位居农村金融的绝对老大,在当地拥有深厚的人脉基础与其他资源。一旦“觉醒”,便能阻挡村镇银行的“冲击”。四是业绩优劣分化。在成立超过5年的61家村镇银行中,贷款余额还不足当地农村机构5%的有17家,占28%。这个比例显然高了一点。五是存在一批“管理成本”偏高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指一家法人银行仅主发起1-3家村镇银行。目前浙江此类村镇银行共有10家左右。它们的主发起银行兴办村镇银行,通常是应有关上级部门的要求,而非自愿。同时,管理村镇银行与管理分支机构又是两种套路,往往不容易“做精做深”,且容易出问题。

影响村镇银行“质量”的主要因素

主发起银行的积极性与能力。就积极性而言,主发起银行究竟是“我要干”还是“要我干”非常关键。主发起银行起码是二类行,如果是“我要干”,就会努力想办法,干得像个样子。比如民泰银行,自身算不上优秀,但是有积极性,因此由它主发起的村镇银行“质量”都不错,有的还评上监管二类行。反过来,如果是“要我干”的,往往导致旗下村镇银行业绩惨不忍睹。就能力而言,包括管控能力、驾驭市场能力、小微金融能力、适应本土接地气的能力和科技能力。大多数银行的能力总是存在短板。大银行的短板往往是小微金融能力和适应本土能力弱;小银行则容易发生管控能力不足,小银行的小微金融能力和适应本土能力也不是个个都好,差异甚大。

县域经济金融环境。一是金融竞争的充分程度。经营村镇银行的难易与当地金融竞争的充分程度成负相关。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金融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充分,农信机构的活力也较强,加上金融机构多、“小个子”的村镇银行不容易受到当地政府重视,从而新设立的村镇银行要站稳脚跟,难度要大得多。二是社会信用制建设。做得好的,村镇银行的经营就会容易一些。比如丽水市,对全市的农户用统一的标准进行了信用评级,这就给新设立的村镇银行的业务拓展带来极大的方便。

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行为。上级部门的决策是否正确,监管是否得力,对村镇银行“质量”的影响也很大。个别业绩极差的村镇银行续存至今表明,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大。

村镇银行提质发展是正途

在实现“县域全覆盖”后,村镇银行工作的重点就是提高质量,促进其健康发展。第一,应当进一步认识村镇银行的作用,重视村镇银行建设,齐心协力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以使村镇银行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监管部门应当加大“促优治劣”力度,促进村镇银行“质量”提升。省农信联社应当“高瞻远瞩”,把村镇银行看作促进基层农信机构活力提升的积极因素,努力促成基层农信机构与村镇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与互动,如同当年台州路桥的“银座”与“泰隆”那样。同时,还应当在结算渠道上对有困难的村镇银行施以援手。

第二,对“质量”太差的村镇银行要采取坚决措施。对于不良贷款高企、已经“技术破产”的机构,应当责成主发起银行限期整顿并依据法规给予处罚。到期限后,资本充足率若仍然不达标,则应当依据法规追加处罚,并且视实际情况考虑限期重组或清盘。对于个别业绩奇差的村镇银行,应当坚决地限期清盘。监管部门要敢于使用清盘手段。须知,改造一个“烂”机构,要比组建一个新机构困难得多。而且清盘还有震慑作用,能够促使主发起银行们认真履行职责。

第三,支持、鼓励村镇银行向优秀的主发起银行集中。村镇银行向优秀主发起银行集中,有助于促进村镇银行的集约化管理,既能节约管理成本,又能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应当支持、鼓励。银监会2018年1月出台设立“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的通知,提出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新设或选择一家已设的村镇银行作为投资管理行,让其受让主发起人已持有的全部村镇银行股权,对所投资的村镇银行履行主发起人职责。台州银行已经名列试点。省内有关部门还应当积极帮助其他积极性高、条件又较具备的银行进入试点。

第四,指导、督促与年终评比。一家村镇银行要办得好,需要做好“五个化”:“市场定位小微化、机构人员本土化、运营机制市场化、操作手段先进化、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各级政府应当就这“五个化”考察村镇银行,并且进行指导、督促与必要帮助。

第五,争取村镇银行发展早日有“第二条腿”。村镇银行发展应当有“两条腿”。一条就是现在做的,由现有的法人银行主发起而成立村镇银行;另一条是在村镇银行层次上开放“民营银行”,并且规定只允许由“下海”的金融业务骨干或者创业的“准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出任最大股东。由于是从最底层的小银行开放民营银行,因而风险较小。这样的民营银行做大后,不但基础扎实,而且能够涌现一批金融企业家,以及涌现一些像当年的“银座”“泰隆”那样的优秀“小微金融”机构,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农信村镇县域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农信今年将投放47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