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民生底线“保平安”

2019-01-28葛燕

浙江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生浙江消费

□本刊记者/葛燕

保平安,就是要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在稳就业、促增收、强保障、扩消费等方面全面发力,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平安,是亘古不变的发展大事。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保平安列为三方面重点工作之一,秉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2019年,浙江经济挑战和机遇并存,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较多。牢牢坚守民生底线,是形成高质量发展所需社会环境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真实检验。保平安,就是要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在稳就业、促增收、强保障、扩消费等方面全面发力,同时要打好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脱贫攻坚战,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稳就业,不断夯实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坚守民生底线“保平安”首要的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提前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从浙江省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2018年四季度,消费者就业信心指数为139.1,比三季度上升7.1点,运行于“乐观”区间。说明浙江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就业预期亦较好。但不可忽视的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对就业产生连锁反应,中美贸易摩擦等对就业的影响或将逐步显现。

2019年,需更加突出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落实好稳岗系列政策。一是鼓励支持创业创新,积极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营造更优良的创业创新环境。有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科技、资金进乡村,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返乡创业。二是做好就业帮扶服务,引导具备就业能力的困难人员积极就业,切实帮扶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失业人员的救助。三是构建更为和谐的劳动关系,深入推进“浙江无欠薪”行动,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体系建设。对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较大、经营困难的企业,允许其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通过适当调整薪酬、内部转岗、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职工的就业岗位。

促增收,持续富足百姓“钱袋子”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持续较快的收入增长才是居民能真切感受到的“暖心事”。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349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三位、省(区)第一位。从增速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9.1%,高出全国0.3个百分点,增速达到了“十三五”以来季度最高位,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运行大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保持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还需付诸较大努力。

2019年,要对照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全面促进城乡居民普遍增收。一是突出机制更加完善,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发挥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收入职工的“提低”作用;健全职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二是发挥产业提升带动效应,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高新数字产业,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产业提升带动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三是聚焦减缓相对贫困,坚决打好低收入群众增收攻坚战,通过财产制度及转移支付相关政策完善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提升,同时要关注城市隐形贫困人口的相关问题。四是加快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有效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提升“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山海协作产业园和结对帮扶水平。

强保障,全力以赴改善民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保平安,就是要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强化政策和体制机制保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2018年1-11月,浙江民生八项支出合计542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3.0%,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明显。过去的一年,浙江各类民生政策层出不穷,极大地增进了民生福祉。但也要看到,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的呼声从未间断。

2019年,要更加聚焦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一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扩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二是加快推进教育、医药卫生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借助改革的力量各个击破,着力破解入幼难、课外培训乱象整治难,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等难题。三是强化社会环境治理。切实做好水、气、土等方面的治理,形成全民共享的优质生态环境供给。全力防范化解P2P网络借贷风险,开展分类处置,稳妥化解风险。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安定有序。

扩需求,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3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4281元)高7256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四位、省(区)第一位,说明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另据浙江消费者信心指数,2018年四季度,消费者消费意愿指数分别为118.0,比三季度上升8.3点,运行于“乐观”区间。但从全社会消费整体增速来看,2018年1-11月,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这是十多年来年首次低于两位数的增速。消费增速的持续放缓,伴随着消费结构性“降级”,在这样的形势下,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显得尤为紧迫。

2019年,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着力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一是提升居民消费底气,使其“能消费”。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优化调节收入分配。通过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打消百姓不敢消费的顾虑,让百姓有底气消费。二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使居民“敢消费”。实行更加严格的消费监管,继续推进“放心消费在浙江”大行动。全面推进电商法实施,净化网络消费环境。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对消费领域的失信等问题严厉打击。三是拓展消费新增长点,使居民“愿消费”。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档升级,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现代服务业,满足不同消费结构的需求。加强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引导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成长。

新的一年,浙江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性更多,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将同时存在。但是,我们依旧信心满满。近年来,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被公认为最安全的省份之一。从新一年省政府向社会征集意见的民生实事来看,聚焦食品安全、交通治堵、垃圾分类、老小区加装电梯等便民惠民利民的“关键小事”,顺应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浙江坚守民生底线“保平安”有作为、有举措,我们期待更出彩的民生“成绩单”和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猜你喜欢

民生浙江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40年消费流变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