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2019-01-28陈建造
□陈建造
当前,文化、商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近年来,绍兴市在文商旅融合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年,绍兴市规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3%和15.2%,商贸综合体、高端民宿、研学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政策扶持偏弱、融合程度不深、标志性载体缺乏、营销宣传力度偏小等问题。绍兴要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必须大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使之成为支柱产业。
围绕三个“一”,加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设立一个领导机构。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商旅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实现有关文商旅融合的重大事项“政出一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投入。编制一个发展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制定文商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全面整合文商旅产业资源,把文商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台一套扶持政策。设立绍兴文商旅融合发展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重点项目、重大活动、高端人才等给予一定奖励,提高全社会参与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积极性。
围绕“两大两新”,加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供给。建设大平台。结合现有基础与发展预期,精选一批平台开展文商旅融合发展试点,集全市之力打造样板。重点推动绍兴古城和柯桥主城区创建成为省级5A景区城,将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把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成为重振绍兴辉煌的创新地、国际湾区的战略承载地和中国文化输出的策源地;在重点景区附近培育创建一批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促进旅游消费。培育大企业。推动文商旅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域、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培育一批综合性企业集团。大力培育青藤文化、新锐文化等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独角兽”企业。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文旅企业改革重组,培育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开发新项目和新产品。充分利用绍兴名人名胜多的优势,打造一批文商旅融合核心IP。借鉴推广“兰亭的故事”经验,设计开发或定制具有绍兴特色的专属旅游纪念品。整合利用全市民间博物馆资源,推进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推进研学游提档升级,建设鲁迅故里、兰亭景区等一批省级基地、国家级营地。依托兰亭书法节资源,探索与西泠印社合作,开展书画鉴赏和交易。充分利用进博会溢出效应、辐射效应,联合各种节会举办绍兴国际购物节。在重点旅游度假区或旅游综合体内,引入奥特莱斯等国际购物平台,拉动高端消费。
围绕“三大工程”,加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保障。人才汇聚工程。建立文商旅人才资源库,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商旅产业领军人物和专业团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类知名文艺家等专门人才,制定特殊保护措施,设立绍兴文艺名家工作室。加强与在绍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既善于开发创新、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服务提升工程。打造1小时旅游交通圈,在主要旅游功能区之间开通公交线路。充分利用“绍兴黄酒”“绍兴臭豆腐”“绍兴霉干菜”等特色资源,在鲁迅故里建设美食餐饮一条街,打造“尝越中五味,品人生百态”饮食品牌或者宣传口号。探索将老城区闲置房改造成精品民宿。配合“数字绍兴”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文商旅咨询服务体系。精准营销工程。加快设计文商旅有机融合的绍兴城市形象概念、logo和宣传标语,统一印刷在各级机关的信封和工作人员的名片上。联动运用影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和客源地实行错位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