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山东省人才评估机制研究

2019-01-28邵晓燕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19年47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山东省

邵晓燕 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党校

一、引言

“国以人立,业以人兴”。从古至今,人才都是推动先进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繁荣的重要资源。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同年,在山东省委常委会上,刘家义书记提出“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了山东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工作指示。目前,人才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软性实力重要体现。2018年2月22日,刘家义书记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2018年4月,山东省颁布《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引领作用。因此,要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估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动作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

二、基本概念综述

(一)新旧动能转换

新旧动能的概念提出始于2014年底,面对经济动力增长不足的现状,开始有经济评论使用这一词汇来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分析。2015年10月18日,针对经济增速放缓这一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对其原因进行了综合阐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张文和张念明,2017)。黄少安(2017)对新旧动能转换与山东经济发展进行研究,认为依靠大量人力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投入、大量投资、大量中低端产品出口、大量投资房地产和改革拉动的经济增长动力是旧动能;新动能可被概括为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的结构转换和产业升级。

(二)人才与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甚至于普通人,都对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解读。从“人才”的广义含义上来讲,《辞海》的定义是:人才是指有才识学问,德才兼备的人。这非常符合国人的认知,所谓人才,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德才兼备。而从经济社会的范畴中看,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将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那部分人,是人力资源中素质和能力较高的那部分劳动者。还有学者认为,人才的概念中包含着一部分的创新精神,例如,企业家群体中的人才,具备的精神即为企业家精神。无论是普通人理解的“人才”的概念,还是更广泛范围内的定义,都能够看出“人才”与普通劳动者有着区别,是普通劳动者中能力(创新、学识、德行等)较为突出的这部分群体。而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人才可以被视作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推动社会进步力量的人才,实际中,这种人才多为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

而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的系统性问题,其中既包括对创新型人才投入的评价,又包括对其产出数量和质量的评价,还包括对创新型人才成长所需环境条件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的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结合等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利用多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和系统的评价。目前,对人才的分类评价中,杨河清等人(2006)对首都区域人才竞争力了进行研究,张厚和等人(2006)对苏州的人才评价进行了研究。

三、山东省人才评估机制演变

我国的人才评估体制从古代就开始实行了,无论是先秦的选士、两汉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还是最终的隋及其后的科举制,这都是人才评估机制的体现,人才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山东自古以来就是齐鲁大地,对人才的培育和评估更加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总体山东省的人才评估机制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粗放型人才评估、精细型人才评估和导向型人才评估。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山东省,其他地区,由于先进程度不一,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同期的相关问题。

(一)粗放型人才评估

2000年之前,人才评估机制呈现出粗放型的评价标。这一时期,由于物质资源还不是很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是很高,衣食不足也直接导致人才的流失和培育的艰难。此时,人才的评估师粗放式的,并没有形成正规的、精确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流程。

(二)精细型人才评估

2000至2015年人才评估机制呈现出精细化管理的特点,这一时期,全国上下开始积极引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人才使用与人才培育上也呈现出更加精细化的特质。而在引进人才的培育中又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如如何留住人才?也由此开始了人才资源的普查工作,2007年3月,山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始在高层次上对人才资源进行调查。

(三)导向型人才评估

2015年至今,人才评估机制更具有导向性。从2015年10月开始,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全口径、实名制的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山东人才资源的“家底”。调查显示,山东省人才资源规模不断扩大,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社会事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但是人才质量不高,初级人才占有很大比重。在人才存量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占55.7%,高级仅占9.2%。

为吸引人才,各地政府都颁布了多项优惠政策文件,但是引进人才不是目的,让人才发挥最大效益才是政府和企业引进人才的最终目的。当前,虽然各地政府、各企业都引进了多种人才,但是很多人才引进之后,普遍缺乏士气,没有工作干劲,更少有投入创新的激情,由人才变为普通员工,无法发挥人才应有的带动作用。究其原因,人才评估体系的缺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正如管理学家詹姆斯哈林顿所说:“评价是关键,如果你不能评价它,你就不能控制它,如果你不能控制它,你就不能管理它,如果你不能管理它,你就不能改进它”。如果我们不能评估人才,就无法控制和使用人才,无法激发人才的活力。因此,要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估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动作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合理有效的人才评估体系,有力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有序转换。

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对中央战略部署工作的落实,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新旧动能转换已经越来越常态化,而如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施政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从实施过程上看,科学合理的评价具有正向反馈,有利于进一步的决策调整,是重要的实施依据;从区域协同发展上看,有效的区域间比较可以促使落后地区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将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可持续、常态化发展;从政策宣传上看,新旧动能转换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落实过程中应该重视构建有效的人才评估体系,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政策引导,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急需的技术性人才等进行精准引入、导向扶持。

山东省向来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但是人才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因此,要落实新旧动能转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更有针对性的引入与之相关的人才。二高素质的人才必然要求也会高于常人,因此有必要在政策上加强引导,提供保障,更有导向性的进行人才扶持。“千金市马骨”,政策引导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政策的实施上,政策引导更加体现了政府对人才市场释放的信号,这种信号才是最初能够吸引到人才的有利措施。

(三)要重视人才评估体系与其他保障性措施(如财政、医疗、教育等)的关联。

人才评估体系并不是独立的系统。正如我们不能根据一件事情来断定一个人的品性一样,如果仅仅通过条目框架来评估人才也是片面的。对于人才的评价需要与其他相关的保障性措施综合判断,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特质的人才会发挥出更加大的潜能。所以,在保障性措施能够满足普通人对生活的基本期许之外,也应当优化人才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立一定的试错容错机制,使其能够以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新时代中去。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