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28朱旭界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朱旭界 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物流业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是融合制造、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等多产业以满足生产消费的重要措施,承担着全社会物资流通的重大功能,对支撑国民经济运行、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进社会福利等具有全局性影响。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模式,但在新时期新阶段现代物流业也遇到了新困难,物流业智能化程度低、业态单一、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等问题突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并强调要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些都对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绍兴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优化绍兴中心城市物流资源配置,推动现代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智慧化发展,助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建议参考。
一、现代物流业的内涵
(一)现代物流业的本质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形成也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而发生变化,其本质是为物质的流程过程服务,主要包括物质流动的设计、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与物质的流动过程具有同样的本质属性——创造并实现价值的增值。也即物流系统的演进最根本的动力是能够创造并实现价值,只要有利于创造并实现价值的物流作业组合,都应纳入物流产业化领域之中,而不应以具体作业形式来判定该业务是否属于物流业。
(二)现代物流基本特征
1.综合性。现代物流业一般是由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系统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组成的复合型产业,这个产业载体由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主体组成,同时涉及商贸、制造以及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和销售中的物流活动,是连接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的桥梁。同时,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各领域、产业、部门以及企业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物流产业的纽带作用愈加凸显。
2.智慧化。近年来,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日趋成熟,物流行业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智慧化;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商务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加快行业赋能,无人仓、无人机、无人驾驶、物流机器人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得到试验应用,现代物流从信息化向智慧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智慧物流将进入“升级版”。2018年智慧物流市场的规模已经超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国内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万亿。
3.开放性。现代物流业包括的业务内容、业务模式范围广、复杂度高,必须在发展模式、组织结构、流程再造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现代物流使参与者共享共生共荣的生态组织体系为各类企业提供了直接合作的可能,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优化供给质量,推动形成资源节约与开放的现代化发展格局,契合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二、绍兴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
绍兴地处长三角南翼,背靠浙江腹地,北接上海、苏州,东西连接宁波、杭州,是杭州湾南岸的地理中心和交通咽喉。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417亿元,同比增长7.1%,总量位于全省第四位。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4160万吨,同比增长5.5%。其中,公路货物运输总量12595万吨,增长4.5%;水运货物运输总量1565万吨,增长14.1%。货物运输周转量128亿吨公里,增长3.4%。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95亿吨公里,增长4.0%;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33亿吨公里,增长1.9%。与省内杭州、宁波、嘉兴等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已建立物流资源要素整合体系相比,绍兴物流业仍处于传统发展期。主要表现在:
1.物流网络及基础设施薄弱。绍兴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共10067.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0公里,铁路共240公里,现有规模物流园区33个,物流园区面积总占地188万平方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27%,低于周边城市物流园区总面积,总仓储面积106万平方米,人均仓储面积0.21平方米,低于国家平均水平0.52平方米/人。受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发展的影响,绍兴市物流运输结构呈现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为辅的运输格局。2018年,绍兴全公路货物运输总量占全市货物运输总量的89%。境内工业制品基本以公路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商品煤炭、矿建材料等散货以水运为主。与宁波、嘉兴、台州等周边城市相比,绍兴市水路运输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2.信息化应用水平低。根据调研情况来看,绍兴不少物流企业虽然已经启动自身物流信息化建设,但物流科技应用严重不足,仅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了GPS车载终端,物流管理系统、物流信息平台、物流跟踪系统、自动分拣系统和无线射频技术等无应用。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物流龙头企业信息系统仅为本企业服务,尚未对产业集群形成带动效应。此外,绍兴市中小型物流企业居多,与紧邻的杭州、宁波、嘉兴等城市相比,物流从业人员在工作机会和待遇上缺乏相对优势,从业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物流人员和物流高级技师比例较小,熟悉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人才严重匮乏,且还面临本市物流信息化人才流失风险。据企业反映,每年需增加8%—10%人力成本才能有效减少企业员工流失率。
3.物流平台缺失。绍兴市缺少规模大且运营良好的物流节点,现有物流基地面积普遍偏小。以当地最具影响力的物流园区绍兴港现代物流园为例,该园区占地面积仅475亩,且由于离市中心城区较近,易受物流用地的限制和城市空间布局变化影响,聚聚效应不能更好发挥。而与绍兴相邻的嘉兴现代物流园,园区占地面积6000亩,定位为立足嘉兴、服务长三角,建设以陆路枢纽为基础,第三方物流集聚和物流资源整合为核心,物流科技应用为支撑的长三角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三业联动的现代物流示范园区。2018,嘉兴现代物流园实现税收超2亿元,有效地带动嘉兴市经济的发展和物流业的快速增长。
三、绍兴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十四五”期间,物流业将迎来结构加快调整、产业不断优化、降本增效提速、新动能涌现,行业发展将由规模速度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率型增长方式转型。
从交通设施看。浙江省持续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杭州“二绕”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计划2020年开通、杭绍台高速公路预计年底建成通车。杭绍台铁路绍兴段连通杭州、台州等城市,甬金铁路绍兴段连通义务、宁波等地。与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通过杭绍城际铁路,连接杭州轨道交通5号线,实行无缝对接;“两闸一航道”工程将满足500吨级船舶从曹娥江中上游进入杭甬运河、浙北航道网,并通达宁波-舟山港、嘉兴港等沿海港口,大幅提升曹娥江的运输能力,交通新格局的完善将助力绍兴实现物流枢纽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从物流发展趋势看。科技创新以及新业态变革推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将给城市形态、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将深刻改变物流资源配置方式,推动物流管理、技术、模式创新。随着物流业发展环境变化,随着新产业、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对物流服务提出新的要求。绍兴现代物流业须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物流创新发展,打造智慧物流生态圈。
从物流发展动能看。绍兴传统产业包括纺织、金属加工、黄酒、珍珠等,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发展现代供应链物流,将促进绍兴专业市场、产业龙头企业等转型发展,并带来金融、财务等专业性服务的进一步加快发展,形成发展新动能。同时,现代供应链物流的发展还需要强大的信息共享技术、现代化金融服务、智慧物流服务、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5G网络等一系列支撑,将为绍兴信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促进绍兴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全市发展机遇看。近年来,绍兴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和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大机遇,积极发挥融杭联甬接沪区位优势,大力承接上海、杭州等地产业转移,将有力促进绍兴物流快速发展和长三角物流枢纽地位提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和十大工程实施,也将加快完善物流大通道和物流服务体系。目前,绍兴市服务业已取代工业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电子商务、网络消费、平台经济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农村消费等新消费需求不断涌现,将为全市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需求空间。
四、绍兴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对策
(一)推进物流业信息化建设
1.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驱动绍兴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航运综合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大通关平台、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建设,并与国家和省市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充分对接,实现综合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物流信息集成服务、物流协同管理和物流数据收集等功能。建立集物流信息、数据调用抽取、电子数据交换、物流交易管理、货物跟踪查询、车辆调度跟踪、平台维护管理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公共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公共物流信息服务。
2.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支持和鼓励物流企业在充分对接和应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物流运输管理方面,鼓励企业广泛利用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运输领域新技术,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在物流仓储和分拣管理方面,支持企业采用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自动分拣技术,优化物流管理方案;在物流信息设备应用方面,引导企业采用机器人、机械臂、自动输送分拣线等智能设备,降低物流经营成本。
3.推进企业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推进市内物流园区、集散中心、物流企业等以标准托盘、叉车、货架、集装箱、物流车、集装袋等为切入点,引导对物流过程中的设施设备进行标准化改造、管理和智能化升级。鼓励浙江浙农茂阳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经营主体通过自建、联合等形式,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及标准化建设,推动从田间到销售全渠道标准化冷链操作管理、冷链流通监管,降低流通成本和损耗。
(二)推进供应链物流建设
1.加强供应链模式和技术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传统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向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转型,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和分销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提高流通效率。支持海亮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以主导业务为中心,建设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优化行业采购供应链,创新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支持柯桥轻纺城、大唐袜业市场等产业集群供应链服务企业开展集中采购、协同制造、合作分销、物流配送等服务。
2.大力发展产业供应链。在纺织、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汽车汽配等制造领域鼓励企业剥离自身物流业务,加速制造企业逐步释放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外包需求。加速发展产业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整合区域内采购供应、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运输企业等资源,为具体服务的产业或产业集群提供集约化、系统化的供应链服务。
3.建立供应链试点推进工作机制。根据《浙江省商务厅等7部门<关于转发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公布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的通知申报工作的通知>并开展全省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鼓励相关企业积极申报企业试点,对于申报成功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参照国家和我省试点方案,树立一批供应链创新应用企业典型,着重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借鉴意义的供应链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宣传和经验推广。
(三)推进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物流交通设施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交通枢纽,建成杭绍城际铁路、杭绍台铁路、金甬铁路、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2号线一期,建成杭绍台高速、杭金衢高速至杭绍台高速联络线、杭绍甬智慧高速及联接线、杭州中环绍兴段等,加强绍兴港与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接轨,加快浙东运河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推进杭甬运河二通道建设,打通宁波舟山港与杭绍地区海河联运内河通道,加速公路、水路、铁路、空港资源的空间集聚。
2.加强物流平台建设。紧密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绍兴特色产业、交通区位等综合发展优势,加强统筹规划和布局,积极争取省政府、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以及省商务厅等上级部门支持,加快打破区域间管理系统壁垒,加强圈内物流合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承接上海、杭州、宁波对绍兴的辐射,加强绍兴对浙中城市群的辐射,加强现有物流园区整合提升,积极创建绍兴综合保税区,建设和引进分拨分销与仓储配送中心,构建以建设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提高转运效率为核心的物流集散中心,积极打造长三角智慧物流应用示范基地。
3.加强对物流业政策扶持。按照绍兴市“1+9”政策体系要求,立足发展现状,面向未来趋势,借鉴周边地市做法,在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中,制定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项条款,对物流智能化建设、码头建设、运输结构调整、企业提档升级、城市共同配送、冷链配送、物流人才引进等进行奖励和补助,并探索推进扶持政策受理兑现系统建设。同时,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物流业域市场准入,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整合政务资源、借助新兴手段等方式,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资源要素”为保障,形成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