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行业供应链融资发展研究

2019-01-28田红娟中国人民大学

消费导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医药行业医药企业账款

田红娟 中国人民大学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述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供应链又名“价值链”、“供需链”,银行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审核,掌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的管理程度以及企业实力,从而为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融资模式。

(二)供应链融资的特点

供应链融资的突出特点是银行选择大型信誉良好的企业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以核心企业作为基础,对它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这种融资业务突破了银行的评级授信要求,另外也不需要提供抵押担保,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困境。

供应链融资的核心表现为商业银行寻找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建立特殊的机制共同承担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银行基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或者契约合同关系,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另一方面也会让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进来一起担当贷款的风险,这改变了银行以前只对单一企业进行评估的模式,而是对整个供应链以及和核心企业有合同交易的风险评估。经过评估共担风险,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避免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二、医药行业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结合医药行业的运营特点,分别从上游采购和下游销售两方面来分析供应链融资模式。

(一)医药行业上游采购金融服务产品

根据医药行业采购过程的特点,通常采用国内保理业务和应收账款质押业务:

1.国内保理业务

上游供应商向医药生产企业赊销形成应收账款,银行接受该业务,并向上游供应商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如:应收账款管理账户、融资、应收账款催收以及承担买方信用风险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利用现有的资金,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可进行生产或者采购,并且向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赊销。

2.国内应收账款质押授信

上游供应商向医药生产企业赊销形成应收账款,把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并从银行的得到授信额度和融资。它的还款来源主要是依靠应收账款的回款,银行对融资具有追索权。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可以利用现有的资金进行生产或者采购,并且向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赊销。

(二)医药行业下游销售金融服务产品

结合医药行业下游的销售点,下游相关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有以下几种:

1.保税仓业务

保税仓业务是指银行、医药公司、核心企业三方签订合同,约定医药公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提货,如:现金、承兑汇票或者信用证方式等。药品由核心企业保管,医药公司给银行付款,银行发出发货通知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按银行要求发货。保税仓业务适用于采购药品有回款而且又缺少流动资金的业务。

2.厂商银业务

厂商银业务与保税仓业务类似,是指银行、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三方签署业务合同,银行给医药流通企业提供融资,用来向医药生产企业订货,由医药生产企业为医药流通企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给银行。该业务主要适用于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医药流通企业与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愿意提供担保给医药流通企业。

3.订单融资

在买方信誉良好,企业凭借买方药品订单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前提下,如:技术条件成熟、生产运行良好担保有效的情况,银行可以提供专门的贷款,企业收款后立即还款的业务。该业务适合于资信好、供销渠道稳定以及与业务合作比较多的医药公司。

4.国内商业发票贴现

国内商业发票贴现是指银行和卖方的一种契约,卖方把即期或者远期的应收账款转给银行,银行为卖方提供融资、催收账款等服务。该业务的基础是把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卖方凭借债权转让来的贴现发票、增值税票等向银行融资。贴现业务是银行针对医药公司量身定制的,因为医药公司的客户多为强势的医院,回款周期长,资金压力大,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医药公司的资金压力。

三、医药行业供应链融资现状分析

医药行业有三高的特点:门槛高、投入高、风险高,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医药行业融资体系不健全、融资方式单一、资金短缺,从事医药行业的大部分企业中小企业,本身抵押物不足,资金来源只能依靠股东投资,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人才引进、扩大规模、产品研发都离不开资金,如果缺少资金支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

目前,商业银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是医药企业融资的渠道。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的资质、信用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审核非常严格,大部分中小医药企业都不符合条件,无法从商业银行得到融资,致使大多数医药企业仍无法摆脱融资难的困境。医药行业专业技术性强,资金需要量大,一般的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实力对接融资业务。近年,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向医药企业投出了橄榄枝,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我国医药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

医药行业供应链融资起步晚,规模还比较小。对医药行业提供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只有部分商业银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和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供应链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医药行业中小企业缓解了资金的需求,但是在实际供应链融资业务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如:应收账款问题、质押品问题、第三方监管等,导致医药行业融资规模无法扩大,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应收账款问题

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过程,如果存在账单和实物不一致的情况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在实际业务中,一些医药中小企业为了从商业银行融到更多的资金,联合核心企业加大票据的应收账款金额,从而使票面金额大于货值,向银行提供夸大的应收账款而得到超额资金。更严重的还有医药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联合虚假交易,共同骗取银行贷款,这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质押产品问题

药品作为质押品,它的保质期和保存条件更加严格,与其他的商品不同的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不能用价格来衡量的。部分中小医药企业利用该行业的特殊性,虚构抵押品的价格和质量,从而从医药供应链融资获得贷款高于药品本身的价值。当前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不到位,给医药企业药品质押、高价抵押而走了漏洞。

(三)第三方监管企业专业性欠缺

2015年爆发仓单重复质押从银行骗取贷款事件,金融机构蒙受巨大的损失。当时钢铁贸易企业通过仓单重复质押获得贷款资金,并且将这部分资金投放到利润比较高的房地产市场,由于房地产收回资金时间长,房价经过调整后,资金链断裂,爆发危机。为了避免质押物的风险 ,第三方监管尤为重要。第三方监管对质押品的运输和仓储都要进行监督管理,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去现场做监督,一般银行会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代为监管,由于物流公司对医药的专业性知识、仓储以及运输知识欠缺,也会引发医药行业供应链融资的问题。

五、我国医药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改进对策

(一)转变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重点

商业银行融资业务面对的是医药中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有关联的核心企业的信用、业务以及资金情况,商业银行向医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这样很容易使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联合起来提高应收账款价格,骗取高额贷款。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供应链融资经验,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重点转向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一般资金实力强、业务精通与银行有长期业务合作,银行很清楚的了解核心企业的资金流和经营状况。以核心企业为基础,合作才能更安全、更长久,这就降低了医药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联合骗贷的风险。

(二)成立专业医药团队

医药企业供应链融资需要知识和技能。医药品质押还会涉及到第三方监管,涉及到第三方物流公司,甚至医药产品的原材料等,都会影响能否到期归还银行贷款。这就需要银行成立专业医药融资团队,团队成员需包括客户经理、经验丰富的医药代表、医药质量监督员。销售代表熟悉产品市场和产品的价格,能够清晰分析合同的真实性。医药质量监督员有扎实医药知识,能够对质押药品做出正确地评估,避免仓单质押的风险。

(三)建立供应链融资信息平台

商业银行建立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把供应链融资的整个信息流程录入到信息平台,银行通过平台共享的整个信息,做出客观地分析和判断,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了银行风险,维护银行利益。

结束语:在全民大健康的时代,医药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又因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融资过程中常存在很多问题,找到解决对策,帮助医药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猜你喜欢

医药行业医药企业账款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浅谈医药行业管道布置和设计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2016'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
2016'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揭晓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