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28项甜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建筑业就业指导毕业生

项甜美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就业关系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持续关注就业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要“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最终达到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家庭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的五满意状态。建筑行业易受国家经济形势影响,建筑类高职毕业生成为“弱势群体”,存在着工作地点流动性大、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较高、休息时间较少等现实困难,随之出现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如何根据当下形势特点,有效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推进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以笔者十余年来的一线就业工作经验,立足于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探讨如何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就业质量的内涵

在就业质量内涵问题的研究上,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一致的观点:劳动者个人对就业状况的主观满意度是在就业质量内涵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业质量内涵要素应该包含工资水平、工作条件、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比如李军峰认为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性概念。笔者认为就业质量的定义应注重个人的心理感受,即自我满意度。自我满意度高,工作热情高,就业质量也将会提升。自我满意度不高,无法唤起工作热情,就业质量自然无从谈起。那么影响自我满意度的因素有单位前景和口碑、薪资水平与就业公平、晋升机会与教育培训、就业稳定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与职业安全。

三、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调研

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一年后的学生为例,参与调研的毕业生涵盖了全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将问卷调研相关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现状

2017届毕业生2686人。其中,男生1756人,女生930人,男女性别比例1.9:1;省内生源2051人,省外生源635人。毕业时平均就业率为98.59%,其中,签订就业协议就业1828人,占比68.06%;签劳动合同就业77人,占比2.87%;其他录用形式就业554人,占比22.63%;专升本183人,占比6.81%。

就业地域:毕业生初次就业地域以浙江省内为主,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为2385人。主要流向杭州、绍兴、宁波、嘉兴4个发展相对较好、建筑业发达的城市,流向较少的分别是丽水、衢州、舟山;省外就业263人,仅占9.8%。可以看出外省学生更愿意留在浙江发展。

就业行业:以“建筑业”为主,与所学专业关联度最密切,共1682人,占62.62%;其次是“制造业”,共150人,占5.58%。然后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122人,占4.54%。

就业单位类型:进入“中小型企业”的居多,为2401人,占89.39%;“中国建筑500强企业单位”的有31人,占1.15%;“国有企业”的有35人,占1.3%;“三资企业”的有13人,占0.5%。

(二)毕业生一年后的专业相关度低

毕业生的工作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可以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符合当下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要求,避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出现浪费现象,同时也能让毕业生学以致用,有利于毕业生个人的职业成长。2017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较毕业时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为85.56%,主要还是由于2018年房地产形势不温不火影响了建筑业的岗位。同时,学院2017届毕业生一年后的专业相关度为73.52 ,有近1/3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事较低层次的、近似农民工的岗位。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工程造价,为91.91。从数据分析来看,虽然建筑类高职毕业生毕业时就业率较高,但后续因现实因素导致干劲不足、思想松懈,产生逃避情绪等,因此建筑类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不顺畅。美国的实证研究发现,所学专业和工作岗位不匹配的大学毕业生工资将显著降低11%。

(三)毕业生一年后的薪酬水平整体向好

薪酬水平是体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毕业生的薪酬水平是毕业生对社会贡献的一个反馈,是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序的体现,是毕业生自身价值的体现。月收入包括工作、年终奖金、提成、住房公积金及其他各类补贴等折算现金。学院2017届毕业生一年后的薪酬水平为4673.36,其中,薪酬水平最高的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为6016.51元。薪酬水平将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整体满意度。

(四)毕业生一年后的离职率偏高,就业稳定性不高

离职是一种“双损失”,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受到了损失,离职率过高一方面将会影响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认同度,对学校以后的毕业生造成连环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毕业生不停地更换单位,导致其职位晋升空间变小,严重影响薪酬和职位的提升。学院2017届毕业生一年后的离职率为50.84%,其中,离职率最低的是工程造价,为21.28%。这进一步说明在于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在企业项目部就业,岗位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离职率高。就业专业相关度低、学历不高、职位晋升空间较小,致使毕业生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不停地更换单位,极大地影响了薪酬的上升和职位的晋升。

(五)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满意度持稳

就业满意度是毕业生对工作的一种主观评价,影响因素有收入、升迁机会、同事关系、工作本身等,每个人的心理预期不同,对就业满意度的评价也不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劳动激情、个人能力的发挥、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还将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学院2017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7.80,其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钢结构建造技术,为87.65。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值和现实工作相符合,对个人岗位的综合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一年后的能力反馈

用人单位满意度是衡量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对毕业生和高职院校都有着重大意义。学院2017届毕业生一年后的能力反馈主要涵盖了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五块内容,调研值分别为91.45、90.33、87.90、90.74、90.56。

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一)结合国家政策、紧跟建筑业发展趋势

目前国家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建筑类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在寻求改革突破的关键时期一展身手。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及时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有关数据,结合建筑业市场变化的形势,公正设置和调整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教学等多方面大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尽快适应职场、胜任工作要求,增强本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筑业发展显现两大态势,一是建筑业数据化转型势大必行,随着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各种政策的大力支持,建筑企业推行信息化、数字化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学校应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契机合理布置专业,打造“数字建筑”品牌;二是建筑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传统的施工单位在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学校应从培养技术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型,在创新中打造“全能人才”品牌。

(二)强化服务内涵,落实就业帮扶

一是举办各类体验式就业活动。如就业形势政策报告会、专题讲座、创意集市、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创业见习、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中,形成互动,向学生传授就业知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对外部职业环境和内部自我心理进行探索,提升就业认知度和就业创业素养。鼓励学生在建筑行业进行技术创新,为未来创业提供技术资源支持,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辐射力。

二是开展职业生涯一对一咨询服务。开通职业生涯咨询室,通过就业网、现场预约等方式接受学生的咨询预约,集合学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根据指导教师不同专业背景和咨询领域,为有困惑的学生提供生涯目标确立、专升本、就业的抉择、就业心理调试、人际关系障碍修复等精准化就业援助,帮助解决了就业弱势群体的各类生涯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就业问题答疑解惑的途径。

三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业一方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创业活力将会形成带动就业的倍增规模效应。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建立就业创业导师为提供学生创业帮扶,从而达到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升就业质量的效果。建筑类高职院校可邀请校企合作企业和政府单位知名创业领军人物莅临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集合全社会优质创业师资,通过专题课程、师生研讨、师友结对、创业沙龙、创业竞赛等形式为少部分有创业意向和创业项目雏形的学生提供创业援助,同时将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从校内延升到校外,让学生进入建筑业名企或者知名创业园区,帮助学生真实体验创业文化和创业实际运作,提升创业意向。

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建筑类高职院校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学校与建筑企业相互融合,有利于打破高职院校的办学壁垒,提升办学水平;有利于学生近距离了解企业文化、了解工作内容、了解行业发展,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利于企业后续选拔人才,为后备人才输送夯实基础。建筑类高职院校应依托建筑业行业,加强校企合作,调整教学大纲和方案,完善教学体系,建立一支有活力、专业性强、稳定度高的“双师型”师资团队,让专业教师走进企业,让优秀企业员工走进学校,实现双赢模式,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大量的实际操作性环节,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入建筑企业,了解建筑企业现场情况,联合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教学。

(三)长抓就业指导课,巩固师资队伍

就业指导课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有着重大意义,它能快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探索建筑行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扎实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把控面试的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相关心理调适方法,击败各类负面情绪,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能胜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类就业技能主要是通过就业指导课来完成的,为提高就业质量,就要积极完善就业指导课的学习。同时,学校要鼓励支持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就业相关的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创新上课模式,让学生将该门课程的重视度增强,从而达到就业创业育人的效果。

五、结语

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体现。目前国内就业质量的研究已经处于发展初期,后续将大力推进,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要有效结合学生特色、专业特色、行业特色,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加强落实,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建筑业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