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01-28何伟句容市文化馆

消费导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

何伟 句容市文化馆

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产物,不仅体现了不同时段历史发展特色,也凸显了各阶段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思想意识,这对我国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够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文化内容,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来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民族风貌。

今天,《 红 楼梦》《 三 国 演 义》《 水 浒 》《 西游记》等许许多多影视作品,都取自于传统文化,郭德纲的相声段子也大多是老祖宗留下的家底,传统文化成为许多文艺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2002年起,推出的桂林《印象·刘三姐》、河南《大宋·东京梦华》、山东《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四川《道解·都江堰》、河北《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湖北《草庐·诸葛亮》《嫦娥》、西藏《文成公主》、呼伦贝尔草原《成吉思汗》、江苏南京《报恩盛典》等一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陆续在全国各地公演,这些大型实景演出无不是打传统文化牌。

故宫博物院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艺术作品,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有效结合的产物,进一步凸显了故宫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为我国文创产品的开发和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在《周易大传》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品质,《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将其进行传承和发展,对于丰富现今文化内容,改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从“敬天保民”思想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思想为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以上这些思想实行了创新和优化,剔除了其中的封建内核,大大提升了我国现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改善了人们的整体素质。

传统文化在我国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很多文化内容都已经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中,并成为社会建设强有力的支撑,这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此,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及传承,通过传统文化精髓的合理应用,来提高现今社会建设水平,增强我国的整体实力。

习总书记也曾指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扩展,以传统文化引导现今社会前行,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建设目标,解决我国现今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加快社会文明前行脚步。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身份的凭证,也是一个民族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牢固根基。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对当代中国筑牢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走到今天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孕育发生到雄壮强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格,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传统文化经千百年来演化出新,才得以传承至今。

最有说服力的是国粹京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而徽剧也是由徽州腔融合弋阳腔、昆腔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徽剧进京后,又从汉剧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自己的声腔。道光二十年(1840年)徽汉两调合流,又不断汲取营养,并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我市花鼓戏也是如此。花鼓戏,又称“咳咳调”。原来流行在湖北民间的花鼓调,和河南信阳、光山、罗山一带的灯曲,随移民传入安徽皖南,后传入句容南乡,从逢年过节临时演唱的灯会歌舞,进一步发展为常年演唱的“打五件”,后又产生了地摊子演唱形式。并由锣鼓伴奏、人声帮腔改为丝弦音乐伴奏,最终登上舞台。

即便是较为固定的中国汉字,也有从最原始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图画、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6000多年的变化。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流传下去,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化积淀。可以说,任何没有发展、没有创新的文化,极可能昙花一现,半途夭折,难以流传。

于古今变革、中外交织中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值得传承弘扬,发扬光大 。

本研究考虑拉脱和塑性变形两方面,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压铆连接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板孔径大小对压铆连接可靠程度的影响。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知,板的孔径大小对压铆连接的推出力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压铆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性地传承传统文化尤为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传统文化中生活、成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无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形成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也都会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否定传统文化,就是否定历史。

然而,近半个世纪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文化或文化现象涌现了出来,在新生事物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

如今,年轻人热衷洋节日,商品用上了洋名,通俗甚至低俗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戏剧则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看戏是娱乐活动相对较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的人们的最主要的活动。由于当时的人们的文化水平有限,书籍的传播范围也有限,通俗易懂的戏曲便成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的主要工具。可以说,从看戏这一简单的娱乐活动中可以学习到非常丰富的知识。

戏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如此之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现在了解戏剧的人却越来越少,喜爱、并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

人都有审美疲劳,似乎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兴趣,观众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老调重弹,戏曲等老的传统艺术再不改革势必走进死胡同。

在现今社会发展中,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主要问题。而创新作为传统文化保护及传承的主要措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实现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才能有效的保存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突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有“小孟小冬”之称的余派京剧演员王珮瑜,于2016年9月在喜马拉雅FM上线了付费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每期节目通过十多分钟的讲解,向消费者传播京剧中既有趣、又有知识点的内容。目前,《京剧其实很好玩》已更新了54期,订阅用户超过1万人,播放量达到43.6万次。王珮瑜的节目在戏曲曲艺里排名第二,打破了郭德纲多年包揽前三名的成绩。

这都足以说明,只有创新,才能使喜爱传统艺术的黑头发越来越多。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陆续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以及成语大会和谜语大会等,就是在新的传播状态、传播形式下,对传播中华文化的一种探索。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唤醒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选择汉字作为切入点,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够把一个非常严肃的甚至是枯燥的题材做成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原因在于它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本。也源于它借助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互动、构建、创造、参与。《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在重温经典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能在竞争激烈的综艺节目中疯狂圈粉,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的创新何其重要。

四、正确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而离开了创新,传承必然成为一纸空谈。但在传承中的创新则是要在注重对文化底蕴的保留与传承,是在能够传播丰富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在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在培养人的高雅的情趣上的创新,而不是为“新”而新,不是表面的“新”,也不是浅薄低俗的“新”。千万不能一味地取悦消费者,追求低俗、恶搞形式。

以戏曲文化为例,《西施归越》这部作品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其描述了吴国战败后,西施怀着吴王遗腹子返回故里受到人们鄙视、唾弃,最终跳崖自尽的场景。将这部戏剧以现代手法重新编辑,注入新的内涵,能够实现对传统社会世俗偏见的鞭挞,通过不断的创新,让人们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削弱传统封建对人们的影响。虽然,它的表现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但所传达的感情、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却是现代的。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让更多的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就必须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来面对,必须正本溯源,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视角,沟通融合其他文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元素,从而使得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

五、不断创新努力让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俯拾即是用典,对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传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市于近期成立了历史文化研究会。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的文件和规定,都在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高瞻远瞩的文化站位、正本清源的精准把握、清晰有力的路径指引。

现阶段,不管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制度手法上,都在进行创新,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要想全面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则需要在先人留下的基本价值理念及道德规范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特征,不断推陈出新,选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与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进而起到提升品行,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责无旁贷的使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要多措并举,利用全民艺术普及平台,利用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平台,利用全城旅游平台,加大宣传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欣赏传承的文化,养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我们要丰富多样地不断努力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

近年来,我市文化馆把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休闲旅游、城市建设等结合在一起,通过民间技艺表演等多样化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加以呈现。将少儿故事、民间故事制作成短视频放上微信平台;将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编排成节目,走上舞台;还将挖掘的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故事、民间艺术等,积集出版传统文化系列丛书,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创新,传统文化一定会鲜活地落在大地上,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