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呵护基层官兵的创新灵感
2019-01-28赵艳斌
☉赵艳斌
央视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以来,帮助众多普通人实现了“发明改变命运,智慧创造财富”的人生转变,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追求发明创新的浪潮。
十九大报告50余次提到创新,明确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宏伟目标。事实上,不仅社会需要这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基层部队同样需要这股“众创潮流”,而涵养这股“创流”的关键在于呵护官兵的创新灵感。
军事领域是对创新前沿感知最敏锐的领域,创新则生,守旧则死。当然,实现科技兴军,建设创新型军队,既依赖于专家们的聪明才智,更离不开基层官兵在日常工作中闪现出的创新灵感。党的十九大代表、火箭军某旅技术骨干陈学东在一次导弹测试时发现,有道插拔安装工序需要6个人同步手动开工,耗时耗力。他当时便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搞一项发明创造,来代替这种“傻瓜式”操作呢?不久,在旅党委的支持下,一辆插拔安装架车被陈学东研发成功。该项成果让操作号手从6人减至2人,操作时间缩短一半,该设计还被新型号航天器装备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官兵贴近装备操作、军事训练的一线,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智力和创造活力,更容易从日常训练中萌生创新火花,要善于呵护他们的灵感,促进创新能力向部队战斗力的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官兵爱岗敬业的热情、岗位创新的激情。激发官兵创新,首要是培育官兵热爱部队,致力于干好本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对自己的战位葆有浓厚的兴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新离不开实践,要引导官兵把创新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把创新项目定在贴近军事训练实际,避免“假把式”“空理论”,杜绝“纸上谈兵”。当年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推广,就是官兵立足本职岗位,在兴趣驱动下实现的组训方法创新的典范。当今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只有把官兵的创新激情激发出来,才能实现“业以才兴”的强军大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现创新,自然需要挖掘官兵的创新灵感。各级领导要深入官兵工作训练一线,知兵心、识兵意,在与官兵的接触中发现他们的创意灵感,合理引导扶持,为官兵提供实现梦想的平台。当然,要挖掘出好的创意灵感,还离不开宽松的创新氛围。要想让基层官兵放飞创新的灵感,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滋养创新的沃土,配套创新容错机制,鼓励官兵开动脑筋,打造贴近官兵的创新操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