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阳宝山觉灵塔院艺术赏析

2019-01-28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558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僧宝山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558000)

在贵州省贵定县之北,有一座明清时与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齐名,与之呈三足鼎立之势的佛教名山“阳宝山”,其山傲然而起,盘旋腾跃,扶摇直上天穹,登临山巅,极目放眼,千岩万壑,层层环抱朝拱,气势磅薄恢弘。

主峰莲花峰形如花蕊,四周诸峰如莲花瓣参差相拥,峰顶的莲花寺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传说开山于隋唐,古碑记载重建于清嘉庆。其寺座北向南,与飞凤岭的飞凤寺、白太阳岭的宫山寺遥相呼应,千百年来,阳宝山高僧云集,香客熙攘,史称为黔中之胜。在这佛门净土,除了古老的庙宇和令人浏连忘返的风景外,还有一处胜迹特别令人瞩目,这就是在阳宝山圆寂的历代高僧归葬地“觉灵塔院”,塔院视野开阔,山环水绕,龙盘虎踞,这里背靠莲花峰,面临南天门,左侍荷笔峰,右环洛北河,坐北向南,诸峰前呼后拥,颇为壮观,安葬着历代圆寂高僧的一百二十多座形象各异,风格不同的灵塔,参差错落的散布在灌木草莽中,所有的塔均采用青石建成,这里除高僧灵塔外还安息着众多沙弥、比丘,和尚灵塔全国到处可见,但若论石雕塔群,此处堪称中国之最。

走进这极不寻常的塔院,只觉山如黛,塔如林,到处散发着远古凄清苍凉的韵味,令人顿生肃穆浩然之感,敬仰之心。这里的灵塔制式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就塔而论,有上塔下室,塔室一体,塔墓分开等多种形式;就墓而言,有用料石雕砌的墓,有砌成横排再分成多穴的石棺墓,也有一半砌石,一半堆土的墓,还有的在一座石墓上再砌一座墓。墓有圆形、方形等各种造形,虽然安葬的都是僧人,但塔院里的葬式特别值得考究,众所周知,佛家崇尚火化,安葬的应是坛装的骨灰,然而此处用木棺安葬尸身的墓比比皆是,因为清代以来,民间就盛传朱元璋之孙朱允炆逃到阳宝山为僧,带来大量珍宝及金银藏在阳宝山,他死后就葬在阳宝山,故探宝和盗墓者频频光顾,寺庙及塔院因此遭到洗劫。很多墓被盗后木棺显露,尸骨散乱。阳宝山僧人棺葬是经过特许,还是地处荒蛮之域已融入地方俗规,还是其它原因不得而知,传统的灵塔是一塔一室,只安葬一位僧人,但有的塔下就排列着几个石砌的墓室,用来安葬几个僧人,尤其是明代的石墓,一排就分隔为三室至八室,一室一碑,安葬三至八位僧人,这里的石室大小各不相同,有的长、高、宽仅有米余,有的不足一米,但有的石室两米多长,一米多高,有的一室一进,有的分外室,内室两进,由此可见,灵塔和墓室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墓主的身份等级来决定的,通过考察,发现安葬时间最早的墓在明朝永乐年间,顺延至民国,各朝各代的年号都有,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的最多,奇怪的是很多民间从来不用的年号在这里的碑上出现,如龙飞、隆武、洪光、永历等,这些造反或逃亡的小朝廷自己改的年号不载入正史,却被阳宝山的僧人采用,令人联想到墓主的身世,其现象令人深思,这对研究阳宝山佛教文化渊源和流派传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阳宝山觉灵塔院的灵塔有圆形、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牌楼形、半圆形,还有极为罕见的扁窄宝剑形。论层数有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之分,有加宝顶、无宝顶之别。灵塔的角有四角、六角、八角、平角、翘角、下斜角等式样,在塔院的西北角,还发现了一座高约一米多的秀珍塔,此塔古色古香,石料斑剥陆离,中间的座子用于安放骨灰坛,此塔设计精巧,造形简约,应是国内最小最矮的石雕和尚灵塔,使人见之难忘。院中灵塔都撰有对联,或一塔一联,或一塔多联,有的有横额,有的无横额,有的上覆长条巨石,刻图案代替横额,塔联意境高古,寓意深远,因书者生于不同朝代,楷、隶、行、草、篆,各种书体皆有,且风格不同,流派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塔上描绘的图案取材广泛;祥云仙鹤、花草虫鱼、琪花宝树、日月星辰、珍禽异兽,麟凤龟龙,皆神形兼备,跃然石上,图案分浮雕和半浮雕等规格,有阴刻、阳刻、双钩、飞白、半圆、竹简等刀法,或粗犷、或精细、或写意,风格多变,韵味无穷,因爱好书法和雕刻艺术,笔者曾数次登临觉灵塔院,身临其境,犹如进入艺术宝库,真是得益非浅。

在塔院中央,耸立着两座建筑风格相同,雕刻图案各异的灵塔,即僧纲司灵塔。居前的是“特思示寂僧纲司法顺号耳明”的灵塔,于雍正拾壹年癸丑孟秋月提前修建,法顺僧纲司于乾隆元年五月初三日安葬,居后的一座是“传临济正宗三十六世原任贵定县僧纲司湛惺和尚”的灵塔(贵定历史上曾设府,故当时设置僧纲司管理一府佛教事务),这两座塔同时在雍正拾壹年修建,又于清乾隆十八年重修,两座塔同年建成,规模一致,石质相同,前后相距仅二十余米,可谓孪生灵塔,两塔都分三层,塔下是一排横列的石墓穴,塔、墓总高4.66米,石墓室宽4.96米,高1.46米,纵深为2.5米,均用青石砌成,塔下分为三个墓室,安葬三位高僧,墓上面的中央建灵塔,高3.16米,宽(直径)1.26米,塔的下部为莲花宝座葫芦形,上部由三扁圆石雕和塔刹重叠而成,莲座的周围是精美的浮雕图案,整个造形酷似北京北海公园的佛塔,端庄肃穆、雍容雅致,既具有中国古老佛文化的传统风格,又具有西方伊斯兰教建筑的异域韵味,可谓中西合壁,相得益彰,巧夺天工,两塔在阳宝山觉灵塔院中特别醒止,与众不同,塔上的阳刻浮雕堪称不可多得的精品,数百年来,灵塔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剥蚀,霜雪侵袭和人为盗损,但灵塔仍神采依旧,上面的对联、偈语、图案清晰可见,古韵犹存,其艺术魅力令历代墨客骚人、工匠及僧俗人等叹服。

一、耳顺高僧灵塔图案及雕刻艺术

耳顺僧纲司灵塔视野开阔,塔的第一层正中是碑文;上书“特恩示寂僧纲司法顺号耳明觉灵塔墓”,右边落款是法顺徒子徒孙的法号,左边是立碑的日期,两边有对联,上联是“一点性灵归净土”;下联为“万年月魄照禅心”,横额“尘缘无染”。字体遒劲有力,碑文左右是相对应的净瓶莲花图,莲花上方飘逸的云朵卷若灵芝,边上用双竿竹节雕刻镶边,第二层正面又有一碑,上面记载该僧的生平事迹,文字褒扬法顺高僧的德望行止,两边雕刻着六幅浮雕,每幅都独具匠心,如瑞兽琪花,瑞兽回首望花,足下的云为蝙蝠形,花如灵芝云卷,双叶如耳,兽与花顾盼生情,兴趣盎然。蟠桃仙鹤,仙鹤亮翅回首,口叼的蟠桃带着枝叶,右翅下的乐器形如竖琴,线条流畅,图形饱满。麟趾呈祥,麒麟足踏葫芦状的云朵,回首仰望左上角的宝珠,宝珠带着火焰,麒麟神采飞扬,图以双钩镶边,立体感极强。宝花瑞叶;中间的花分为五瓣,叶生五张,寓意临济宗花开五叶,叶片呈如意状,左上枝头一花独秀,寓意阳宝山临济正宗兴旺发达,法脉悠长。灵猿献果;树上的猿猴左手紧握树枝,右手摘桃,嘴尖目突,身体前倾,整幅雕刻意境脱俗、夸张、活泼。琼花毓秀;画面双枝齐出,花瓣有菊叶纹,枝壮叶肥,寓意毓秀衍庆,妙不可言。塔的三层即莲座宝刹,从莲座至顶有七道不同的圆圈刻纹装饰,可能以此圈代表七级浮屠,顶为圆形、超尘脱俗、美仑美奂。

二、湛惺高僧灵塔图案及雕刻艺术

湛惺僧纲司的灵塔居后,塔的第一层正面也是碑,中间楷书“传临济正宗三十六世原任贵定县僧纲司湛惺和尚之塔位。碑右为其徒子徒孙的法号,碑两边配对联,上联是“真性洞然明般若”,下联是“不劳禅指证菩提”,横额为“昙花献瑞”。对联两边是两幅浮雕,右边是翠树仙果,左边是琪花衍庆,工艺精巧灵透,第二层的正面是偈语碑,刻的是赞扬湛惺和尚的七言偈语;“自入浮图石路新,运和草静逈无尘,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凝梦后身。”落款为“秋月题”,秋月是谁,或僧或俗,无处查找,从碣意推测,秋月必是高人。此碑的两边也装饰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太公钓鱼、野鹿含花、秋菊傲霜、童子采莲、凤鸣牡丹、玉兔望月,每幅都形态逼真,呼之欲出。如太公钓鱼;在古老的松树下放着一个竹制的鱼篓,一个老太公坐在石头上,布衣草鞋,头戴斗笠执竿钓鱼,他长须飘飘,神情欢娱,注视着刚钓出水面的大鲤鱼,上钩的鲤鱼正奋力挣扎,水面扬起波澜,这可能是刻画姜太公钓鱼于渭水。野鹿含花;一头野鹿口含一枝花,牠的前面有两只燕子在飞,这鹿缓步而行,神态安然,身上刻有花朵,尾后有一棵甘蔗,意为佛门清苦,但苦中有甜。菊花傲霜;一朵菊花在仰面盛开,菊叶饰以云纹,卷舒多姿,花枝浑圆,构图饱满。童子采莲;画上的童子赤裸着,戴着肚兜,足踩荷叶,左手执荷花,右手采莲蓬,胯下水起涟漪,童子面带微笑,活泼可爱,极象西游记里的红孩儿。风鸣牡丹;一只凤凰在牡丹花下鸣叫,凤嘴张得很大,极为夸张,凤的羽毛鼓起,尾巴下垂微翘,牡丹盛开,花蕾欲绽,充满富贵吉祥的寓意。玉兔望月;画上的玉兔回首仰望天上云彩缭绕的一轮明月,但兔的四肢长而粗壮,似兔非兔,牠的前面是青草,还开着花,传说玉兔的主人嫦娥曾是玉母娘娘的外孙女,这画可能表示月亮上的琼楼玉宇是玉兔的故乡,高僧圆寂就可魂归极乐。观这六幅雕刻,各有特色,韵味悠长。

以上所述仅冰山一角,而觉灵塔院所有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确实难以品评描述,只有登临阳宝山,亲临其境,置身塔林,才能真正感受到灵塔的建筑风彩及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高僧宝山
黑太阳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惹祸的呼噜
心中的镜子
唤醒良知
走进寡妇墓
再冷酷的冰也会有缝隙
再冷酷的冰也会有缝隙
高僧与妇人
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