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2019-01-27《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

中共党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史学史中共党史史学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以及受其影响的研究群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逐步导入历史研究,运用唯物史观重建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解释体系,持续批判和校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为树立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研究领域居于主导地位,进而在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塑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刻地影响了新中国的政治社会变迁和思想文化转型。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共党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中共党史研究在其生成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基本思想语境和文化要素,对中共党史研究具有较大影响的那一批知识分子尤其是历史学家都受到过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强烈范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整体历史进程是全面型塑和深入解释中共党史的一个重要侧面,理应成为党史学科的基础研究对象。从中共党史的角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流变,既有利于从史学研究层面展现中共党史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历史实态,也有利于在整个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根脉上理解和建构党史研究的历史哲学基础与思想文化结构,有望为党史研究的历史学化发展提供更为多元的学术资源,提升党史研究的思想深度和学术厚度。鉴于此,我刊拟在中共党史的学科范畴下开设“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栏目,借以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与中共党史的实体性联系,发掘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对于理解中共党史的学术价值和积极意义。现面向全国历史学界征集稿件。

一、基本要求

应当在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历史主义的实证研究理念,着力关注、探究、还原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相关的多元历史语境,尤其注重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国共产党政治活动和思想建设的关系,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共党史乃至整个现当代中国历史之间的复杂关联,进而形成整体性的历史叙述脉络和史学书写规范。

“多元历史语境”和“历史感”是该栏目组稿的基本学术标准。我刊鼓励研究者超越单纯的史学文本研究,寻求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态生成与演化背后的多重历史动因,注重特定历史语境和时代主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规制性,展现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革命进程的互动关系,凸显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革命性取径和实践性品格。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应当既有“史学”又有“史”,既关注“学”又关注“行”,二者缺一不可。

应当呈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其生成和发展进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实践和发展,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与中国历史相结合的研究过程中所反映的经验、教训和收获,彰显唯物史观在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理路中的普遍性价值,探究唯物史观在现当代中国的“在地化”理论内涵之嬗变,为当前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发展唯物史观提供丰硕的历史文化与思想资源。

二、来稿需主题鲜明、资料充实、观点正确、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既有历史感又有理论性,既具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尤其欢迎基于多元史料的填补研究空白与深度理论探讨等具有学术创新和“问题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专题论文。同时,务请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并附2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引文和史料需注明出处(统一要求为页下注,每页重新编号)。

三、文章请发至征稿专用信箱rucwuzj5168@126.com,并在来信“主题”栏标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专题征稿”。联系人:吴志军。联系电话:010—83089342。

猜你喜欢

史学史中共党史史学
这个结论应可商榷
史学漫画馆
方志学与史学史(上)
史学漫画馆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
热诚欢迎订阅2013年《中共党史研究》杂志
当代史学的转向
二○一○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浅论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