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产型企业成本的细化核算及控制
2019-01-27臧春阳
■臧春阳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前 言
在生产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高效控制管理成本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帮助企业节约资金,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还能实现企业运行模式优化,促进企业良性运转。随着信息时代发展,传统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有市场环境,诸多弊端导致企业发展易受到阻碍,陷入困境之中[1]。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时,生产型企业应当实现细化成本核算及控制,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加快资金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性企业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
1 成本核算控制概念
1.1 成本核算及控制
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时各项经济活动的成本核算、分析、决策、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总称。成本核算与控制是成本管理中重要环节。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发生费用及形成的产品成本会计核算,在成本管理中属于基础环节,为成本分析与控制提供数据信息支持;成本控制则以成本核算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核算结果,利用不同方法,以企业未来发展计划为依据进行成本控制决策[2]。某种意义而言,成本核算不仅是成本控制基础,也是成本控制一部分。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时,依据事先预想标准规划各项形成成本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及费用开支在标准范围中,让企业不断减少经验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1.2 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内涵
1.2.1 概念
生产型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生产成本经济活动消耗最大,以表面视角而言生产成本属于资源消耗,其本质属于经济指标,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能够充分反映其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产品成本控制主要有前期准备及过程控制这两种方式,前期准备包含产品设计与研发环节,通过分析产品流程,实现优化工序,将成本降低。过程控制则是指车间中产品从原材料向成品转变的经济活动控制,生产者及管理者可依据以往制定目标对成本严格控制,当发现偏差后及时处理纠正,保证各项资源均在可控范围中。本文主要以生产型企业产品过程控制为主。
生产成本控制主要有以下要求:①生产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中的重点,应当贯彻落实在全过程生产活动之中。②生产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参与。
1.2.2 意义
我国在历经30年左右高速增长后,正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转变为中速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市场成本与价格、产能过剩等方面压力,企业对此形式应当具备充分认知。并且,随着全球经济指数化、一体化、信息化发展到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生产发展难度不断增加,面对此种经济形式,企业为了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健康生存,则应当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成本细化核算与管理。其主要有以下几点优点:
(1)生产型企业在成本细化核算管理中,可通过对一定时间段中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费用,依据其发生地点、性质进行归集、分类、核算、汇总,计算此时期中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总额、产品实际成本及单位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资源使用率,促进企业资金流通,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多信息[3]。
(2)生产型企业主要是通过产品销售得到经济利润,积极应用成本细化管理,管理者可得到更多有关企业发展经营信息,掌握产品各个环节的价格、成本、可得利润等,通过细化核算后,有效把握市场动向,得到同行业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信息,为控制评价产品成本、制定产品价格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
(3)生产型企业推行细化成本核算管理可提高其管理水平,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管理模式。通过细化管理环节,企业职能部门对于自身各个环节管理质量更加了解,可以此为基础,对各个部门管理细节进行优化改进,以便在市场发展中获得显著管理优势,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让其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充分体现在细化管理中控制成本优势。
因此,生产型企业在经营发展时,应当注意降低生产成本,显露自身优势条件,才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得以进一步发展。
2 生产型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合理的核算方式
目前,众多生产型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中,未依据行业规定将产品生产特征及工艺特点相结合综合考虑,无论单件、小批量产品生产,还是多步骤大批量生产,企业均使用品种法作为成本核算方式。产品生产批量、生产步骤不同,却使用相同的核算方式,不仅无法达到成本核算目的,还会增加工作者负担,影响成本核算数据精准性[4]。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内生产型企业数量逐渐增加,改变了企业生产特征,如某些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增加了其他产品种类,甚至部分企业产品种类已经无法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而企业却并未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导致难以获得准确的成本核算结果,成本控制更是无从谈起。
2.2 产品生产各环节控制缺少准确性
我国生产型企业在生产环节成本核算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①材料核算。材料作为企业生产的基础,其核算内容较多,核算方法较为复杂,各个环节如领料、单据汇总、报表制定等方面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过于繁琐的核算程序,导致无法有效保证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性及全面性,材料成本核算报表也存在一定缺陷,无法为企业制定产品生产战略提供依据。②人工成本核算。企业生产产品时,需要有大量人力投入,导致人工成本费用也随之上升,财务部门在核算人工成本方面却并未按照标准执行,主要是表现在工资计算未依据考勤、工时、工龄等数据计算,浪费部分人工费用,薪资涨幅也高于材料成本增幅,不仅增加企业缴税负担,还提高企业人工方面成本[5]。③制造费核算。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及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需要按照标准分摊至产品成本之中,但部分生产型企业时常混淆制造费用,为制造成本核算增加难度,易出现遗漏或增项问题。
2.3 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是保证核算有效落实的重要依据,但实际工作中,生产型企业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无法协调新时期下企业发展需求及成本核算之间关系,重点体现在成本核算周期缺乏科学性,如:涉及跨国业务的企业,不同国家及地区开展成本核算时区别对待,导致整体核算工作出现核算滞后,信息不对等情况。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充分利用软件与系统开展核算工作,而应用传统固化成本核算方式则无法有效关注成本波动,需要改进成本核算制度,达到动态管控效果。
另外,企业未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监督机制,存在独立性差、效率低、难以全过程监督的问题,对于监督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如,部分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监督时,仅审查核算结果,欠缺过程性,并未及时在核算监督中发现企业生产问题,且部分监督人员责任感低,素质较差,难以贯彻落实监督工作,不利于成本核算控制质量及效果提高。
3 生产型企业成本的细化核算及控制措施
3.1 完善企业成本核体系
生产型企业在我国经济链中,由于其数量众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当完善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成本核算科目。成本核算主要包含产品成本及生产成本。产品成本核算主要是以财务部门为主,其他职能部门为辅共同完成,内容包含确定成本计算方式、成本核算对象、确认成本项目、分配成本费用、产品计价方法等[6]。生产费用核算则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人员应当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生产费用正确核算,执行我国成本开支、费用划分、费用开支等规定,依据企业产品生产细节建立费用明细。“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的组织,其中成本科目是“生产成本”,此过程中提供的各种如人力服务等为“辅助成本”,并根据企业实际产品生产情况,在“生产成本”与“辅助成本”下划分相应的二级科目,从而为企业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
(2)选择核算方法。企业在选择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时,应当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共同分析产品生产服务、工艺过程等,确定核算对象,进而选择核算方法。企业产品生产为单步骤工艺,或多步骤、大批量生产,且成本计算不以生产步骤为主,则可以选用品种法。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核算对象,制定相应的成本计算表,列入企业管理或核算成本项目,分别对各个项目进行分配归集,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小批量、单件产品生产,其成本核算时可选用分批核算法。分批核算以产品批次为主,计算成本表中列入企业核算要求的项目;企业产品生产批量大,步骤多则可以选用分步法核算成本,此种方法可计算各个步骤消耗的成本,明确反映成本构成。
通过上述方法,完善成本核算体系,选择正确的核算方式,有利于生产型企业依据自身需求不断进行成本管理的完善,有效达到细化成本核算与控制目的。
3.2 原材料核算与控制
生产型企业运行生产过程中,材料作为其运转基础,是维系企业发展运行重要资源,所以,应当加强材料成本细化核算控制,为后续成本控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大部分生产型企业而言,企业工艺、设备等生产要素通常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经济效益来源于对材料的生产加工,若想将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则需要“追本溯源”,做好材料成本细化核算及控制工作。
材料成本核算过程中,企业应当通过技术科制定详细的产品定额生产明细表,对每一种生产中应用材料的价格、规格、尺寸、材质等一一记录,表明材料使用率,技术部门则利用现有生产设备,通过多种方式实验寻找最优产品生产模式,并在不影响生产效率基础上,摊销汇总全部生产材料,将其精确记录总结。此种控制方法可积少成多,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将企业利润提高[7]。具体实施中,应当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材料部、库存部、生产车间为辅,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保证生产中材料为最低消耗量,有效控制材料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控制材料采购成本。生产型企业材料采购费用占产品总生产成本70%以上,采购成本控制时,企业应当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与生产部门加强沟通,更新每月材料采购明细表,为采购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数量,以免材料采购数量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影响生产流程。在采购过程中,选择具有高信用度供应商与其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以此减少材料不合格情况,有效加强材料成本控制。②控制车间材料成本。生产型企业在生产产品时,技术人员应当对车间材料成本情况具有充分了解,明确每道工序加工中材料正常消耗额度,通过对工序材料的消耗控制,实现整体生产过程中材料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③控制库存材料成本。企业中库存材料管理十分重要,库存中具有充足材料,可保证企业能够顺利生产运行。为了避免由于材料保存不当导致的成本损耗,应当加强库存控制,将材料放在相应位置,以免出现材料受潮的问题。并与采购部门加以协商,保证库存材料数量适当,与企业材料需求相符。
3.3 人力核算与控制
企业产品生产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上,对于人员专业、技能、数量等方面要求也有所不同。为加强成本控制,应当做好人工成本核算工作。目前,企业管理中员工引入并无具体规划,经常产生员工数量不足、数量或多、与岗位不匹配等情况,导致企业人力成本负担加重,对其生产造成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综合考虑各个部门岗位与人员数量,确保有人员数量可在满足企业工作需求同时,不会出现人员过多,工作懈怠情况,加强对人力成本核算控制。人力成本核算控制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实现定岗定员。企业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由企业生产总任务决定岗位多少、岗位内容,明确各个岗位的权责,设定岗位人员应有知识、资历、专业技能等,依据设定岗位需求及人员数量引进员工,可通过按设备定员、按劳动效率定员、按岗位定员等方法,对每个岗位用人标准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产生人员过多过少、与岗位不匹配情况,造成时间、物力、人力浪费[7];②加强员工培训。企业不仅需要定岗定员,依据岗位需求招聘员工,还应当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工作内容,降低人员流失率。因为企业招聘员工过程中,在面试、筛选等环节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若员工未经过岗前培训便直接上岗工作,则不仅会由于员工失误导致企业经济损失,还会打击员工自信心,在员工未创造产出前离职,增加了企业人力成本;③制定合理薪酬。不同岗位人员应当依据其工作内容难度、技术要求、人员稀缺度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避免出现薪酬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若是薪酬过低,则无法吸引更多人才选择本企业,现有人才也极易流失,影响企业稳定运行。若是薪酬过高,则无法实现人力成本的控制,不利于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由此可知,人力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难点,应当加强探索研究,以自身企业优势为依据,设置有优势与竞争力的薪酬奖励制度,控制人力成本核算工作。
3.4 库存运输核算与控制
3.4.1 库存
在企业运行时,需要运输数量众多的生产材料及相应设备、辅助工具,当完成产品生产后,需要将完成品向外输出,将会产生大量产品库存运输成本。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库存成本也随之不断增加,若是过多库存积压,则不仅占用企业库房空间,还会增加资金回转周期,减少企业经济利润。因此,库存产品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控制产品数量。企业在库存成本控制中,应当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设置科学合理的生产任务,保证库存数量始终处于合理状态[8]。②特殊产品存储。企业若是生产具有周期性的产品,存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产品将会产生质量问题。此种特殊产品应当严格控制库存存储,部门人员应当详细记录产品仓位、存储时间、数量等,标注其特性。③输出产品。企业产品输出需要遵循“先急后缓”原则,保证库存产品处理动态平衡。产品存放在库房时,也应当依据产品尺寸、大小、数量、规格、重量等做好分类,放置在对应仓门处。这样做不仅便于产品输出,还能节省库房空间,将库房利用率提高。
3.4.2 运输
运输与库存联系密切,在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也应当加强运输控制。在运输时,为控制物流成本,应当依据市场需求实现订单管理。企业整体物流活动是以满足市场无序化及个性化需求为主,围绕客户订单实施订单执行的过程。此种情况下,企业物流管理应当加强订单处理响应速度、精准程度、反馈性,应当综合考虑企业所在地距销售区远近、当地季节气候等因素,尽量避免使用零散式运输方式,兼顾运输工具与运输路线,可利用实践总结或模型计算归纳最优运输路径,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现代化管理,通过大批量、一次性运输可有效将运输成本降低[9]。另外,产品运输中包装不仅可为其安全性提供保障,精美的包装还能促进商品销售,可将包装看做企业生产环节的终点。对于产品安全性层面而言,产品包装越完美越好,但以整体产品的经济性角度而言,应当分析包装材料性价比,避免过度包装,可选择可降解、无毒成分、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保证包装能够在达到要求的同时,还能节省成本。
3.5 保障措施
为保证企业成本细化核算及控制管理有效落实,不仅需要对企业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还应当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保障,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①营造管理氛围。成本细化核算及控制管理属于前瞻性、先进性管理理念,为保证能够在生产企业中贯彻落实,则应当树立相应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凝聚力,让员工认识到成本核算及控制重要性,形成成本细化核算控制习惯。企业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宣传,深化员工对细化成本核算控制含义及必要性认知,有利于企业成本细化控制的推广[10]。②建立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核算监督机制,保证监督组织独立性、监督程序规范性、监督人员高素质、监督标准合理性,可通过构建选聘监督人员标准、组织监督内容与工作流程,减少兼职人员及工作交叉情况,有效开展监督工作。并且,企业可构建监督管理责任制,保证监督人员能够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避免出现监管不严的情况。若是监督人员未能依据规章制度履行自身监督责任,则可依照制度对其进行惩罚。另外,企业应当构成闭环监督模式,将成本核算控制结果在企业内部网站中公示,让各部门员工与一线车间技术人员对成本控制指标、核算情况等均有充分了解,鼓励员工依据实际工作情况提出相应改进意见,若是意见具有可行性,则对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在整体成本控制中,还应当按照成本控制指标构建建成制度,保证员工均能自觉进行规范操作、安全生产,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总 结
总之,对于我国生产型企业成本核算控制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的问题,本文建议企业建立完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依据企业情况,明确成本核算科目及核算方法,从原材料采购、人力资源到库存物流做好生产全过程成本核算控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可通过营造管理氛围、建立监督制度的方法,为企业成本细化核算控制管理贯彻落实提供保障,将成本细化核算控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推动生产型企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