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的路径和价值探析
2019-01-27赵鹏
赵 鹏
(山西省绛县高级中学,山西 运城 043600)
当今我国经历了社会转型,社会形态的变革也影响着其他方面,如更改社会结构,变革经济体制,转变利益分配,宏观上,也使思想观念和以往大不相同。这种改变使机会和挑战并存,能够促进我国今后的发展,但也会影响社会稳定。经济结构正在变革,发展模式愈发多样化;利益配给和生活的方式也出现改变,社会的分工和社会大众的思想更是如此。大众的思想也越来越独立,呈现出差异和多变性的特征,推动了思想观念的改变。因此,社会矛盾无可避免。教育者需要遵从社会和受教育者规律,根据两者思想品德需求及其形成并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拟定目的、计划和组织。凭此改变受教育者的内部思想,塑造思想政治素质,满足社会期望。“思想政治教育会转变人的诸多方面。如社会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以期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水平,从而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一、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的路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工作,也是社会的工作。它能够团结人民、凝聚人心,也能推动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
(一)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着眼点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着眼于批判性视角,对物质力量予以定义。他认为,只有物质力量才能销毁自身.另外,理论需要具有说教意义,如此才能掌握群众,而说教意义的实现需要以完善的理论为依托。因此,需要抓住事物本质”。按照马克思的逻辑,若要变革物质世界,唯一的途径就是物质力量;而对理论而言,则需要了解广泛群众,以此将其变革成物质力量;若要把握群众,首先需要理论具有教化意义,要彻底才能够说服人;而事物本质恰恰又是理论彻底化的前提因素。因此,只有洞察人的本质,才能进一步了解人自身。综上所述,人能够通过实践变革世界,但前提是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在性质上,人具有一定主体性。这样的性质又展现出人的本质特征。就本质和主体性而言,两者并无差别。人的本质是前提,关系着其主体性的实现。人具有实践性,创造了复杂的社会联系,这一特点就是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决定人的行为,是其对自然界产生作用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主体才能获取并享受财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创建,凸显了提高主体性的现实意义,提升自主意识和增加自主能力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人主体性的本质要求。在今天的社会,活力和竞争并存,更凸显了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性。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主体性;也要培养其自主性。促进受教者的全面发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就立足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着重人的发展。根据不同时期,个体和群体的个性和需要均不同,我们要对其予以尊重。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对人予以武装,对人予以引导和塑造。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和高尚的精神,重点普及“人本身”观念。以灌输式教育为依托,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将教育结合人的认知,结合其心理规律。推进教育手段合理发展,以更优的教学回馈受教育者,提升其积极性,以及对理论的理解,增加其觉悟。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人本身”理念。
(二)坚持从利益需求出发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着手点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大众对利益的欲望进一步提升。对其他价值而言,只有经济利益能够衡量。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教育是关键环节,其次是政治引导;最终目标是在思想层面提升认识。为此,以上述目标为依托,让思想矛盾不复存在;同时实现工作目标。具体而言,以思想教育为依托,对广泛大众予以政治层面的指引,对利益关系予以维护,总的来说造福了社会群众。马克思认为,努力奋斗的目标是维护自身利益列宁认为,必须将理想结合在经济斗争中,同时使其和斗争相关者的利益必不可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看,其最关键的原则就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认识,让其了解自身利益,增进团结性,让其为之奋斗。不仅如此,也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到党和他们具有相同利益,且是他们利益的代表。因此,以思政教育为依托,完善它们的思想建设至关重要,更能激励其为自身利益而努力。创新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能解决社会矛盾,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入手,对其予以引导,提高其对党的价值观的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物质利益需要坚持,群众利益的需求也需要认可。但却不能陷入庸俗和功利。利益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个人利益固然重要,如果出现冲突,优先的是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重点推崇的是爱国主义。其次是他人和利益;眼前、长远利益;局部、整体利益。
(三)坚持扩大公共生活参与和推进道德观建设是化解社会矛盾的落脚点
加强道德观建设无疑是解决转型期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扩大了人们的公共交往和公共参与,那么在公共生活中发展自己,就必然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作支撑。
开放的公共生活,其意义在于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意义重大。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都决定着和其交往的人的发展。”“通过相互作用,人可以抒发自身胸怀,表达情感,变革自身的思想观念。”广泛而充分的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形成关于人生、生活以及做人做事的各种假设和想法,并在与他的人交往中对此进行实践和检验。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可以促进参与者个人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素质的普遍提高。在参与过程中,公民对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广泛的权利和责任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让其更具备责任意识,肩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以科学的方式发挥自身作用,为政治发展做出贡献。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和价值。人们对某项事务参与的程度越高,对公共参与决定的政策、方案或目标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就越愿意自觉地承担责任。需要提升公民的参与性。此举显示意义重大,能够提高公民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如态度、心理素质以及相关知识,让其在公共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如今,社会文化日益发展,群众对个性化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日常生活价值备受关注,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代表了人类最真实、最具体的生命活动意义。首先,能够促进大众今后文化的发展,作为一种依托,帮助大众培养精神情操,帮助大众创造精神家园,培育科学思想观,构筑正确思维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明确培养目标,首要之举是以科学的视点衡量大众的日常生活。同时,构筑我们日常生活的价值,以日常生活为依托,解决社会矛盾。对大众予以敦促,鼓励其体验日常生活。在其中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感受生活的诗意。如此一来,个体才能综合化发展,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的价值探析
在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重大。这是因为它具备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毛泽东同志认为,对党的伟大政治斗争而言,思想教育是重中之重,决定了其他政治任务的完成。充分肯定了思政教育解决社会矛盾方面的意义。
(一)理论指导的价值
凭借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工作顺利进行。因为它是党基本路线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也是党的发展政策下达的首要前提,更是保证发展方向不出现偏差。要排除错误思想,进一步掌握其立场,洞悉其观点和方法,增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加深对其趋势和规律的认知。宏观上,掌握自觉能动性的意义,同时也更加理解客观规律性;明白自主性与社会制约性;洞悉超越性与适应性。
(二)协调利益矛盾的价值
利益问题通常都是矛盾的根源。由于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多元发展,使得社会矛盾突显,主要有:社会群体矛盾、劳资矛盾、涉黑涉恶矛盾、涉法涉诉矛盾等。虽然每个人的利益不同,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每个人对利益的要求都能合法表达。因此,大众需要加强沟通,同时以教育和宣传为依托,正确对待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才能加深对自身利益的理解,了解自身利益如何与国家与集体利益构成联系。
(三)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
我们可以将社会比作航船。在这艘船中,人的素质决定了船的稳定性。同样,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任何教育形式而言,人始终是最终的教育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社会中的人,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和社会经历等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人放到具体的现实的生活中去,放到历史的、客观的社会环境中去进行考察和分析,将最新的知识普及给大众,升华大众的思想。实现大众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是优化其精神境界、净化其内心。最终让大众的素质得到普遍提升,规避社会冲突,提高自觉性,避免计划冲突,以解决社会矛盾。
(四)社会动员的价值
在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教化作用。最终目标是激发人,以满足其内在需求及合理需要。以此提升积极性;激活人的主体意识,积极改造物质世界,进一步创造社会历史。宏观上,增进自身责任感,肩负历史责任;提升能动性和自主性;提高创造性。如此一来,大众才能更有动力,推动国家进一步飞跃。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与此同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面对社会矛盾,为化解问题建言献策。
在教育模式上,大力宣传和普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步骤。通过普及,能加深民众对党的了解,加深其对党落实政策的认知,对社会的发展趋向有深入理解。对大众进行深入教育,进行解疑答惑。凭此规避大众的不正确思想,引导其正确发展。促进大众对这一道德的认同感,最终深化人民大众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满足社会需求。以更优的社会氛围帮助个人发展,创建合理的平台帮助大众展现自我。以认知和理论为依托,帮助大众进行实践,将内在的认知予以外化,从而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