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无形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9-01-27李乔侨

中国资产评估 2019年1期
关键词:案例评估理论

■ 李乔侨

资产评估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当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人才需求较大,尤其是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较为稀缺,这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待改革。《无形资产评估》是资产评估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之一,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有部分学者就资产评估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以及参考国外的“三明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不过,结合教学实践来看,《无形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不断完善。

一、《无形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符合市场需求,为社会储备应用型人才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无形资产评估》课程仍采取的是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从社会需求来看,往往需要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或者通过毕业之前短暂的毕业实习就能养成的,尤其是资产评估这种极具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更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理论性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认为学习枯燥,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即使暂时记住了相关的知识,到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需要运用时也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无形资产评估》这门课程因为其本身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综合性强,知识点较多,若不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教学进行实际操作的话,学生只能是走马观花,最后能真正掌握和吸收的知识少之又少。因此,通过教学模式调整,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融入到《无形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学习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对于教师而言,长期的纯理论教学容易造成与社会实际发展的脱节,由于各大高校对于教师的科研要求较高,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较多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科研,真正投入在实践教学,深入相关企业学习,与社会实际接触的时间较少。而《无形资产评估》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案例来充实,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例如以学生的实习实践经历作为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补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反哺教学,这样更能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无形资产评估》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教学

目前许多高校在《无形资产评估》的课程教学中还是采用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笼统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应用能力较弱。许多学校在考核方案设置上还是采取传统期末考的考核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理论讲授较多,学生缺少参与实践的机会,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或者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实践课程,但是往往与理论课程时间相隔较远或者实践时间较短,许多学生已经忘记了理论知识,实践的时候又需在短时间内重新学习,花费时间较多,效果也不尽理想。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弱

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生素质本身良莠不齐,相较于管理类的其他专业,例如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学等专业而言,社会对于资产评估这个专业的熟悉程度不高,因而不少学生是调剂专业才学习的这个专业,从主观能动性上来看,因为并非自己的理想专业,学习主动性不强。加之学习过程当中因为涉及理论及方法较多,实际案例较少,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觉枯燥,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目前许多学校还是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做笔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对于本身主观能动性已经较弱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提高。

(三)教学资源缺乏

无形资产评估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所占地位及业务份额较少,许多企业对于这一块业务本身并不够重视,实际案例较少,同时,学界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也苦于案例的匮乏,导致教材还是以理论方面为主,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案例教学或者实务教学方面的教材极少。案例及实务方面的教材的缺乏造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一方面,希望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一方面又受限于资源的缺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难题。虽然现在的网络教学资源能有所补充,但是,真正高质量、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还是较为欠缺。

(四)教师本身实践经验缺乏

从教师本身来看,因为绝大部分教师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教学和科研,并没有很多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所以自身的实践经验是较为缺乏的。并且,高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一路学习进修直接进入学校任教,其本身并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大部分知识也都是从书本中获得,具体实践中并没有较为深入的接触或者操作过。加之,无形资产评估本身在企业实践中并非占据主导地位,专门从事无形资产评估的企业比较少,教师学习实践的基地也会比较受限。部分学校或者教师在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方面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校企合作、深入实践方面流于形式,并未能真正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方面有所提高,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无形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考核方式

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等,在案例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成为主要参与者,参与讨论,分析案例,真正通过案例及实验有机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鉴于案例的采集和设计在最初来说比较困难,可以鼓励教师通过参与案例教学研讨会的方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此外,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考核及教师绩效考核方式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课程考核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过程性考核,例如平时的案例讨论或者实践参与的程度与效果等,将期末的卷面考核比例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也应做相应的调整,避免教师的绩效考核与科研过多挂钩,对于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的改革不重视,失去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动力,这样改革的效率及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二)课证融合,课赛结合

鉴于《无形资产评估》这门课程是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之一,建议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结合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的真题对于部分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从习题的练习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此外,可以在课堂或者课后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相关的模拟评估大赛,通过设置相应的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参赛体验到无形资产评估的过程及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评估报告撰写来提高应用水平及能力。

(三)重视课内实践,加强实验平台建设

建议将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课内实践进行更加紧密的融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引入学生对于专业认知的课内实践内容,让学生对于评估的基础知识有比较全面而直观的了解,防止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容易忘记基本理论的情况。同时,学校应加强相关的实验平台建设,通过模拟仿真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验室平台参与评估过程,掌握相关资产评估实训软件的操作方法,较好地与实际接轨,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素质。

(四)深度校企合作,引进业师,建立实习合作基地

在校企合作方面,一方面,通过引进企业或行业导师,请校外的培训导师走进课堂,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解,为教师及学生带来更真实的案例及行业经验。另一方面,延伸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建立实习合作基地,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在合作基地实习,真正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今后从事评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深入到企业中,与学生一起实习、锻炼,通过实际工作与教学理论相互补充,完善教学案例与资源,引导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反哺到实际教学中去。

总之,无形资产评估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和提高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改革与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案例评估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