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信息技术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9-01-27王杰秀

中国民政 2019年22期
关键词:区块现代化体系

□ 王杰秀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党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明确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做支撑。这不仅丰富发展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内容,也标志着社会治理理念的新变化。

一、理念演进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对社会治理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健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使用了社会治理概念,开启了社会领域由重管理向重治理的转变;十九大提出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确了社会治理的领导体制、参与主体和运行方式;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围绕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第一次构建了社会治理的体系架构,科技支撑和民主协商一起被纳入其中,在强调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将科技提升到社会治理体系支撑作用的地位,为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二、政策支持

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世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信息技术日益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影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服务人民是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将增进人民福祉放在首位,要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更多地为人民群众“所及、所享、所用”。“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建立“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的社会治理新机制,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战略,要求创新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重点提出要“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从而“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党和国家对发挥社会治理领域中信息技术作用的重视和采取的系列政策举措,为加强社会治理科技支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实践创新

在政策有力推动和现实需要的呼唤之下,信息技术和社会治理结合带来的创新创造如火如荼,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链具有透明、开放、防篡改、可追溯等特征。适用于促进社会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及服务过程透明化,从而提高政府社会治理数据安全性,推动治理智能化和可信任性。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推行“区块链+和谐共享社区”,引入区块链技术对社区居民进行身份认证,降低系统资料外泄风险,避免用户身份信息被随意篡改。推出居民物品共享、技能共享、党员服务、社区活动等,推动居民小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大数据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促进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为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今日头条”的公益项目“头条寻人”,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各类失散家庭寻亲。自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累计发布74042条走失者信息,其中42198名走失者最终成功找回。人工智能是通过大数据感知和深度学习,让机器能像人一样思考并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杭州市和阿里巴巴合力打造城市大脑。每天有来自杭州市70余个部门和企业的8000多万新增数据汇入城市大脑。通过城市大脑优化交通管理后,杭州的交通整体拥堵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拥堵排名从2014年全国第2位降到2018年的第35位。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结合,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各领域。“互联网+”的虚拟养老院近年来在许多城市蓬勃发展。老人无须住在养老院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适应了老年人在地老化的需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让“信息多跑路”,极大减轻了社会治理成本,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未来趋势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社会治理无疑也应以现代化为目标。在人类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生存的大趋势下,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作支撑,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倒逼社会治理方式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变革。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就不是一个科学完善的体系,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社会治理就不是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虽然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和社会治理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受思想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在很多地方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度仍然不高,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领域之间很不平衡,甚至是有着巨大的鸿沟。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精神,因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我们要深化对社会治理理念新变化的认识,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运用信息化的能力,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应用,推动破解社会运行规律研判不准、部门间协调不够、基层负担繁重、社会协同乏力和居民参与不足等社会治理难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区块现代化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