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9-01-27陈越良

中国民政 2019年22期
关键词:城乡群众基层

□ 陈越良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结合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业务实际,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大部署

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建设任务,指明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前进方向。一是首次明确社会治理制度的核心要义是共建共治共享。党的十九大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其提升为社会治理的制度属性,深刻把握了社会治理的主体多样性、资源丰富性和机制长效性特征,将共同体建设贯穿于建设、治理和享有全过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不断深化。二是首次明确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包含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从党的十八大“社会管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大“社会治理体制”,其构成要素都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民主协商、科技支撑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突显了协商理念、协商方式的重要作用和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既明确了社会治理的主体责任,又给出了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实现路径。三是首次明确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是对党的十九大“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原则的继承和发扬,彰显了群众参与这一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独特优势;“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要求,强调了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中导向协同、主体协同、机制协同、制度协同的重要性。这些重大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为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战略任务

全会通过的《决定》坚持守正创新的主基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战略任务,并将其列入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要求“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同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提出统筹基层协商的任务要求,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完善了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安排。《决定》要求“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首次将“基层直接民主”表述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我们党先进的执政理念、高度的制度自信和强大的改革勇气,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政治定位。

《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战略任务,首次将“基层社会治理”表述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开辟了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境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多方协同的有机统一。《决定》要求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功能,保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方向;同时要求“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厚植基层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二是坚持自治为基和“三治结合”的有机统一。《决定》将“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单独阐述,突出了自治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贯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主动脉”;同时强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将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治理的要求拓展到城乡基层治理,推动以法治定纷止争、德治春风化雨,改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微循环”。三是坚持精准治理和精细服务的有机统一。《决定》辩证认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关系,既通过完善治理制度、体系和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又通过提升服务功能、质量和效能推动社会良性运行,强调“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发挥服务在聚民心、强治理、保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这些战略任务,为继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注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三、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决策部署特别是李纪恒部长讲话精神,自觉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意识、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可靠保证。

一是在固根基上下功夫。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形成支撑国家治理、衔接社会治理、统筹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推动建立中央城乡社区治理协调小组,做好对基层社会治理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持续开展全国城乡社区治理督查,确保中央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统计指标体系和满意度调查制度,科学评估基层社会治理绩效、及时回应广大居民群众诉求。

二是在扬优势上下功夫。推动修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启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调研,为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提供明确法律依据。研究制定《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展基层减负工作。研究制定推进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政策性文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基层直接民主建设试点,引导居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

三是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制定实施《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着力解决城乡社区居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研究制定《关于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指导意见》,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扭转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局面。研究编制《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着力填补社区服务机构、设施、队伍、机制空白。持续开展社区服务质量年活动,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效能。

四是在强弱项上下功夫。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指导各地聚焦基层党建、社会管理、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主责主业,全面梳理乡镇(街道)职权,依法制定并公布权力清单和运行程序;建立完善乡镇(街道)协商事项清单和规程,依法有序扩大群众参与;依法制定扩大乡镇(街道)服务管理权限的具体办法,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街道)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提高服务管理智能化水平。

猜你喜欢

城乡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走基层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