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纳西族文化的新媒体传播

2019-01-27白婷婷徐辉辉李金伟大连民族大学116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东巴纳西族纳西

白婷婷 徐辉辉 李金伟 (大连民族大学 116000)

丽江纳西族纳西文化既包括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也指存在于丽江古城中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古乐、东巴文化、纳西语言等。在纳西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上,媒体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也曾指出,要尽可能运用新闻出版、互联网等媒体,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纳西族民众对此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纳西族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得以呈现,通过传统媒体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媒体进行广泛传播,不仅在本民族文化地区,也在世界范围内聚焦了关注的目光。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丽江传统媒体一方面做出调整。比如丽江新闻中心调整成立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按照融合发展的理念,从思想、组织、机构上全面重构新闻采编播流程。整体新闻报道上,全媒体中心全力将关注点放置在本土民族纳西人的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栏目上。另一方面,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兴平台,拓宽自己的传播渠道。比如《丽江日报》公众平台,推送本地的党政新闻,推送当地人物、民族故事等,浏览量不俗。

综观丽江纳西族文化的新媒体传播,有以下几个传播特点与积极意义:

一是扩宽了纳西族文化的传播渠道。将更多的纳西文化放置在音视频、自媒体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之下进行传播,并把文化与广告相结合,在公益广告中融入纳西族服饰、纳西语言、东巴文字、优良的民族风俗等元素,在新媒体这一领域极大地补充了纳西文化传播的信息量。还拓宽了传播群体,将二十几年前囿于本民族文化地区传播,如今已扩大到了世界的范围。改变了以往“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族群文化的内部传播形式与传播效果,让纳西族文化从小众传播走向大众传播,同时也从单项传播变为多元传播,从官方传播变成了全民传播,乃至通过翻译等渠道走向跨文化传播。这也是纳西族对于传扬本民族文化的一个新的觉醒,以一个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开步伐来顺应新时代的新潮流。

二是打破了纳西族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只要大众产生了对纳西族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的欲望,就会在线主动去搜索相关资料和相关题材的影像制品,不必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底而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比如东巴象形文字输入法“电子东巴”的推出,将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象形文字,纳西人的文字——东巴文,变成了人人皆可学的文字。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传播母语的同时扩大了纳西语的影响力,用互动化的形式结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多样性的纳西族文化。并根据新媒体的“反馈性”及时纠正大众对于纳西文化的误解,同时促进了纳西人利用新媒体开阔眼界,使其在创造力、跨文化传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是增强了纳西族文化传播的话语权。纳西文化从接受新媒体到运用新媒体,是一个从信息的接受者到信息的发送者的转变。从最初的在官方运行新媒体平台如电视台、广播台等单方面传播文化,到现在的纳西人自己开设民族论坛,开通各个方面的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受众传播丰富的纳西文化。纳西文化借助新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来传扬自己的文化,打破了一般少数民族“笼统且枯燥”的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依靠新媒体,形成了一条自上而下的传播链条。这不仅是一个传播的过程,更是一个增强自信的过程、展现民族文化自豪感的过程这让纳西族文化跻身进入了优良传统文化的行列,将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以一个更完美的更系统的姿态展现在了大众面前。

四是提高了纳西族文化的知名度。纳西文化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丽江的一块招牌,依托新媒体对于纳西文化的传播,首先实现了文化的传扬,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了纳西文化,让纳西族的语言文字、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族史诗等一些优秀文化,在移动媒体的承载下成为了人人传阅于股掌之间的文化,实现了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纳西文化。其次,依托新媒体的传播,更多的纳西文化走出了国门,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纳西文化与新媒体的这一结合,成功地将丽江这个城市推向了世界,一个文化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进程。

借助新媒体对传统的纳西族文化进行传播确实为传统的纳西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焕发生机。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对读者来说,通过这些新媒体的传播的纳西文化,并不能给读者带来亲身体验般的感受。文化不是形而上的,不是高不可攀的,而应该是接地气的、触手可及的。纳西文化在新媒体上的传播并没有让读者去亲身体会的效果来的更好。比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桂冠的,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组成的丽江纳西古乐,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还有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形成了独特的灵韵,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在欣赏时,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稀世三宝”,一是古老的曲子。二是乐师们手上所持的古老的乐器。这些乐器有上百年的历史,像苏古笃,在全中国已经见不到这样的乐器,据许多音乐家考证,这种乐器形似蒙古的古代乐史,器“火不四”,但是在整个蒙古地区这件乐器已经消失殆尽了。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但在丽江纳西族地区里的,仍然存在一些演奏古乐的家庭世世代代传承着这种乐器的制作方法。其三为老艺人,精通纳西古乐的老艺人们大多年过半百,他们在演奏音乐时会表现出自己对它的独到理解。如果能够在现场聆听,我们能近距离接触那些古乐器和老艺人。能身临其境的感受纳西古乐神圣铿锵和庄严圆润。而这些透过小小的一方屏幕便不会给我们带来如此感觉。

第二,新媒体带来的流行文化冲击了纳西族传统文化。纳西族文化在新媒体上的广泛传播在扩大其传播范围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传统的纳西族文化进行着改变。对于丽江这个现在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来说,随着近些年旅游市场的扩大,和商业利益的吸引,纳西文化为了迎合商业需求也正发生着一些变化。例如,东巴文化,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纳西族的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也是纳西族的宗教文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纳西人民的信仰。东巴教有许多仪式,它们是神圣的象征,几乎每一个仪式都称得上是一次东巴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佳品的大汇展。而经过一些新媒体的参与后,在一些节目表演中,东巴形象的消费性和娱乐性增强,这导致东巴文化的神圣性有所削弱。再举个例子,当地的传统语言——纳西语也受到了影响。为了适应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当地越来越多的人都使用普通话,很多学校也采用普通话教学,除了古镇里那些原住的纳西老人,年轻人里能够熟练掌握纳西语言使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第三,新媒体传播使纳西文化的传播也变得快餐式、碎片化,影响了纳西文化的完整性。新媒体虽然有众多优势,但这种方式易受个人价值观、主观情感、文化水平、精神面貌等因素的影响,传播的过程当中难免存在不完整性,甚至会改变纳西文化整体的脉络和误读纳西文化的现象。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加广泛地涉猎信息,但也促成了不习惯于深度思考,人们时间的碎片化使得阅读习惯也变得碎片化,甚至是生活都变得碎片化,影响了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完整性。一些利用新媒体平台所发表的内容例如电影、电视剧,又或者是微信、微博,囿于篇幅或时长的限制,很难对纳西文化的各方面进行系统性地分析,只能通过简单的概述或对人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类介绍,来展现纳西文化中的某些星星点点的部分。这样,受众对纳西文化的了解也就变成了点上的拼凑,不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这种了解也只浮于表面。

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让它们与中华文化共生共存,和谐发展。而发展必然要符合时代潮流,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借势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和克服科技的发展对对传统文化的消极和不利的一面,是我们应该去关注和研究的。

猜你喜欢

东巴纳西族纳西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安纳西
安纳西
东巴造纸工艺与东巴文化的现代“发明”
纳西族“东巴”和彝族“毕摩”比较研究
纳西鲁丁的微笑
从羌族与纳西族宗教舞蹈看巫舞的起源与演变
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