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与基层群众文化的合理对接

2019-01-27梁卫忠榆中县文化馆730100

大众文艺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三区基层群众

梁卫忠 (榆中县文化馆 730100)

“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指的是国家财政对我国边远贫苦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的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财政对文化人才范围最大、力度最强、时间跨度最广的支持,对于发展“三区”基层群众文化教育事业,保障“三区”基层群众文化权益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以下,笔者将针对“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与基层群众文化的合理对接,做简要阐述。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

(一)群众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第一、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第二、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群众文化具有群众性、自娱性、倾向性、承传性。群众性是显著特征、自娱性是外在特征、倾向性是内在特征、承传性是延伸特征。

(二)群众文化的要求

以“群众”为主体,决定了群众文化的要求首先是面向最广大的人群,其次是不断满足他们对各种文化形式的需求,以及对公共文化资源的占有水平。

(三)群众文化的社会价值

用文化的形式、形象的思维体系和潜移默化的方法调节群众情绪、教化群众思想、团结和凝聚群众力量。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

必须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化原则,使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向城乡统筹、资源均衡、高效服务的水平靠近。从而形成各级文化部门和民间文艺团体互相联通、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文化服务便捷有效的体制机制。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状况分析

(一)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正在逐年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正在逐年增加,传统意义上的群众文化正在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群体中面临淘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向往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民间文化力量迅速崛起

随着市场经济和文化娱乐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国营文化团体纷纷改制,民营文化团体迅速崛起并占有了农村文化市场,成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但同时,因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原因,所提供的文化产品也良莠不齐。

(三)公共文化服务形式相对单一

当前,针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仍然比较单一,农村年轻人口大量外出务工,文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公共文化服务的类别触角又不能及时延伸扩展,农村群众文化“造血功能”低下,政府“输血设备”落后,导致广大农村群众不能很好地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文化成果。

鉴于此,“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便成为当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一场及时雨。

三、怎样更好地将“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与当地的群众文化事业相对接

“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工作就是在广大偏远农村文化人才极其匮乏,各项文化工作开展有诸多困难的的背景下诞生的。已成为各级政府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理念、精锐文化人才向最广大群众无限渗透的敏锐触角,对于发现并解决现阶段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具有特殊意义,同时,也是当地群众文化发展以及特色文化挖掘的良好契机。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与当地的群众文化事业相对接呢?在此,笔者想结合本人所在县区实际工作情况加以论述。

(一)“三区”文化人才的选拔与招聘

1.“三区”文化人才的选拔,必须兼顾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特征。必须兼顾多个层面。一是人才的道德水平,所选拔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奉献精神,能够跟基层群众打成一。二是人才的专业性,所选拔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除某一类特长以外,最好能够熟练二至三类其它业务,才能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三是人才之间的相互配合,在笔者投身的本地“三区”文化人才工作中,我们将“三区”文化人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全日制选派工作人员,他们在当地农村全年服务,随时了解群众需求,并随时提供服务及辅导,这类文化人才除自身业务素质过硬外,必须对当地群众文化状况十分熟悉,并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第二类是临时选派工作人员,这类文化人才大多是从全县各行各业选拔的,他们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更过硬的业务素质,与全年服务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每年服务时间在100天左右;第三类是受援乡镇在职选派工作人员,这类人员多是受援地所在学校的音乐教师或具有文艺特长的乡镇干部,他们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在所在地开展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第四类是文化馆在职工作人员,这类人员自身专业水平更为突出,为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同时担负对其他选派人员工作的督促和检查任务。只有这些不同层面的工作人员互相配合,密切协作,才能将“三区”文化人才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广度、深度和高度。

2.“三区”文化人才的招聘,必须建章立制。“三区”文化人才的招聘必须通过相关部门会议审核通过,并签订服务合同,建立具有可行性的服务计划和考核细则,严格执行。原则上要求服务人员每次服务都要填写服务日志,并由所在服务地村、乡两级领导签字盖章,每月底汇总,上交备查。

(二)“三区”文化人才工作的督导检查

1.成立专业性较强的“三区”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从各个门类中抽调专业人才,组建“三区”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考核及奖惩机制,对基层服务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2.举办“三区”文化人才工作汇报演出。每年举办一至二次“三区”文化人才工作汇报演出,由各选派工作人员组织排练精品节目,通过“三区”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后,进行汇演,对每个节目进行量化评分,并纳入“三区”文化人才年终考核评估。

3.召开“三区”文化人才年终考核评估会,对每个选派工作人员进行客观评价,并按照考核及奖惩机制执行。

(三)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精品文化项目

“三区”文化人才工作除普及文化服务,让广大群众享受应有的文化权益之外,还应从地域特色文化入手,打造精品文化项目,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效果。

1.民俗活动是主要抓手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所派生出大量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小曲、民间曲艺、民歌、民间游弋,“三区”文化人才工作应通过对这些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打造具有原创性、地域性的文艺节目。2015年,甘肃省榆中县文化馆从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地大型民俗文化空间活动“七月官神”入手,对其特有的文化事项及属性进行分析,提炼其中的舞蹈及音乐精华,以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取水”为根基,打造出了大型原创民俗舞蹈《取水》,在当地各类调演中崭露头角。这对于宣传当地文化、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2.老艺人的保护及传承人培养势在必行

随着现代文化及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民间音乐、舞蹈、曲艺等已面临失传,这些有着强大魅力的文化元素正在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一方面,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对这些文化元素的关注度一度提升,另一方面,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却大多局限于广场舞,没有人愿意利用本土特色文艺进行娱乐,一些民间艺人已逐渐老去,很多民间唱词、曲种、舞蹈形式几近灭绝。这就需要在短时期内培育起一批民间文艺的传承人,“三区”文化人才应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与老艺人保护和传承人培养有机结合。

3.找准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的对节点

“三区”文化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广大群众在短时期内接受其本地的传统音乐、舞蹈或曲艺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他们利用自身业务特长,从当地民间文艺中提炼出精华,然后对其进行升华编排,加入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元素,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当地民间文艺,从而达到传承和普及的目的。

总之,在现阶段,“三区”文化人才支持工作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密切相连的,“三区”广大群众能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文化红利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区”人才的服务质量,要想使二者能够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必须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使它们合理对接。

猜你喜欢

三区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