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驹绝句论略
2019-01-27杨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
杨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子苍,号牟阳,又称陵阳先生,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县)人,进士,江西派的重要成员。其代表作为《陵阳集》。韩驹“诗擅天下”并以《陵阳集》名噪一时。据笔者统计,韩驹绝句大约有50首,其诗风不流于凡俗,既有婉转绮丽的“奇”又有自然有味的“淡”。周紫芝曾说:“大抵子苍之诗极似张文潜,淡泊而有思致,奇丽而不雕刻,未可以一言尽也。”
一、闺情诗——以“泪”寓情 婉转绮丽
韩驹在早年曾创作过一组声名远播的闺情绝句。苕溪渔隐曰:“余以《陵阳集》阅之,子苍《十绝为葛亚卿作》,皆别离之词,必亚卿与妓别,子苍代赋此诗。”由此可知《十绝为葛亚卿作》采用代言体,韩驹代女主人公诉说对葛亚卿的思念。诗人大胆地采用痴情女子之闺音,是宋诗中少有的爱情题材。据笔者统计,十首绝句中,单是“泪”这一意象便出现六次。“泪”作为人类七情六欲的表达方式之一,具有宣泄情感的特殊作用。
君住江滨起画楼,妾居海角送潮头。潮中有妾相思泪,流到楼前更不流。(其五)
开头设想君在“江滨”,用妾居极远僻的“海角”设喻。极力渲染两人相隔之远。暗合佳人送别葛亚卿后两人天各一方的实际境况。同时埋下“送潮头”的伏笔,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宕开一笔,作者以潮水中包含佳人“相思泪”新奇设喻,暗喻泪水之多、之广、之杂。并赋予潮水以灵性,使其在心爱之人的楼前停留。构思新奇脱俗,语言婉转情深。以“泪”寓情,其相思之苦、留恋不舍、由爱生怨的情感,尽寓其中。
不难看出,在这十首绝句中,作者以“泪”为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是丰富细腻的。有“罗衣浥尽伤春泪,只有无言持送君”(其二)的对春伤怀,有“临行翻恨君恩杂,十二金钗泪总流”(其三)的愁怨绵绵,有“世上无情似有情,俱将苦泪点离樽”(其四)的为情而苦,有“忆泛郎舟共采莲,今来挥泪送郎船”(其六)的今昔差异,有“纵言眼软偏饶泪,莫道心痴不解愁”(其九)的痴情不改。作者以“泪”为媒介,生动精炼地表现出女子面对即将分别的心爱之人的不舍与惜别,表达今后孤单寂寥生活的哀叹与愁怨,语言晓畅自然又流利婉转,正如后代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所评:“与唐人声情气息不隔累黍……即以诗论,亦明珠美玉,千人皆见。”此所言不虚。
“夏木阴阴欲放船,黄鹂啼了落花天。十诗说尽人间事,赋予风流葛稚川。”(《徐师川跋》)此类爱情诗作为韩驹早年的代表作,风格浪漫清新,追求绮丽多姿,实乃不可多得的绝句佳作。
二、山水诗——真淳自然 淡泊有致
韩驹的山水诗以及参禅悟道的诗自宋代便享有名声,苏辙在浏览其诗作后,不禁在《题韩驹秀才诗卷》中感叹:“唐朝文士例能诗,李杜高深得到希。我读君诗笑无语,恍然重见储光羲。”其律诗名作《夜泊宁陵》便是淡泊有致的代表,然而其绝句中亦不乏山水名作。
野岸黄榆三万栽,枯根断处水容开。隋堤二月春如许,看取柔条拂面来。(《道中绝句·其二》)
开篇描绘一片生机盎然的黄榆,暗指春天到来,万物开始萌发,后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枯木融水”这一细节,别开生面地点出春天的暖意与生机。隋堤,即汴河之堤。因是隋炀帝时开通的运河,沿河筑堤故名隋堤。韩驹与往常诗人在千年隋堤畔发出的沉重兴亡之叹不同,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片春意盎然之景象,而那袅袅纤细的柳条似乎也能解人语,轻柔地抚摸着行人的脸庞。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淡泊有致,又融情于景。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不仅如此,题画诗中亦有山水绝句精品,试看《题赵君发牧牛图》:“王孙岂识田家趣,妙画聊因好古收。惟有野人开卷笑,忆骑牛背下西畴。”
韩驹曾在《诗意贵开辟》中云:“凡作诗,使人读第一句知有第二句,读第二句知有第三句,次第终篇,方为至妙。”这首题画诗就很好地实践了这一诗论。开篇嘲笑王孙贵族不识田家之乐,接着称赞画作的古趣横生,以野人一笑带出骑牛归田的回忆。清新有味,令人动容。全诗一气呵成,毫无扭捏造作之态,展现出韩驹迥异于江西派的自然诗格。
三、参禅诗——悟道超脱 饱参入诗
晚年的韩驹在临川与大慧宗杲、珪禅师等高僧都有所往来。韩驹少时即得苏门教诲,研习禅典,因此积累了深厚的禅学修养,令宗杲亦赞叹有加。二人谈佛参禅,颇得机缘。韩驹与珪禅师也有颇多交游,有诗为证。《示珪上人》曰:“自识云门老,径时水石间。尚嫌闻法少,随度七闽山。”以寥寥数笔描绘了自己与珪禅师参禅悟道后仍然意犹未尽,渴望与其跨山化缘的愿望。韩驹在与大慧宗杲的交往中亲身感受到了从不开悟到开悟的参禅经历,让他有了“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赠赵伯鱼》)的诗论,由此看出,作者在论诗与参禅中相辅相成的深刻理解。
平时访我乌江上,乱后逢君汝水滨。欲问龙门真在否,大千沙界邈全身。(《送东林珪老游闽五绝句·其一》)
此诗写在靖康之难后,诗人与珪禅师再度相逢,时光荏苒,事过境迁。开头两句便把今昔对比的苍凉和劫后重逢的动容付诸笔下。大有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接着点出“龙门”这一佛教用语,“龙门”常被用来比作求得超脱的关卡,诗人首先提出这盘亘心头的疑问,却隐而不答,而是宕开一笔,转入诗人此刻心中的妙悟:“人只能在这繁华的大千世界中,不断修心、不断感悟、方能超越世俗。”全诗意境高远,超脱不俗,实乃参透诗学与禅宗的结晶之语。难怪《艇斋诗话》云:“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入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捩,要知非悟入不可。”
四、酬赠诗——世事沧桑 心境转变
韩驹有不少绝句抒怀的佳作,诗人的人生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靖康前后两个时期,靖康前期主要是指韩驹青少年及求仕漫游的作品,海陵时期的作品是其代表作,基调昂扬浪漫,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后来尽管历经宦海沉浮,三黜贬谪,却仍不改积极乐观的热情。靖康之后,诗人在数次漂泊迁徙中贫困交加,心境也主要由乐观进取转为伤乱忧国的感叹和醉心禅宗的参悟。而此类酬赠类绝句便真实地记录了诗人这一心路历程。
落日同骑款段游,倦依松石弄清流。蓬莱汉殿春分手,一笑相逢太华秋。(《行至华阴呈旧同舍》)
此诗作为诗人早期绝句的代表作,表现了诗人自信乐观的心境。诗人先是记述与朋辈漫游途中的场景,骑马而行,路迟缓缓。等到疲乏之时,便懒倚松石,拨弄清流,好不闲适与自在。后面两句集中表达诗人期待与同舍友人早日相见的热切盼望。诗风婉转壮朗,虽在伤春之季分手,却不惧悲秋之时相逢,实乃奇丽豪迈的大丈夫之气。此诗虽作于诗人被贬途中,却毫无颓丧消极之态,尽是与友人积极劝勉珍重,王士祯谓“可追踪唐贤”,又谓“‘汴水口驰三百里’,‘落日同骑款段游’二篇最佳。顷借《陵阳集》,急披读之,独跋卷亦尽,佳处乃无过此”。此言不虚。
照水纤柯拂地明,东风初试舞腰轻。人间岂识长门恨,雾鬓烟鬟绾不成。(《赋曲江禁柳》)
咏物抒怀之作自古是文人表达心绪志向的传统题材,诗人韩驹在这首“咏柳”中以委婉有致的笔调别有寄托。诗作通篇赋予柳树以人的形态,开篇就写柳树曼妙柔美之娇态,照水拂地,倩影动人。东风试舞,纤腰曼妙。后两句由柳到人,手法翻叠。采阿娇失宠长门遗恨终生之典。含蓄内敛地传达了诗人自身流落迁徙漂泊无依的幽愤与落魄。最后一句借美人懒得秀发梳妆,实则表达美人哀叹自我难以用秀发挽留君心的愁怨,寄托作者不被朝廷重用的壮志难酬、愤恨无奈与哀怨不平。此处将美人与垂柳两个意象合二为一,语意翻转,渐进妙境。语言生动流丽,婉转动人,已经体现出作者不同于早年海陵时期的昂扬与激情,而是转为含蓄有致的幽愤与不平。
综上所述,韩驹绝句在闺情诗、山水诗、参禅诗、酬赠诗等四类作品中,翻空出新、大胆尝试,形成了婉转绮丽和自然有味的独特诗风。其绝句作品虽数量有限但呈现出不逊于其律诗和古体诗的多彩光辉。
①〔宋〕陈与义、宋牟巘:《简斋集陵阳集》,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版。
②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22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1页。
③〔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141册,第481页。
④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740—742页。
⑤〔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1页。
⑥〔宋〕陈新主编:《全宋诗》(第二十五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602页。
⑦〔清〕彭定求主编:《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578页。
⑧〔宋〕曾季狸:《艇斋诗话》,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96页。
⑨〔清〕王世禛:《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