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释来复送别诗的情感意蕴

2019-01-27刘建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名作欣赏 2019年27期
关键词:雷州知府诗句

刘建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释来复(1319—1391),字见心,号蒲庵,又号竹昙叟,丰城(今属江西)人。曾受法于径山南楚悦禅师。来复早有诗名,为时所重,当时的诸多名士都与其交好。元末来复为避战事,避居于会稽山,住慈溪定水寺。后受胡惟庸案牵连,遭诛。有诗文集《蒲庵集》六卷,另辑有《澹游集》上下卷。其存诗608首,且诗歌质量较高,著名文学批评家胡应麟所说:“国朝(明朝)诗僧,无出来复见心者。宗泐有盛名,而诗远不逮。”

元代开放的社会环境致使许多僧侣不甘庵居,走出寺庙与各色人物交往。来复作为元代高僧,备受世人尊重,自然会与许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广结善缘,朋友之间别离之事常有,因此来复写下了大量送别诗,据笔者统计,共有76题97首之多,约占其诗歌总数的16%,且其诗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情感内容,这值得学界予以关注。鉴于此,笔者拟就释来复送别诗的情感意蕴这一课题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丰富有关元代诗僧的文学研究。

一、真挚离别之情

挚友离去,依依不舍,乃人之常情,来复也不例外。但在其送别诗中,我们很少看到他作儿女态,他总是以豁达释然的胸襟面对离别,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与朋友相期重逢。“他年考绩应重到,林下相期话幽讨”(《送吴知府之官雷州》),这是来复在送吴知府去雷州做官时写下的诗句,朋友此去雷州,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知何时再见,但来复仍然期望他年考绩之时,朋友能够回来与他相见,虽未明说自己的不舍之情,却字字透露着不舍之意。来复类似的诗句还有许多,这些诗句虽然内容或情感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表达了他对于和朋友重逢的憧憬与希冀,对此,笔者不再一一展开详细论述。见心在送别朋友时常用代表离别相思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人在离别之时,有折柳相送之风俗,借“柳”表达“留”的惜别怀远之意。来复也会借折柳寄情思,如“我歌《折杨柳》,送君莫踟蹰”(《送吴知府之官雷州》),来复借柳枝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挽留之意,却又劝说朋友“莫踟蹰”,这样的矛盾心情,表达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纠结。另外他还写到“闻道春城多祖帐,东风折柳送归舡”(《送高公礼还天台》)、“江驿梅花映玉珂,都人祖帐动离歌”(《送契尚书致政归潥阳》)等诗句,诗中提到的祖帐是古人送别亲友时为饯别而设的帷帐和酒筵。分别之时,心头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赠一枝折柳,设一处祖帐,来复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此,好友自然会感受到他的眷恋与相思。释来复送别朋友时没有凄切之声,不见挥泪之状,虽然也有略微凄凉幽咽的情感表现,但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离别。

二、期许勉励之情

来复虽是方外之士,却不曾远离世事,他经常勉励朋友为国效力,如“要将忠鲠答明时,须使才华重当代”(《送邢子寿通判之绍兴》)、“求田不作谋生计,独把丹心答圣时”(《送虞幼悦应奉还朝》)等诗句,来复在送别不同的朋友时,竟表达了同一种期盼,他虽不能亲自为政,却把期望寄托在朋友的身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其经国济民高尚情怀的真实写照。

来复还常在其送别诗中鼓励朋友直言进谏或提拔人才。如“防边有策应须献,好慰苍生社稷忧”(《送别徐诚中入关》)、“献纳久知多直谏,万言有策后人夸”(《送彭给事按察河南》)、“同年乡里多华要,未信明时负俊才”(《送鲍驿丞之莱州》)等句,这些诗句归根结底都是在劝勉朋友要做一个心怀社稷的好官。

见心发出这样的呼声与元末明初的社会环境也有关系,元朝统治者对整个国家治法粗疏,元末社会动荡不安,入明之初,社会秩序暂未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复在诗中写下了自己的期盼。来复的创作只是当时文学创作情况的一个缩影,正是由于社会的混乱状况,才催生了文学“厌乱思治”的主题,致使许多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提出自己对于治国理政的建议与对清平之世的向往。细细读来,我们就会发现来复的送别诗,很多都超越了送别的内容,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他能暂时放下个人情感,而将家国之事长存心中,虽然他对不同的朋友提出了不同的期望,但是这些期望的归宿点却是一个,即为国为民贡献一己之力。来复的诗艺虽然达不到超一流诗人的水准,但就从他诗歌的思想高度来说,确实有其自身值得关注的闪光之处。

三、歌颂称赞之情

来复品格高尚,聚集在他周围的朋友大多数与他志同道合,多是持操守节之人,送别之时,来复毫不吝啬自己对朋友品格的赏识与称颂,这也体现了他壮阔的胸襟和对友谊的珍重。

见心总是直率坦诚地赞扬朋友,在《送邢子寿通判之绍兴》中他发自内心地说“我知郎官冰雪肠,花前落笔绮绣扬。许身不图温饱计,直谏每欲陈封章”,他认为邢子寿不仅心地善良,品德高尚,而且才华出众,潇洒不羁,最为重要的是邢子寿能够不计个人得失,直言进谏,心怀天下,这让他最为欣赏与钦佩。在《送陈季昇再游关陕》中来复也写到“我爱陈郎有仙骨,长身矫若摩霄鹘”,直接表达了他对陈季昇潇洒气度的赞赏。

来复颇富才华,早有诗名,在当时备受推崇,他本人喜爱谈诗作文,对于有才华的人同样十分看重,他的朋友中也不乏文采出众的人物,这在其送别诗中亦有体现。如“平生觅句厌雕琢,落笔千言如贯珠”(《送邓炼师代祀东岳复命毕南还上清》、“学士文章秦汉上,舍人书法晋唐间”(《送宋序班省亲归金华》)等,对于朋友的才华,他总是不惜笔墨,真心地大加赞扬,对此笔者不再一一赘述。来复称赞朋友的话语,除却表面意义之外,亦包含了他忧心社稷的家国情思,表达了他对于治国理政的思考。另外,来复性情坦荡,为人直率,在对朋友真诚的赞美中也显示出他开阔的胸襟、非凡的眼界,他的气度与前代的僧侣已大大不同,这不仅与其德高望重的高僧身份有关,同时也与元代开放自由的时代氛围有关。

四、宽慰安抚之情

身居高位,建功立业,是每位士子的心愿,但宦海沉浮乃是再平常不过之事。来复的许多朋友都是入仕之人,身在官场,免不了会遇到贬谪或官职调动之事。来复作为佛门释子,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更为豁达,他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关心劝慰朋友,这足以看出他善良的心地以及对友谊的珍重。

景德辉是见心的一位老友,由于年岁已高,朝廷不再重用,令他告老还乡,景德辉突遭此事,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在他归去之时,来复前来相送,他特地写下《送景德辉广文归越州》一诗,劝慰朋友“太平做官差可喜,谁道广文今老矣”,开导朋友豁达一些。刘子高也是释来复的一位挚友,他官至尚书,却因故解官归乡。见心劝慰他“岂羡文章为世用,只将忠孝答时平”(《送刘子高尚书致政归庐陵》),即使不在高位,也不必羡慕那些仍在仕途的人,经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并不是只有做官才能实现,离开官场也并不代表没有为国家尽忠,劝慰他要以达观的心态看待人生中的这些起起伏伏。

雷州自古就是国家的边陲之地,远离京都,经济落后。来复的好友吴知府因为某些原因被调往雷州做官,初去如此偏远之地任职,远离家人朋友,他不禁感到彷徨无助,况且此去雷州,路途漫漫,又不知归期何在,更让吴知府心生忧虑。临行之际,来复赶来相送,为了宽慰朋友,他对朋友说“谁能碌碌困一乡,冷炙残杯媚豪族”(《送吴知府之官雷州》),宽慰好友人生在世,一时失意在所难免,保持乐观的心态,人生终会峰回路转。来复感情细腻,能够敏感地察觉到朋友的情绪变化,并及时地给予朋友慰藉。他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影响着失意消沉的友人,不仅体现了他对于朋友的看重,还体现了这位高僧纯净的心灵。

小结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释来复送别诗的情感类型十分丰富,但这些情感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很多时候,真挚离别之情、期许勉励之情、歌颂称赞之情、宽慰安抚之情是交融在一起的,在同一首送别诗中,常常表现出多重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复杂地交织在来复的送别诗中,凝聚着他对朋友真挚的情谊与深切的思念。从侧面来看,这也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高贵品格。笔者就释来复送别诗的情感意蕴这一课题展开论说,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这位诗僧的重视,同时也希望为元代的诗文研究贡献一己之力。

①杨镰主编:《全元诗(第60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81页。(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②杜瑶瑶、查洪德:《元代文人对社会重建的不懈努力》,《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69—73页。

猜你喜欢

雷州知府诗句
乡村振兴背景下雷州潮溪村传统装饰工艺的创新研究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梦中题词
乡音心中留
济公传
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远处识人
远处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