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十九首》与汉代人的行旅心理浅析

2019-01-27韩林馨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

名作欣赏 2019年27期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鸿鹄游子

韩林馨[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高足”“驽马”“驾车”“驱车”“轩车”“绥”等与交通有关的词语在《古诗十九首》中随处出现,可见“车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又重要的交通工具。加上汉代道路交通不断发展,为远游提供了基础条件。“游学”又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大量的士子对远游产生了浓厚的向往之情,《古诗十九首》中数量居多的游子思妇诗便是明证。为了生计、声望、仕途而踏上行旅成为当时人们的常态,《古诗十九首》中处处可见这种常态,其中大部分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汉代人复杂的行旅心理,行旅心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向远慕游之情、思归畏远之情与行旅中的人生忧患意识。

一、向远慕游之情

中国农业社会人们注重“安土重迁”,讲究“定”“静”“安”,儒家虽反对“乐佚游”,但对于“有方”之“游”、积极入世并不反对。到东汉,“游学”更是达到了“处士山积,学者川流”的盛况。《后汉书》有载:“自光武中年以后……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从中可见东汉士人对游学仕宦的渴望和热情,对“游”而“宦”的向往,俨然成为时代风气。这种向往在《古诗十九首》中不难发现佐证,如《今日良宴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根据结尾处“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不难发现“为何不骑上你的快马,抢先去占据高官厚禄之位呢”?仅仅是一个询问、建议。但出现与“守贫贱”“轗轲长苦辛”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恰恰说明有不少人是向往“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这种生活的,那他们对“远游仕宦”的向往不言而喻。在《明月皎夜光》中,同样是两种人生选择的写实:“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昔日的同门友做了什么事情会让主人公感到自己被遗弃了呢?显然是“高举振六翮”,在功名上大有作为,与旧日能携手的好友分道扬镳了。“六翮”指鸟的两翼,用鸟儿高飞与仕途挂钩,这种比喻十分精妙。

另有一首《西北有高楼》中也出现了高飞鸟的意象,诗的结尾写道:“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鸿鹄”这类鸟有独特的象征意味,既可象征游子,如《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又可象征有远大抱负之人,《史记·陈涉世家》中陈涉有惊世豪语:“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外,《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在看到商山四皓不肯辅佐自己却肯辅佐太子后只能打消废太子的念头,与戚夫人饮酒时作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总之,鸿鹄绝非一般的鸟,推此及人,想要与知音一起似鸿鹄般奋翅高飞,绝非一般之志。诗歌中常会出现鸟类,是因为鸟象征着自由无拘束,它们可以随意翱翔于天空,展翅飞到万里以外的任何地方,这是古人无法实现的。像鸟儿一样能“举翅万余里”,一览万里河山,可能是很多人毕生的向往。

二、思归畏远之情

叶嘉莹先生将《古诗十九首》中涉及的情感主题分为三类:离别的情感、失意的情感、人生无常的忧虑。蕴含离别情感的篇目其实占据了《古诗十九首》很大的分量,包括《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去者日以疏》《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等,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踏上与故土相隔“万余里”的“远道”“长路”的“游子”在当时绝非少数。离开家乡的旅途十分艰难,例如《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孟冬寒气至》与《客从远方来》两首诗中均有“客从远方来”这一句,这种现象绝非偶然,侧面印证当时存在从远方传递私人信件、物品的“客”。远客到来,带给两位妻子的分别是“一书札”与“一端绮”: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客从远方来》)

有客人能带来远方的书信,这自然是件好事,但细细品读“三岁字不灭”,“三岁”可见时间之久,书信已收到三岁,人又离家了几载呢?然而经过了漫长的时光,书信字迹却没有消磨掉,足见妻子对书信的珍爱之情。那么,为和要如此珍爱这封信呢?大概是在游子离家的漫长岁月中能告慰与支撑妻子的也只有这一封书信了。在这些诗中,句句都是相思,盼望着游子能早早归来。造成两地相思的原因,全是因为“相去万余里”的阻碍。汉代承接秦代制度,在交通运输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了相当完整的通讯制度,但是通讯系统一般是中央、地方用来传递官方信息。官员虽然可以借此传递私人信息,但非常态。为官者想要给家人寄一方书信都非易事,更何况普通百姓?实际上,两地别离,不只“会面”难以实现,连书信、物品的传递都困难重重,能寄出、收到书信与物品已是幸事,很多家庭中可能连互通消息都不能实现。如《庭中有奇树》中一方“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想要折枝送给所思念的人,却只能“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再如《凛凛岁云暮》中:“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为何已经是寒风凛冽的岁暮,妻子难道不会为游子缝制御寒的衣物吗?那为何妻子会觉得丈夫无衣来避寒呢?想必是路途过于遥远,衣物无法送达吧!此诗还有两句:“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这里又出现了鸟意象,妻子想要像鸟儿一样能翻山越岭去追随丈夫,表达思念远方亲人之意。

以鸟来喻游子的例子也有不少,《行行重行行》中有“越鸟巢南枝”之句,用越鸟来比喻游子的思归。《东城高且长》中同样以鸟为喻:“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子,是一种候鸟,南来北往仍要回到自己旧日的巢穴中。巢,就是燕子的家,游子羡慕燕子能筑巢,是因为他想要有个家,或者他想要回家了。想要返乡的游子不在少数,但回家并非易事。《去者日以疏》:“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想要在人生不多的时光和亲人团聚实在是太难了,想要回家,却没有办法。正如《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游子不“顾”反,“顾”字很有深意,游子不是“不愿反”,他是“不顾”,顾不上,就是有种种原因束缚着他,困住他回家的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空间上的长距离带来了时间上的长久等待。向远慕行和畏远思归是矛盾的,因此两种相反的情感汇集到同一人身上,便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矛盾斗争的心理在《明月何皎皎》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怀着人生理想向远方奔波,感受到与故土不同的风土人情,诚然是乐事。“乐”字虽借思妇之口说出,未尝不是“游子”自身所想。同理,再“乐”也不如“早旋归”,思妇盼望游子早归,又未尝不是游子想要早早归家!

三、远游行旅中的人生忧患意识

《冉冉孤生竹》中的女子新婚,她盼望着丈夫驾轩车来迎接她,却因为“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而迟迟等不到,女孩子不由叹道:“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再如《凛凛岁云暮》中,妻子由于思念在梦中幻想和良人一起的情景:“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女子们幻想中的美好生活场景都出现了“与君携手同车”的情景。车马等交通工具在汉代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较前代更便捷的交通设施使他们对空间距离十分敏感。

从空间距离到时间的敏锐感觉往往会引发诗人们对人生的哲思。《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把人生比作道路,这样的修辞手法我们并不陌生,值得注意的是,“人生天地间”,却“忽如远行客”给人的冲击力非同一般,绵绵不断的孤寂感霎时涌上心头。“远行”不同于“就近游玩”,远行客是没有亲人朋友陪伴的,距离故土有多远?也许是千里,甚至万余里。行程的时间有多久?同样很难讲得清楚。漫漫长路,艰难不好走,又孤独寂寞,这其中的寂寥滋味难以言尽。怎么消解这种痛苦烦闷呢?只能“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或者“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宛”与“洛”这两个地名,东汉时,宛、洛两地一为帝乡,一为帝都,繁华富贵不言而喻。两地相隔超过五百里,这样的距离,在今天也不能称之为“近”,而诗中的主人公却能“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驱车驾着烈马,游戏在相隔数百里的两地,今日宛城,明日洛都,一派轻松潇洒的自由之感。诗歌中诚然有夸大的色彩,抛开夸大,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距离在汉代人眼中,并非是不能接受的距离,这种距离对有条件者而言完全称不上“远行”,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它似乎只是自由游戏的距离。据此,汉代人对“远行”的承受力不容小觑。

与《青青陵上柏》同样以忧虑人生无常为主题的还有《驱车上东门》《回车驾言迈》这两首诗歌。这两首诗歌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开篇都写到“车”这种交通工具。所看到的种种景物,景物所引发的感情全是在车上与行程中完成的。一人是“上东门”,一人是“涉长道”。车轮滚滚,长路漫漫,有人遥望到“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的墓地,有人四顾却只有“东风摇百草”,他们看到的“景物”不尽相同,却产生了同一种感受——人生的短暂:“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强烈的共鸣都产生于行旅之中。旅途在这里是一个思考人生的重要场景,漫长的行程中,不断变化的景物,很容易引人进入一种玄妙深邃的思考中。疾行的车辆驶向远方,恰如光阴一般飞逝。“四时更变化”,那些萧条的、不断变化的景物,有什么能长盛不衰!行旅是人生的一部分,行旅又与人生有许多难解的共性,在行旅中怎能不引发对人生的慨叹呢?

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有关交通诗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汉代人对行旅生活的情感、态度是十分复杂。一方面向往着远方,希望能到远方有不一样的收获;另一方面,由于道路艰险,行旅艰难,会让行人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思归畏远也是难免的人之常情,此外,复杂的行旅感受也会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事实上,面对艰难的旅行,仍有大量的人选择出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汉代人对交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复杂的行旅心理仅仅是《古诗十九首》所反映的社会心理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又复杂的情感,这是《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古诗十九首鸿鹄游子
清明雨
央视播报龙感湖聚14万只候鸟
雄鸡与鸿鹄
潮细胞
张鸿鹄《决战胡麻岭》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携孙逛街
游子的行囊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
《古诗十九首》教学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