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辛早期短篇小说中生态伦理思想的解读
——以《这原是老酋长的国度》为例

2019-01-27冯军霞陈小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510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7期
关键词:莱辛酋长白人

冯军霞 陈小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000]

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认为是“20世纪少数拥有杰出心灵的西方小说家之一”。莱辛早期的创作主题主要集中在族群关系、两性关系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展示了对生态伦理主题下各要素的思考。《这原是老酋长的国度》是莱辛早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以20世纪非洲南部的生活为背景,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在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白人与黑人的不平等关系及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折射出作者早期的生态伦理思想。

生态伦理学是指“人类处理自身及生活的环境,包括与各种生物、大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一般而言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人的活动中形成的伦理关系及调适准则,从中表达出某种特定的伦理价值与价值关系”。它的产生主要缘于面对日益增加的自然生态危机,人类对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入思考。探讨莱辛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体现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发现其早期小说所体现的时代性和世界性特征,将对于我国的文学创作及我们的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一、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肯定

生态伦理和传统伦理最大的不同就是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莱辛在小说中多处描述非洲“疏林草原”的自然风景,展现了对非洲大自然的热爱,这种热爱一直延续到作者的后期作品。她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自然与人类相互呼应,互为一体。

在小恩科西加斯出生时,作者叙述道:“她应该接受这一切,应该把那些美丽的短盖豆树和荆棘树当作自己的老朋友,应该感到自己的血脉通畅,呼应着季节的轮回。”在描述农场以外,白人还没有来开垦的地界时,作者说这是“一片全新的土地”,“这是一条宽阔的碧绿山谷,其中一条小河闪耀着粼粼波光,羽毛鲜艳的水鸟穿梭在灯芯草间。青草郁郁葱葱,鲜嫩柔软……树木高大,树冠丰满”。山谷、河流、水鸟、青草、树木等意象多次在文本中展现,无一不表达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其次,莱辛笔下的大自然还有陪伴与滋养女性的价值。无法从丈夫那里获得安慰、孤独苦闷的盖尔太太常常坐到河边,在群山中寻找慰藉。她“沉浸在对河那边山峦的崇拜之中,忘记了一切”,“那些都是她的山峦;它们就是她;他们成就了她,把她的孤独升华为力量,维持着她,滋养着她”。和盖尔太太同样孤独的德威特太太也认领了河流作为孤独的安慰,“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那汪水可爱极了。……还有些水鸟,色彩斑斓,它们漂亮极了”。

莱辛曾写道:“非洲赠予作家们最大的礼物就是这块大陆本身……非洲让你知道,人不过是一种渺小的生物,和其他生物一起,居住在这无垠的土地上。”这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内在价值的肯定。

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环境道德的唯一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传统伦理只承认人的内在价值和伦理主体地位,这被后人认为是一种‘有缺陷的伦理’”。在《黄金之城埃尔多拉多》中,亚力克不尊重自然规律,妄图征服土地,是生态伦理意识缺失的表现。亚力克从别人手里买来农场后,不断在房子周围开垦新的土地,在房子的三面都种上了玉米。专家们曾经告诫他“这种耕作方式不好。最好是小块的田地,有树木挡风;周围最好种上一圈草,这样草根就会抓住那宝贵的土壤,不让暴风雨带来的洪水把它冲走”。可亚力克为了追求更多的空间和利益,不顾专家的忠告,将农场上一半的土地都清理了出来。“犁铧笔直地从这边疆界划到那一边”,亚力克从中获得了征服自然的快感。可是,不顾自然法则的后果是严重的。“当雨水夹着土壤从沟渠里哗哗流走;当城里来的专家们告诉亚力克他这是在糟蹋自己的农场;当到了季末,尽管他们不断地提高耕地面积,产量却没有什么增长,这就很让人不安了。”尽管如此,亚力克人仍然固执地“派了一波又一波的工人到树林里去。整个旱季,广阔清新的原野里一直回响着斧子沉闷的咚咚声,树木一株接一株轰然倒地。枝残叶落,一地狼藉”。虽然他为农场的前景发愁,但他的应对方式却是“又砍了一片树林。那些树砍掉以后,小山脊一直到山脚边的土地都裸露了出来”。

莱辛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亚力克滥砍滥伐,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不尊重土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最后导致农场破产,经济陷入困顿的后果,对亚力克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溢于言表。正如泰勒所言,“如果人类不断地去征服自然,紧紧地拴在同一条死亡线上,那最后会灭亡的”。

三、对人与人不平等关系的批判

在施韦泽看来,“伦理与人对所有存在于他的范围之内的生命的行为有关。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这种伦理强调任何生命个体之间没有等级区分,没有优劣之分,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莱辛在小说中揭示了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偏见,她对这种歧视的批判与施韦泽敬畏生命的伦理不谋而合。《木施朗加老酋长》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四岁的白人女孩恩科西加斯。她从小被教导黑人为白人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如果黑人不服从,便是“厚颜无耻”;如果黑人不给白人让道,便是“恬不知耻”。《蚁丘》的主人公汤米是生活在非洲殖民地的白人。小的时候,他经常和非洲本地人一起玩耍。长大后,他的母亲警告他:“你现在长大了,不能和那些肮脏的非洲小孩玩了,因为你现在是个大男孩了。”在当地,土生土长的黑人被认为是肮脏的和不祥的。政府甚至制定法律,限制土著黑人受教育的权利。当汤米试图说服麦金托什赞助黑人德克上学时,麦金托什立刻大发雷霆,认为帮助土著黑人是一件不光彩和可耻的事情。小说中,德克向汤米解释,如果他去上学就再也见不到他妈妈:“有法律,白小子,法律。任何与土著生活在一起并以本地生活方式生活的人即为土著。我是土著,没有权利和混血儿一起上学。”

生态伦理学主张人类并不优于其他物种,更不用说在人类内部了。从生态的角度来看,作为大自然的一员,不管你们是白人还是黑人,每个人都享有被平等对待的权利。小说中的白人对非洲黑人非常冷漠,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认为自己高于那些土生土长的黑人,下意识地认为他们有压迫、剥削黑人的特权,并享受这种特权。恩科西加斯后来对黑人态度的转变及汤米为德克争取到上学的机会,正是作者美好愿望的体现,作者倡导人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土著黑人应该受到歧视、中伤、惩罚。

四、生态学意识的构建

除了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外,莱辛还在小说中探讨了培养“生态学意识”的可能性,深层生态学“主张以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为目标的价值伦理观。它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社会机制和价值观念,它要求我们培养出一种‘生态学意识’”。

自我意识觉醒通常被认为是人类实现自我生态意识觉醒的第一阶段,因为主角一般在经历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后,才会变得更加成熟和明智。《木施朗加老酋长》中小恩科西加斯的转变和《草原日出》中目睹羚羊死去的小男孩的反省就是生动的例子。

小恩科西加斯是一个富有的种植园主的女儿,受到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她没有走出农场之前,她认为非洲的疏林草原、美丽的盖豆树和荆棘树对她来说都是陌生的世界,是他乡异国。她还模仿父母对待本土黑人的恶劣态度和行为,认为土生土长的黑人是低等的仆人,是没有情感的机器人。“农场上的黑人也和那些树木和岩石一样,让人无法亲近。他们像一群蝌蚪,黑黑的一团……他们没名没姓,活着就是为了帮人干活。”但有一次,她遇到了木施朗加老酋长,感受到了酋长的彬彬有礼和自尊宽容。与木施朗加老酋长谈话之后,她又通过阅读了解到非洲地区的历史,这些体验使她对本土黑人的态度和观点大大地改变了。学者芮渝萍认为,“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他们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丰富了主角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可”。对一个白人小女孩来说,遇见木施朗加老酋长正是她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对非洲历史的学习,小恩科西加斯明白了白人掠夺非洲的事实,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评判标准。她开始爱上非洲的土地和土地上的树木山峦,认为“这是我的遗产,我在这里长大,这不仅是黑人的祖国,也是我的。这里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我们大家,没有必要将非洲黑人挤出这片土地”。

在《草原日出》中,在没有目睹羚羊死亡那一幕前,小男孩的纯真和利己主义表露无遗。他试图征服和统治自然,因为他认为“世界所有的伟人都曾与我一样,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只要我愿意,我可以使世界任何一个国度成为我的一部分,我装着整个世界,把它怎么样全在于我。只要我愿意,我能改变将发生的一切:这全在于我,全看我现在做什么决定”。黎明时分,年轻人在草原上享受着自我成长的幸福,充满了活力和激情。然而,当他注意到一只羚羊被黑色丑陋的大蚂蚁无情侵占时,他对这残酷的一幕感到震惊。“丛林里到处都发生着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发生着;生命本来就是这样,鲜活的生命在痛苦中死去。”在探测羚羊的死因时,他却发现羚羊并不是死于草原上的自然规律,而是死于自己无意之中射击所导致的腿部受伤。一瘸一拐的羚羊在闯进蚁群后,觉察到了危险,却无法快速逃脱,以至于成为蚁群的盘中餐。他产生了一种深深的自责,正是这种反省和内疚感促进了小男孩的成长,使他开始意识到羚羊和他一样,也有生存的权利和自我的价值。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生态价值,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没有谁能够控制大自然和整个宇宙。从深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的成长表现了他的生态意识的觉醒。

与非洲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与黑人酋长的交谈和大量阅读后的思考使得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能够批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与动物尸体的“亲密接触”使得一个小男孩能够思考生命的本质,反省人类的伤害行为。这些是作为人类,感受力和思考判断能力健康正常的表现,而很多成年人对生命的感受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却逐渐萎缩衰退。正如莱辛所说,“这种萎缩衰退使得我们无法在其他呼吸在阳光下的生命身上看到我们自己”。以上片段不难看出莱辛早期将生态学意识的培养寄托在新一代孩子们的身上,希望他们能亲近自然,了解生命本质,从自然体验、阅读体验和生命体验中完成生态学意识的构建。

五、总结

《这原是老酋长的国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肯定了自然的内在价值,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倡导生态学意识的构建。它对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土地的滥用、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待遇等重大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

猜你喜欢

莱辛酋长白人
混乱的方向
美国白人内部“三六九等”的鄙视链(观察家)
“后隔离”时代的骄傲与焦虑
小岛上的统治
酋长猜谜
天气预报
关于白人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