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党建历程与启示
2019-01-26郑超华
郑超华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海淀 100091)
东莞被誉为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生动而精彩的缩影”。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提炼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党的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实践历程与经验启示,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的党建总体布局和新时代党建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
(一)世情:世界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大调整、大变革、大治理,其中最显著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合作与共赢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党就是根据这个符合世界发展形势的重大判断,制定党和国家发展战略。
2.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增强综合国力为核心目标、以追求技术革命为重要手段的竞争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掀起,既给我们党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新考验。
3.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锋频繁。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我们党要坚持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好“两个巩固”,面临着巨大困难和挑战。
(二)国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
1.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和改革深化,成功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原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符合中国实际和人民需求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解放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
2.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全方位对外开放。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不止步,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放型经济,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3.从局部性改革转向全面性深化改革。我们党坚持改革不动摇,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到把生态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党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势不可当、蓬勃向前,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聚焦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党情:党的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
1.党员队伍结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一批又一批新生代产业工人和“两新”社会组织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为我们党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从而整个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行业分布得到新的改善和优化,同时,加重了党员的教育管理任务。
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发生重大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三位一体”,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高度重视的制度建设被纳入“四位一体”,再到反腐倡廉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党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更加深刻。
3.党的执政条件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进入新世纪,我们党面临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 同时也对我们党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党法关系、党群关系、党际关系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党的建设实践历程
(一)1978—1989年:党的建设踏上新征程
1.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从尽快使农民富裕起来(1980年),到向农村工业化进军(1984年),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1987年),再到建立外向型经济体系(1988年),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2.恢复确立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大胆提拔中青年干部,在机构改革中推进干部新老交替,使领导班子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3.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性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规、四项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教育,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确保改革开放顺利推进。
4.恢复健全党内政治生活。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在基层党组织恢复实施“三会一课”制度,开始民主评议党员试点工作,整顿党风党纪,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5.加强党风党纪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各级纪检机构,协助党委整顿党风,复查历史案件,做好来信来访工作,监督党内法规的贯彻落实,创办《东莞纪检》,把学习和清除精神污染结合起来,开展农村乡级整党,切实防止资产阶级歪风的腐蚀侵袭。
(二) 1989—2002年: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
1.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八九”风波之后,邓小平指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建立市委党建工作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并从市委到各条战线、镇(区)党委层层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使党建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
2.反对腐败,搞好廉洁政治。开展以“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制度建设试点,成立市反贪污受贿工作局,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建立“廉政卷宗”,发挥家庭在廉政教育中的作用。
3.强化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三个基本”教育,开展党内法规教育,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活动,开展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党内教育活动,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拔具有党员身份的优秀私营企业主回村当党支部书记,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建立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人才库,首次实行干部任免票决制和公示制,向全国公开选拔部分领导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盯紧瞄准以权谋私、“三乱”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工程发包问题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普遍建立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设立检举箱、专线电话,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
6.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理顺市直机关党组织关系,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实施培养发展农村新党员工程,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制定《东莞市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三)2002—2012年: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1.深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活动,在全市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对领导干部进行“五破五增”思想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制定《关于围绕创新发展能力组织实施五大工程意见》,创办“东莞学习论坛”(2004年)、“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2005年)、“机关大学堂”(2007年) 等学习品牌,首次组织市直部门和镇(街)正职领导开展全员境外学习培训,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3.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3]在全市范围推广农村党员联系党务村务工作责任制,建立192个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组织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启动“农村百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开展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
4.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成立市镇两级企业工委,出台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在全市各镇(街道)建立“一证一卡一系统一中心”的管理模式,探索党支部改设党委,在“两新”组织中全面实行党员承诺制,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在省内率先设立619个党代表工作室,成立市社会组织工委。
5.提升反腐倡廉科学水平。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成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领导机构,建立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实行党务公开,以公开透明确保党风廉洁。
(四)2012—2018年:党的建设进入新时代
1.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4]东莞市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用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领域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彻底肃清万庆良、李嘉等人的流毒影响。
2.以作风建设为突破,重塑党的形象。“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5]狠抓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抓住中秋、国庆、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明察暗访,整治“慵懒散奢”,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3.以思想建党为基础,筑牢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系列党内教育实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4.以选人用人为重点,从严管理干部。认真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全面清理干部“土政策”,开展“为官不严、为官不实、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改,开展年度干部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组织实施“丰羽强翅行动”“百名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培养计划”。
5.以制度治党为支撑,强化刚性约束。开展党内规范性文件清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报告制度、约谈诫勉和履职报告制度,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印发“1+5”实施方案,强化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6.以全面过硬为目标,加强基层党建。实施“书记项目”,建立“一核心、两联席、三统筹、四公开”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有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区域化大党建工作,统筹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
7.以体制改革为抓手,深化反腐斗争。全面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开展市、镇街两级纪委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深化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纪检干部管理和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成立东莞市监察委员会,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并巩固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启示
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又严又实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总布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成效。
(一)严实思想建设,补足精神之钙
1.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2.落实党委(党组)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定期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
3.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大学习大培训,在党性锻造中强化政治担当。
(二)严实基层基础,夯实执政根基
1.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和组织功能,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引导党员亮身份、作示范,增强党员身份认同和组织存在感,注重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突出政治功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引导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坚持“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教育引导党员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3.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完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明确具体要求,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把党建工作列入党委总体工作布局和年度工作安排,全面排查软弱涣散党组织;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实施村(社区)、机关、国企、学校、“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标准清单。
(三)严实队伍建设,彰显党员本色
1.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和正向激励体系“五大体系”,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党员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2.培养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实施“头雁工程”,突出抓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任职培训和年度轮训制度,着力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成为党务工作“业务通”、基层工作“多面手”。
3.锻造先锋模范作用彰显的党员队伍。针对党员不同的岗位设置,鼓励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推广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等做法,结合民主评议党员,探索进行党员“评星定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严实正风反腐,净化政治生态
1.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充分发挥纪律建设的治本作用,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严厉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坚持不懈深入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落实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广泛开展主题联系活动,搭建“驻点联系+”载体,进一步拓宽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的任务内容,促进驻点联系工作多向融合。
3.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防止和反对“码头文化”“圈子文化”,坚决反对“七个有之”,规范政商交往,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常态化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五)严实制度建设,提高制度刚性
1.突出抓好党内规章制度教育。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坚持将党内法规制度纳入党员学习范畴,加强党内法规宣讲解读,推动党内法规学习宣传的常态化、全覆盖。
2.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生活制度、工作制度等党内各项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差旅、办公用房、住房、公务用车、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津贴补贴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3.加强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考核。及时对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加大制度执行不力的问责力度,切实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各项制度规定成为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
(六)严实党建质量,打造党建品牌
1.打造党建治理品牌。总结推广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选社区(村)“两委”班子的试点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打造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2.打造智慧党建品牌。依托网站、移动APP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探索实行“网格化党建”管理新模式,丰富党建活动的参与方式及覆盖面,打造智慧党建品牌。
3.打造党建服务品牌。坚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驻点联系群众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公益服务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认领微心愿等活动,打造党建服务品牌。
4.打造党建融合品牌。以融合式党建新思维,即打造线上与线下结合、党建与经营融合、行业与属地融合的党建新模式,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打造党建融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