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社会与公安工作
2019-01-26沈秋伟
沈秋伟
(浙江省公安厅,浙江杭州310009)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进入了风险时代。什么是风险社会,社会风险有哪些特征,风险时代的公安工作应该怎么看、怎么干?笔者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略陈己见。
一、风险社会已经来临
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或者说风险社会已经来临,其突出的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社会理论已成显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生存境遇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社会学家贝克(U. Beck)①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risk society)概念。在贝克看来,现代性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断裂,在20世纪后半叶之前的现代社会是古典工业社会,现在已经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形式——风险社会,它取代了古典的工业社会。现代工业化文明在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处处产生和遗留了不可胜数的潜在的副作用,当这些副作用变得明显可见,并将当代社会置于一种无法逃避的结构情境时,风险社会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风险社会的理论主要有现实主义、文化意义、制度主义等三种理解方式或三种研究传统,②风险社会理论早已成为人类的显学。
(二)现代风险强度急剧增大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了严重后果。无独有偶,2011年,日本福岛因强地震引发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然而,人类社会活动正在不断累积更大的风险。切尔诺贝利事故30年后,世界已被核电站包围。2019年5月28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清洁能源系统中的核能》,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5月,全球运行中的核反应堆总计452座,分布在30多个国家,另有54座正在建设中。③
(三)现代风险广度迅速扩大
除了核事故,社会风险的现实表现还有许多方面,风险的广度迅速扩大。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概括了这样一幅现代性“风险景象”④:高强度意义上风险的全球化,突发事件不断增长意义上的风险的全球化,来自人化环境或社会化自然的风险,制度化风险环境的发展,风险意识本身作为风险,分布趋于均匀的风险意识,对专业知识局限性的意识。
二、现代风险的基本特征
风险社会是现代化的产物,现代风险呈现出与传统工业社会不同的社会特征。
(一)风险影响的全球性
全球化使得风险可以超越国界迅速蔓延。全球化与高度信息化密不可分,风险一旦产生,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并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放大。风险社会意味着全球风险,在全球构成一个“共同世界”或“想象的风险共同体”。⑤吉登斯认为,现代化的根本性后果之一就是全球化。贝克也认为,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其具有极度的不确定性和高度的风险性。由此也催生了“去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浪潮,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特朗普的上台。人类逻辑诡异之处在于,“去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风险不亚于全球化本身。
(二)风险产生与放大的人为性
贝克认为,风险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一种表现,人为因素日益渗透到风险之中,成为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风险往往是在试图控制它们的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这是风险社会的一大悖论。表现为经济领域的民粹主义,政治领域对集体安全信心的丧失,社会领域亲资本的历史惯性加重了两极分化,环境领域社会大生产加剧了环境恶化,科技领域人工智能可能恶化劳动力市场前景,并导致伦理危机。
(三)风险性质与种类的多样性
首先是风险源的多元化,然后导致风险种类的多样性。在人类借助技术支配自然和推动生产力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各种风险与之相伴而生。从风险源所在领域看,涉及环境、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制度等众多领域。从风险发生的规模看,宏观的社会风险表现在社会结构的分化、社会信任的弱化、利益失衡引发社会冲突的强化等问题上;微观的社会风险表现为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科技伦理、危机传播等方面。从风险的强度看,重大风险损失的起因和后果都是非个人的,影响范围大,甚至波及整个社会;而特定风险的起因和后果更多指向个人和单位。
(四)不同风险之间的关联性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程度越来越高,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涨落特点和涌现性特征,不同类型风险、不同地区风险相互关联,甚至彼此诱发、相互叠加。局部地区某种风险的“蝴蝶效应”,可能在全球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如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突尼斯小贩之死引发中东地区“茉莉花运动”,等等。WEF的调查表明,结构性高失业率或就业不足与激烈的社会动荡之间关联最为紧密。⑥
(五)风险演变的不确定性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而且其变化速率越来越快。这种极速变化导致社会出现混沌系统非周期的、貌似无规律的无序稳态运动形态。一些人类文明习以为常的经验判断受到极大挑战。譬如,2016年被称为“黑天鹅”之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意大利公投失败等事件让世界猝不及防。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产生一种稳定的政治力量,来弥补美国角色快速转换后力量的缺失。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了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
(六)风险危害的阶级性
风险社会中的所有成员,无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下都会受到风险的影响,风险的后果具有“普惠性”。譬如,核辐射、地震、海啸、重度雾霾等似乎都具有无孔不入的特点,但这只是一种“风险面前人人平等”的假象。就拿地震来说,第三世界国家地震遇难大多数因建筑物倒塌所致,而“高等阶级”人士居住的房屋往往是不易倒塌的。所以,贝克指出,风险分配像财富分配一样是依附于阶级的,只不过是以颠倒的方式来实现,即“财富在上层集聚,而风险在下层集聚”。因此,风险并没有消解阶级,反而加重了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
(七)风险认识的主观性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的。换句话说,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风险具有客观性,这是风险判断的基础。但对风险可能性的判断又是人为的,不同的人(组织、团体)因知识、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对风险的可能性的判断是极不相同的。如2002-2003年,29个国家有非典临床患者8000多例,死亡800多人。⑦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2018年第3周全美就有40414例死亡报告,其中4064人被肺炎或流感夺去生命。⑧世人对非典的恐惧与对流感的无感,其主观性可见一斑。
三、我国已步入风险社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社会治理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风险防控思想后,我国的“风险共识”已然形成,风险社会理论本土化成为紧迫课题。
(一)我国与世界一起进入风险时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与世界深度融合,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已迈入全球化洪流。仅从经济占比看,2016年到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了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的大关,占世界经济比重接近16%。⑨中国已经是全球化浪潮中的最重要角色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中,不充分是发展阶段决定的,而不平衡有很强的制度性因素。
(二)我国社会风险具有三期叠加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学术界也提出了不少观点。杨雪冬认为,我国所面对的风险环境带有明显的复合特征。⑩陶建忠认为,我国的社会转型本身就携带着制度性风险,与风险社会的风险一起构成了风险的迭加和套嵌。笔者认为,我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三个时代风险叠加的国家。我们既有前现代社会基础条件不足而导致的抵抗力不足问题,如汶川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也有现代社会工业化导致的生态恶化问题。我们来不及处理完前面两个方面的问题,却又与世界一起迈入了后现代社会,患上了“现代化焦虑症”。
(三)我国社会风险的多重复杂性导致风险规避的艰巨性
除了三个阶段社会风险的叠加性,我们还面临人口、民族、陆域海域、历史沿革和现实发展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社会风险十分复杂,也使得规避风险的难度加大。2015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在国家总体局势稳定的当下,我们要克服“和平积弊”“太平惯性”“行动惰性”,加深对现代社会风险属性、风险规律的认识,加深对我国国情及复杂国际形势的认识,在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方面形成广泛共识。
(四)我国社会风险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社会结构性紧张”
与上述问题难分难解且存在因果关系的“社会结构性紧张”是更深层次的社会风险。竹立家认为,我国社会存在四个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紧张”,分别是:利益结构、制度结构、文化结构和价值结构。笔者认为,从利益结构讲,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还很不够;从制度结构讲,作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如何实现更加公平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作进一步探索;从文化结构讲,我国社会心理危机越来越突出,新的社会关系规则、社会文化亟待构建;从价值结构讲,资本主义价值、社会主义价值和中国传统价值三者的冲突表现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统领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关系,要求全党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四、公安工作进入了深度维稳时代
我国公安工作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进行,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历来与西方的警察工作不同,与苏联时期的苏维埃政治保卫工作不同。我国公安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调整,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而采取新的策略。
(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1872年李鸿章惊呼中国遇到了“三千余年一大变局”到今天,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屹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我们正处在晚清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一是世界经济重心从北大西洋转向太平洋。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已占全球的23%,与10年前占比12%几乎翻了一番,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已超过50%。2017年东盟加中日韩(10+3)经济总量达2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7%,分别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二是世界政治格局呈现非西方化与多极化并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G7权威性下降,G20影响力上升;多极化呈现新态势,多极化不断推进,单极“梦想”日渐遥远。三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量面临重组。美国打“逆全球化”牌,实行以“美国优先”为名的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新兴经济体已成长为推动全球化的新生力量。四是科技与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工智能、生物基因工程等成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威胁人类伦理和长远的生存发展,国际社会建构有效监管体系困难重重。军事战略之争正向太空、网络、海洋、极地等新领域和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等新技术维度扩展。五是在全球治理领域新兴国家走上舞台。在全球治理主要机制中居主导地位、掌控着全球治理规则制定权的西方大国治理责任退缩,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并推动治理体系改革遇到难得机遇,有望跻身全球治理核心主体的行列,成为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坚力量。
(二)我国面临一个新时代的新命题
2009年,笔者发表过一个鲜明的观点:“维稳公安”时代已经来临。当时的背景就是全国范围内发生了瓮安事件、孟连事件、石首事件、陇南事件、邓玉娇网络事件等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给执政能力带来重大考验,给公安工作带来重大挑战。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容易激化的时期,进入了一个危机容易放大的时代,进入了一个责任远大于权利的时代,一个以“严打”为标签的“严打公安”时代已然结束,一个以“维稳”为主业的“维稳公安”时代已经来临。时隔10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源头化解社会矛盾、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已大大提高,我国社会显在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显著减少,显在的社会稳定形势明显好转。但是,当前我国社会潜在的风险、潜伏的危机不容轻视。风险时代对公安工作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公安机关需要付出的精力、物力和人力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在风险时代,公安机关实质上已经进入了“深度维稳公安”时代。认清这一点,是我们勇敢面对挑战、认清新时代使命担当的重要前提。
(三)我们要按照风险防控的要求介入稳定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向深层次延伸,涉稳问题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局部的物质性过剩与公平感短缺构成反差,社会大众从以追求温饱为主向以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为主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公安机关是社会风险防控的重要部门,必须在风险防控思想指导下介入稳定问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公安工作有了新表现。一是公安力量向矛盾的源头不断挺进。在矛盾风险叠加交织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对于稳定风险提前介入,想办法防患于未然,旨在从“有事平事”向“不能出事”转变,公安机关政治责任意识更加强化,不断向矛盾的纵深挺进。二是警务工作进一步向上游延伸。以2011年8月22日公安部部署“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为标志,公安倒追着农业、质检、工商、食药监、安监、环保等行政执法部门要案源、要线索,形成了刑事对行政的倒逼态势。三是警务活动外延进一步拓展。2004年前后,当大家在讨论“警务”“非警务”时,笔者提出了“警务活动泛化论”的观点。15年之后的今天,警务活动外延拓展趋势进一步发展,成为风险时代公安人无法回避的现实。
五、风险时代公安工作的理念与担当
风险时代公安工作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念,肩扛什么样的担当,需要理论思考,更需要实践探索。
(一)公安机关风险防控理念
想明白是干明白的前提。在错综复杂的多重风险面前,公安机关要在实践中逐步理清工作思路,树立科学理念。一是要树立有限公安观。公安涉及的风险是多元的,但不是无所不包的。譬如公安对核战争风险防控无可奈何,对高房价、高杠杆无法左右。但即使这样,各类社会风险基本上都与公安机关相关,而且这些方面的问题所衍生出的社会稳定与治安问题,直接与公安机关相关,这里所说的有限公安实际已经非常宽泛。二要跨前一步干。风险时代的公安工作与工业时代不同,已经发生的事不再是决定现在行动的主要依据,对未来的判断成为现在的经验和行动的“原因”,今天的积极作为是为了避免、缓解或者预防明天或者后天的问题和危机。三是情报要先行。公安机关既有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触角,又有特有的技术信息手段,为风险防控提供情报支撑是公安机关的本分,是本职工作。这也常常成为党委政府对公安机关是否满意、是否信任的重要依凭。四是当好“守门员”。不靠前就兜底。在社会稳定问题上,公安机关靠前与兜底这两手都要有。简单讲,情报是用来“靠前”的,而特警等应急处置力量、机制是用来兜底的。五是树立好标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公安机关除了用法律和行政措施担当外,也有义务致力于世道人心的建设。更进一步说,因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公安队伍的培根铸魂显得尤为重要。要让队伍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树好标杆。
(二)公安层面风险防控提要
综上所述,由于公安工作进入深度维稳时代,工作外延已大大拓展,内涵极大丰富,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两大职能已不能涵盖公安工作的全部内容。在复杂局势面前,公安机关可以也应当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一是政治上清醒坚定。政治保卫是公安工作的传统任务,也是第一任务。公安机关是政府职能部门,更是党的工作机关。在风险时代,公安机关在此问题上更不能有丝毫含糊、懈怠和动摇。二是风险防控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稳定。在全部风险类别中,公安机关防控的根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稳定的重点是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核心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三是要强化对社会的结构化嵌入。在大社会条件下,警察必须深入社会,成为社会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不能只是高高在上的威摄力量。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公安机关要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己任,着力把警察力量渗透到社会内在结构之中,与社会公众打成一片。四是对稳定事件及其苗头问题要理性介入。在介入社会稳定问题时,我们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引发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群众诉求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这件事公安机关好不好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以何种方式介入?五是坚守公平公正立场。决策风险是风险的重要源头。政府决策的实施往往又通过强势部门,或者权力强势,或者资本强势,或者强强联合。当然,相对方往往会通过聚合人员的方式“依势博弈”,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以非法形式要挟政府与资本。实践中,公安机关经常会面对“亲资本”还是“亲百姓”这样的选择题。公安机关既要善于协调,更要记住依法这一圭臬。六要谨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仍然是天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是公安机关的天职,也是公安机关须臾不可忘记的主业。从实践来看,即便到了今天深度维稳公安时代,侦查破案能力仍然是公安机关的核心能力。社会不稳定事件的背后都是民生问题,往往源于公平正义的环境还没有得到真正建立。一个地方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侦查破案、治安控制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地方建设公平正义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风险时代的公安职业素养
警察历来是高风险职业,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过劳死、暴力袭警、交通事故、抢险救灾、执法环境、心理健康等。在风险时代,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面对“硬风险”比以往更多,而违法违纪违规的“软风险”也大量增多。这里重点就防范“软风险”提出三点想法。一是要在政治的空气里呼吸。党性是公安机关最鲜明的政治属性,也是我国公安机关区别于西方警察机关最显著的标志。作为人民警察,传统有“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要求,其中“忠于党”排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对党忠诚”是第一位的,也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最基本准则。人民警察必须在政治的空气里呼吸,这是人民警察的立警之基。二是要在法律的区间里搏击。性质决定使命。在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中,公安机关负有重大而具体的责任。2019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权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化解风险的能力,这是人民警察的立身之本。三是要在纪律的天空里翱翔。歌德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人民警察的一个判断可以影响相对人一辈子。因此,对人民警察比对一般干部有更多的纪律要求是必然的。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炼就过硬的作风。”学会在纪律的天空里翱翔,这是人民警察起飞的基本功。
注释:
①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年5月15日-),社会学家,德国人,出生于斯武普斯克,是慕尼黑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和斯科特·拉什(Scott Lash)共同提出“第二现代”的观念,力图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
②杨君、彭少峰:《超越与反思:风险社会的三种研究传统及创新尝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③陈晨:《国际能源暑报告:全球运行中的核反应堆达452座》,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scence/2019-05/28/c_138097016.htm。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1月15日。
④李春敏:《现代性及其超越——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述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
⑤⑥金茜:《风险社会的特征、危害及其应对》,《法制日报》2017年2月22日。
⑦《真相:那一年非典死了多少人》,世界之最网,https://www.souid.com/archives/112872.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2月25日。
⑧《致命流感仍持续,需警惕春运传播流感风险》,腾讯网,http://new.qq.com/omn/20180221/20180221AORPDW.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2月21日。
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国新网,http://www.mod.gov.cn/。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8月29日。
⑩杨雪冬:《构建共责共担的风险复合治理机制》,《北京日报》2019年1月28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