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雕细琢 美好寓意
——《鱼化龙壶》创作谈

2019-01-2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砂土龙头宜兴

孙 霞

如果说,认识宜兴从旅游开始;那么,亲近宜兴应该从紫砂开始。七千年熊熊燃烧的窑火,得天独厚的砂土资源,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紫砂造型。千百年来,历代紫砂名家以手塑心,在一胚砂土里见天地,见历史,见意境。宜兴紫砂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独步千秋。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气象万千,承载着历史人文;一壶淡雅的红茶里,禅意悠然,诉说着中国文化。于是乎,文人墨客爱在紫砂壶上铭文刻画,紫砂艺人爱在砂土里塑造美好生活。紫砂壶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喝茶、赏壶,更是传统文化的表达和流露。

在紫砂的创意里,传情达意是最常见的手法:竹子寓意高风亮节、蝙蝠代表多子多福、夏蝉寄情财源滚滚,兰花迎合蕙质兰心……。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壶里乾坤被历代紫砂艺人表达得淋漓尽致。

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二十多年前,初涉紫砂领域的我,被“紫砂七大老艺人”朱可心的《鱼化龙壶》所吸引:一把壶中,有龙有鱼,造型可爱,细节别致,令人爱不释手。先生的精湛技艺,如高山仰止,让后人的努力有了方向。创作一把传承与创意兼备的《鱼化龙壶》,成了我的一个紫砂理想。

史为壶之源,制壶先看历史,再问精髓。我翻阅了许多紫砂历史书籍,对《鱼化龙壶》有了最直观的认知和了解:从造型上来说,鱼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带着神话般的传说,以“龙鱼互变”的形式,出现在古代史书中。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 “东海大鱼化为龙”,以及小时候看《山海经》里流传的“鲤鱼跳龙门”的典故,讲述龙鱼互变的美好传说,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祝福,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从中国式的寓意上而言,龙鱼装饰是传统寓意纹样——鱼化为龙。鱼跃龙门,寓意着古代的三大喜事之一的金榜题名,从此人生际遇青云直上,高升昌盛。

从历史记载上说, 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是紫砂史上制作《鱼化龙壶》的鼻祖。只不过,他当时制作的壶有一个霸气的名字叫《龙戏海涛壶》。岁月的变迁中,虽然他未有实物流传,但在宜兴紫砂老一辈人中,都认同《龙戏海涛壶》就是《鱼化龙壶》的前身。清代嘉道年间,紫砂村名家邵大亨精心设计,将《鱼化龙壶》演绎的更接地气,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造型:云纹海浪,似波涛汹涌,一面为鱼、一面为龙。壶嘴为龙头,壶把为鱼饰,栩栩如生中见细节功力。最奇趣的是,注水后的龙舌还会前倾冒出,俏皮可爱,在百姓生活中广为熟知,成为亲朋好友送客之佳选。

胸有成竹,才会吸收入神,这是我多年创意的方向。除去紫砂创作,我也学习雕塑等技艺,对创作这把传统、现代兼具《鱼化龙壶》有很大的帮助,受到了藏家的一致好评,事实证明,好的作品才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泥为型之首。《鱼化龙壶》砂质温润,精挑细选的泥料颗粒细腻,紫中带红,先入为主的视觉享受一目了然。在暗淡的灯光下,宜兴紫砂的质感温润如玉,尽显芳华。

型为壶之重。壶面饰旋涡纹,动静结合流畅自然;壶嘴微微胥出,简单舒展;壶把如龙鳞片,细看片片精雕细琢之感浓郁;壶身整体以龙型浮雕装饰为主,气象万千中与壶身巧妙融为一体;壶钮最为精致,以龙头装饰,心似莲花开的禅意于最高处绽放,小巧新丽,不显霸气显温雅。

饰为壶之魂。壶身龙体康健,神采奕奕,细节分明;壶盖依然塑有旋纹图案,似鱼龙出海,如福运四海。因为有长年雕塑的功力,壶体线条呈现出浑厚有力,壶面装饰演绎出精致动人。最大的创意和见功力是:在微小的龙头之处,龙舌稳妥细腻,不仅头可以自由伸缩,倒茶时龙嘴还会吐出舌头,使观者滋生出普润大地,恩泽四方的美好祝福。

果为壶人悦。年轻者看此壶,俏皮气息浓郁;年长者观此壶,祝福之感油然而生;藏家购此壶,感受物有所值。皆大欢喜的效果,代表着观者、赏者、藏者的认可,也是对我辛勤付出的回报。

猜你喜欢

砂土龙头宜兴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坚持科技引领 强化龙头带动
饱和砂土地层输水管道施工降水方案设计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昂起产业扶贫的“龙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不同低温温度下砂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龙之中华 龙之砂土——《蟠龙壶》创作谈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