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学渊源承传统 匠心独运求创新
——谈紫砂壶创作

2019-01-2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制壶紫砂壶紫砂

储 峰

我出生于陶都宜兴,曾就读于宜兴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随父亲储立之学习雕塑技艺和紫砂壶艺,且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的悉心传授。

我的父亲,1942年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同年9月进南京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返厂,师从著名紫砂老艺人吴云根(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学习紫砂壶艺。

吴云根先生主张“制壶要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态规律,识其品相,从生活中体会写生,方能融会贯通。”他的制壶风格朴实稳重,擅长光素器、筋纹器制作,于仿制传统器中别抒机心,善作变化,给人以新颖之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

名师出高徒,严师出好匠,吴云根先生的言传身教,让我的父亲后来成为了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父亲擅长紫砂雕塑和壶艺,他的创作理念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技术能力,将紫砂壶艺与书、画、雕塑艺术完美相融,创作不失地方传统风格,又具有时代气息的紫砂作品。”父亲做到了,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多家馆藏机构收藏。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壶友的珍赏,以之为荣。

有家学渊源,于后生晚辈来说,是幸事,也是压力。可幸之处在于,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点比别人要高些。压力在于,别人会时时将你与那个用肩膀扛着你的巨人相比较,你需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证明自己是可以的。

《云居流水壶》储 峰

我没有急于独立创作,而是放空一切,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临仿传统作品,学习基本技能。

为了能系统地了解紫砂壶的发展,我研读了《阳羡茗壶系》(明·周高起著)、《阳羡名陶录》(清·吴骞著)、《阳羡砂壶图考》(民国·李景康、宾虹合著),受益匪浅。

我特别喜欢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虽然此文也是记述和评说紫砂壶艺的,但其述说方式不一样,集文学性和学术性于一体,文采活泼而有韵律,让我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了解了紫砂壶的文化、技艺和了不起的前辈。

吴梅鼎在文中谈及了紫砂壶艺的方方面面:从尧舜的初制陶器(“惟钧陶之肇造,实运巧于姚虞”),到宜兴紫砂鼻祖供春既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稽三代以博古,考秦汉以程功”),又注重深入生活,师造化,不断创新(“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从紫砂壶造型的千变万化(“方匪一名,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匪先朝之法物,皆刀尺所不儗”),到装饰之美(“韵敌美人,格高西子。……菊入手而凝芳,荷无心而出水。芝兰之秀,秀色可餐,竹节之清,清贞莫比”);从细数前辈大匠各有巧思绝技(“大彬之典重,价拟璆琳;仲美之琱,巧穷毫发。仲芳骨胜,而秀出刀镌;正春肉好,而工疑刻画。求其美丽,争称君用离奇。尚彼浑成,佥曰用卿醇饬。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进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到紫砂泥经火的洗礼之后的窑变之奇(“若夫泥色之变,乍阴乍阳,……彼瑰琦之窑变,匪一色之可名”)。此文内容丰富,描述精辟,值得研读。

人们常说好泥出好壶,但好泥出之不易。古人炼泥,“采玉成峰,春风花浪之滨分畦菇滤,秋月玉潭之上并杵椎舂”。今人炼泥也是如此:将从山上采掘来的紫砂矿石堆在露天自然风化,其间要经常用水浇淋,加速矿石的风化——用石磨将风化成小块的紫砂泥磨细——把磨细的紫砂泥用40目或60目的筛子把大颗粒筛选掉——将筛选好的泥放入大缸用水浸泡半年以上(陈腐)——将泥料导入大的石膏模具中,吸收一些水分——把吸收了一些水分的泥用三木锤拍打成块(把空气挤压出去),放入缸里,密封一段时间。炼好的泥料不能直接用于制壶,还要进行试烧,因为不同的泥料在烧制时,其收缩率会有所差别,所以还要试烧,掌握其收缩率,才后才能用于制壶。

紫砂壶传统的成型方法有两种:其一,“打身筒”法(适用于圆器):先将炼好的熟泥开成一定长、宽、高的“泥路丝”,再把这些“泥路丝”打成符合所制器皿要求的泥条和泥片,再用归车等工具划出泥条的宽度,旋出口、底、以及围片,然后把围片粘贴在转盘的正中,把泥条沿着围片围好,圈接成一个泥筒,再以左手衬托在圆筒内,以右手用薄木拍子,拍打成型。其二,“镶身筒”法(适用于方器):先将“泥路丝”切成方形泥块,把方形泥块打成泥片,按壶的尺寸要求配制样板,依样板裁切泥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型制规格要求用脂泥粘贴、镶接成型。手工成型泥胚还需修胚,精细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壶体筋囊文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然一体的制作要求。

我随父亲学习,打下制壶坚实的基本功之后,慢慢学习独立设计制作。

我从前辈的创作经历中发现:要想从事紫砂壶创作,并有所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制作手段。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寻找创新之径。

我创作紫砂壶是将父亲传授的雕塑技艺融入到传统壶艺中。我主张将传统的制壶工艺与当今时代潮流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在绘画艺术里有一个创作理念——“笔墨当随时代”,紫砂壶创作也是一样。

我设计紫砂壶以实用为首要,美观辅之。我设计的壶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壶口较大,考虑的因素是便于饮茶之人将泡过的茶叶倒出来,易清洗壶内壁。我制作壶的技法与传统工艺是有所区别的,我是以雕塑技法来塑造壶的。比如我做花器,器形采用传统的,但技法是使用雕塑手法。

紫砂壶的基本结构是:壶身(体)、壶盖、壶把、壶嘴、壶底(器足)。身筒是紫砂壶的基础,也是其使用功效最重要的物质依托。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身筒的功效,如容量、规格、形状等,还要考虑到壶各部位的比例适当,因为身筒的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其它部件(嘴、盖、把等)的部位、规格和实用性,所以说,身筒是壶的关键。身筒的基调定好了,其它的部件都可在不影响实用原则的基础上求变、求新、求美,不过要与身筒的风格一致,达到艺术的可贵之处“恰到好处”。

我有一把《风韵提梁壶》,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时尚杂志上模特在T台上展示出来的风韵美。我将壶身(体)设计为少女快速旋转舞动时鼓起的裙子,壶纽设计为少女扎在头发上的花结。为了能表现出裙子材质的柔感和飘逸美,我在塑壶时有意捏出了裙子的皱褶,并在其上点缀了碎花。提梁做得高高得,仿佛少女婷婷玉立。

我的《云居流水壶》,创作灵感来源于游览山水时,对文人画思想内涵的领悟。艺术是相通的,文人士大夫们“以空灵虚静之心,深解大自然无言之美”的境界,也是紫砂艺人应该有的。文人士大夫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表现形式,紫砂艺术也能做到。我被自然山水的净美打动,想到了“云居流水之境,恬静淡泊之态”的主题。为了能表现出我心所悟之境,我将壶身设计为扁形蓄水筒状,纽设计为云状,嘴设为流水式,把点缀了水波,并在壶体上阴刻了自然山水。一壶一景,一景一念,一念一精神。

我设计的壶形都是承传统的,但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为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有所创新的。我的装饰形式是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为标准的。

传统文化是紫砂艺术的精神支柱,数百年积淀形成的紫砂语言是紫砂艺术的根脉,充分利用紫砂艺术的传统文化和数百年积淀的紫砂语言,会让我们的作品有底气。当然,艺术是需要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一门工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制壶紫砂壶紫砂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刘少白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