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直乡村干部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浅析
2019-01-26吴文娟
吴文娟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内容提要]历史赋予了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光荣又艰巨的使命,对乡村扶贫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习总书记“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工作”的要求,乡村干部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艰苦奋斗,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努力当好贫困群众脱贫的“催化剂”“助推器”,不断将脱贫攻坚推向深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脱贫攻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将农村人口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亟需脱贫的对象条件更差、基础更弱,目前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伊犁州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乡村干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主体,抓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直接关乎全州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效性,直接影响打赢脱贫攻坚的整体进程。历史赋予了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光荣又艰巨的使命,对乡村扶贫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乡村干部需拿出过硬办法、采取超常规措施提高扶持效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乡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脱贫攻坚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参与、引导与助推,农村脱贫更离不开乡村干部的作用发挥,乡村干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深处脱贫攻坚的一线,是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组织者、落实者。
1.乡村干部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宣传教育者。当前农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对国家的扶持政策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尤其是在资金帮扶方面,如部分贫困户认为低保是一种无偿的资金支持,纷纷争取低保名额。同时,部分乡村封建思想浓厚,“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严重,大部分年轻妇女不外出务工,加之乡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种植结构单一,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致使贫困户脱贫致富缓慢,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乡村干部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消除脱贫攻坚中存在的落后思想。
2.乡村干部是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落实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各项政策落地开花的关键环节,必须夯实基层基础。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骨干的参与和落实,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六个精准”的落实,在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等方面的精准均需要乡村干部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在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中,乡村干部必须立足实际,根据“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要求,为本乡村的发展致富谋出路、找对策,凝聚广大村民和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真抓实干,取得实效。在“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工程中,如何将真正需要社会兜底的老弱病残、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及时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都需要乡村干部本着一颗为民务实的心为民谋发展。
3.乡村干部是决定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催化剂。乡村干部是决定基层脱贫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助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的助推剂。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乡村干部队伍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干部可以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成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脱贫攻坚业务素质高、心系群众的乡村干部。
二、伊犁州直乡村干部在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州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148个贫困村退出,17.4万贫困人口脱贫,但州直仍面临艰巨的巩固提升任务,确保贫困户退得出、能致富,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时间、实践的考验,对乡村干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乡村干部在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扶贫工作力量相对较弱。乡镇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的研究有待提升,制定工作和发展计划立足当前的多,从长计议的少。乡镇扶贫干部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对贫困户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方式了解的不深入不彻底,掌握的情况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贫困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本领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作用发挥不明显。此外,目前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越来越细,工作标准越来越高,部分扶贫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政策把握能力稍弱,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2.政策落实能力有待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好不好,关键要看政策是否得到落实。脱贫工作越到乡村一级,乡村干部的担子和压力就更重一层。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精神领会不深入,导致未能从思想源头上完全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做到坚定不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政策。
3.缺乏工作创新能力,精准施策水平有待提高。在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仍存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思考问题有时缺乏实事求是的定力,缺少从实际出发,遵循贫困户意愿,切实解决脱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魄力与勇气。部分乡村干部工作作风未彻底转变,导致有时喜欢耍“花架子”,而不是俯下身子探索脱贫“金点子”,没有探索创新精神,未找到一条真正适合本乡镇贫困户发展的道路。
三、乡村干部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乡村干部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对脱贫攻坚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乡村干部要不折不扣落实好扶贫政策。一是加大学习力度,深刻领会扶贫政策精神,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做到脱贫攻坚目标清、方向明、政策知,要逐字逐句认真学习领会政策精神,真正弄清楚“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关键问题,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会战练好基本功。二是坚持以上率下,将政策宣传到位。通过入户走访、农牧民夜校、国旗下宣讲等方式,用群众的语言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惠农政策讲清讲透,引导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三是不断转变工作作风,贯彻落实扶贫政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找准找实致贫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精准落实扶持政策,确保扶贫见成效。
2.乡村干部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产业发展层次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农牧民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需充分认识到产业兴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只有推动产业发展,才能促进群众增收,实现贫困户脱贫。目前农村产业发展仍存在产业规模化发展不足等诸多问题。除个别村队已初具规模化产业以外,大部分村队未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目标,产业纵向发展不深。伊犁州直产业发展多为粗放型发展模式,主要靠种植原材料产品及传统养殖业,“靠天吃饭”仍然严重。贫困群众对自然的依赖性太强,导致产业发展尤其是种植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急需发展壮大乡镇产业,尤其是支柱产业,从而带动贫困户脱贫。所以因地制宜找准发展产业显得尤为重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避免“花架子”,深入调研,摸清底子,深刻分析致贫原因,一户一户对症施策,找准扶持路子。
首先,对于牧业村,建议依托绿色生态优质草场资源与旅游资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与特色旅游产业。稳步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实施旅游扶贫同时发展庭院经济的战略,围绕建精品、促转型、优服务,突出“旅游+”产业,强化旅游产业带动力度,促进现代畜牧业。
其次,农业村应大力推广适应本地种植新型农作物,注重科学种植方式,做好贫困户种植技术指导,提高综合效益。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一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产业模式,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再次,山区乡应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加快中草药、核桃、树上干杏、马琳、蔬菜种植等多种产业种植,打造山区生态产业链。最后,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村队可以采取主打餐饮住宿—庭院采摘—景区观光—特色产品和土特产销售的模式,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产业,将旅游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庭院经济和特色旅游相结合,全面打造庭院经济,开垦闲置院落土地,种植马林苗、蔬菜、饲养土鸡等,大力推动旅游富民产业发展。并依托本村民生坊,结合电商、微商等新兴销售渠道,开通民俗特色旅游纪念品网络销售平台,注册统一商标,实现畜禽产品(马牛羊肉、草原鸡、奶制品)、特色作物(旱田面粉、胡麻油、黑加仑、马琳、野果子)等产品统一包装销售,提高产品效益,提升旅游知名度和贫困户参与率,让发展旅游带来的红利惠及贫困人口。
最后,针对缺乏产业发展资金问题,通过对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位列前几项的分别为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缺发展资金。入户调查过程中反映较多的也是缺乏发展资金,综合分析不难发现缺乏产业发展资金是制约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首要原因。为此,乡村干部要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项目、新的产业模式,增加贫困户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干部要与贫困户共同研究对策,积极寻求脱贫致富的新法子、新路子。引导贫困户群策群力,谋划贫困户产业规划蓝图,在种植及养殖上做文章,通过提高产业质量,加强项目支撑,从根本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来源。
3.建立健全干部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帮扶工作机制,将帮扶成效与干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把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庭院经济、新型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教育就业纳入考核干部成效指标,采取积分管理制。做到“贫困户庭院不空白、产业效能不低下、孩子不辍学、劳动力不闲置”,实施“一户一个明白人”工程,积极为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引导贫困户学习科技知识或采取外出观摩、技术指导、现场示范等多种有效方式传授先进种养技术,帮助指导贫困户充分利用庭院种植蔬菜、果树或经济作物,协助指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向二、三产业转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工作”的要求,乡村干部需扎根农村、心系群众,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努力当好贫困群众脱贫的“催化剂”“助推器”,不断将脱贫攻坚推向深入,确保未脱贫贫困人口稳步脱贫的同时巩固提升已脱贫人口脱贫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