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共同擦亮工人日报这块金字招牌
——在工人日报社全国记者站站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9-01-26魏地春
魏地春
工人日报是一张有70年历史的大报、老报,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影响,有一批有丰富办报经验的老报人,也有一支成熟、能干的采编队伍。
今年2月份王东明主席来报社考察调研时,对报社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作出了全面指示。上个月在庆祝报社70周年座谈会上,李玉赋书记代表全总党组、书记处对报社70年的发展成就做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工人日报要按照东明主席、玉赋书记指示抓好落实。因为今天召开的是报社记者站站长会议,所以我重点就记者站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纪律意识
记者站是报社的派出机构,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是报社在地方上的窗口和形象。所以,我们各位站长要时刻想到自己的身份,要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大家的站位要高,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记者,在当地开展工作,要经常提醒自己代表的是工人日报,我们要共同擦亮这块金字招牌,而不能给这块招牌抹黑。
记者站平时远离本部,工作相对独立。总部对记者站的管理不可能事无巨细。越是这样,记者站越要建设好管理好,真正发挥好自身的作用。一要靠规章制度。虽然每个记者站人很少,但它也是一个正规机构,要有完备的制度来管人管事管钱,有制度的约束才是最健康的状态。二要靠自律。站长和驻站同志要有根本的政治觉悟,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思想境界。这次主题教育要求我们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和纪律意识。所以,记者站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出问题,记者站出手的各类消息、通讯、言论、文章、图片也不能出问题;在涉及政治立场、方向、原则的问题上不能犯迷糊,绝对不能以业务人才、业务干部自居,对政治原则不屑一顾,这是一票否决的底线、红线、高压线,一定要守好。
报纸发行工作对报社来说至关重要,发行量代表着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没有一定的发行量做支撑,你的报纸办给谁看?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央几家大报的发行工作主要都是靠记者站。这些年,工人日报各记者站也是下大力气拓展发行渠道,为报纸的发行东奔西走,竭尽全力,付出了很多心血。今后在报纸发行、经营管理、创收上全总会尽量支持。现在纸媒的日子普遍不好过,工人日报算是好的,有的体量小一点的地方报纸,我看连生存都成问题了。现在,一切要按新的规定、新的要求来办,要守规矩,守纪律。工人日报是我们工会和职工自己的报纸。各级工会组织也要积极支持工人日报,用好、订好工人日报。总的讲,要搞好发行、拉到广告,我们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根本的还是要靠把报纸办好,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让各单位主动增订报纸,让各企业主动投放广告,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二、聚焦主责主业,回归本位初心
宣传报道、新闻采编,是记者站的主责主业。记者站的职能是多方位的,但不能本末倒置,首先是要把主业干好。设立记者站的初心、本意是延长新闻采编网络,提升新闻报道时效,提高现场到达率。据我了解,这两年记者站的业务是有新突破新气象的,大家自主策划了不少独家的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采访很深入,反响也很好,要再接再厉,把采编主业做得更好。
记者站在一线、在前沿,比较接地气,在新闻报道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有些方面总部记者是很难比拟的。比如,记者站最适合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报道。这种优势就要用足用好。央视今年“新春走基层”推出了一篇报道,叫《相约在零点37分》,讲述了一对铁路工人的爱情故事,春节期间他们坚守岗位,在只有短短的1分52秒的站台相聚中完成了一次求婚。节目很感人,迅速引爆全网,不到48小时阅读量就达到2.2亿,网友感叹没想到看《新闻联播》也能哭得稀里哗啦。央视报道的这种一线工人,应该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我们记者站也要用心做这种接地气、打动人的爆款报道。当然电视的呈现方式比我们更直接,更有冲击力,但只要我们俯下身、沉下心,多去观察和发现,应当不难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从而赢得读者的喜爱,毕竟文字也有文字的魅力。
现在中宣部部署在新闻战线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有很强的针对性。记者站增强“四力”,核心目的就是提高专业本领,培养优良作风,要把业务建设融入记者站的日常建设。记者站的发稿量往往占据一家媒体的“半壁江山”,2018年央视地方记者站发稿3.6万条,占全台新闻发稿量的40%以上。大量有影响的走基层报道都出自记者站。像刚才我讲到的那个铁路工人的爱情故事,包括前些年央视推出的《蹲点日记》《新疆皮里村孩子的上学路》《农民工王立学讨薪记》,以及《家风是什么》街头海采等,这些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走基层报道,基本上都是出自记者站之手。工人日报记者站也采写了不少产生影响的走基层报道,比如前年的一篇报道《“见字如面”23年》,也是讲一对铁路职工夫妻,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经常见面,连续23年坚持在笔记本上写下“家书”,一共超过24万字。这篇报道就是甘肃站站长写的,社会反响很大,中宣部很重视,还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说明,凡是独家的、有血有肉的、耐读的、反响大的新闻,都是经过记者深入采访、扎实调研打磨出来的,而不可能通过照搬发布会内容或者打个电话就能得到。今后还要进一步发挥记者站的优势,推出更多反映基层职工群众感人故事和精神面貌的一线报道。现如今再搞那种空洞、枯燥、空泛的报道,读者也不傻,能看一眼你的标题就不错了,谁会往下读呢?
记者站还要集中精力做好主题报道。比如在国庆70周年宣传报道这场战役中,就是展示大家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准的舞台和机会。大家身处各地,要把主题主线报道做得更接地气,创新形式和题材,突破我们的惯性思维,选取更多鲜活的内容,要有打造让人过目不忘的精品力作的雄心壮志,争取在跟其他兄弟媒体的同台竞技中胜出一筹。希望大家接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重大宣传报道战役当中,开动脑筋,加强策划,充分发挥驻站记者贴近基层、植根生活、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改进和提高报道水平,将共性的东西做出特色,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还要加强报社与各站、站与站之间的沟通,通过开展区域性、全国性的系列报道,发挥记者站的集体联动作用。
三、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工”字特色
这涉及到报社定位问题,工人日报是国家级大报,是中央主流媒体,也是全总机关报。从影响力、报社地位看,工人日报是全国性大报、中央党报。在中国,国字头、央字头的媒体屈指可数,这体现了工人日报在党的新闻舆论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从媒体布局看,工人日报是全总办的报纸,是工会系统的报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的特点。我觉得这种专业性的特点,不是工人日报的短板,恰恰相反,这是我们的特色和长项,我们办报最重要的就是要办出“工”字特色,做好“三服务”。
一是为工会工作服务。工人日报是全总主办的报纸,背靠工会,面向职工,发行对象和读者对象主要是工会系统,这就要求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紧扣工会工作,贴近工会工作的实践,贴近工会工作的需要,反映好工会工作的新气象新进展,为新时代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摇旗呐喊、加油鼓劲。这也是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
二是为工会干部服务。工会是个庞大系统,全国有280万基层组织,工人日报要瞄准广大的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通过我们的报纸,传达好党和政府的声音,为他们提供政策解读、工作指导和信息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地报道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中的优秀典型、先进经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工会工作的重要宣传阵地建设好维护好。
三是为职工群众服务。职工(会员)是个庞大群体,全国有四亿职工、三亿会员,这是工人日报最广泛、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就像我们说中国有14亿人口,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一样,我们的工人日报也具有庞大的受众对象,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要满足好职工会员的阅读需求,贴近他们的思维习惯,信息量要大,解析要深,风格要鲜明,这是提升报纸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我们的报纸受到广大工人阶级、职工群众的欢迎,通过我们的报道宣传职工、组织职工、动员职工、凝聚职工,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的职责就尽到了,我们的作用就发挥了,就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贡献。
我看,最近台风利奇马登陆后,工人日报第一时间报道了浙江省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奋战在抗灾抢险第一线,关心关爱职工群众的情况。这就很好,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优势。作为党报,整体上我们比不过人民日报,但在涉工新闻上、涉工报道上我们做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深一些,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就凸显了。
今年正好是工人日报创刊70周年,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我们报纸的历史,恐怕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我们的报纸什么时候“工”字特色突出,什么时候影响力就大;哪个版面、哪个栏目“工”字特色浓郁,跟我们的服务对象贴得近,哪个版面、哪个栏目影响力就大。可以说,工字特色是我们报纸的活力所在、影响力所在。在这方面,报社作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跟中央的要求相比,跟我们的职责使命相比,跟广大职工群众的需求相比,我们提升的空间还不小,还要开门办报、集思广益,各项报道、各个版面、各个栏目都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在现有基础上找差距,进一步突出特色,提高质量,记者站也可以多策划开展一些能够突出本报特色的活动,切实让我们的报纸在联系、服务、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在做强言论评论上下更大功夫
言论评论是一张报纸的灵魂,是报社的旗帜,是树立报纸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方面。我看工人日报还是比较注重评论的,也形成了一定影响。我们有社评,有评论员文章,还开设了专门的新闻评论版,有时评类文章,还有读者写的小评论等,这些内容都很好,增强了报纸的新闻性和深刻性。关键是怎么样进一步做强评论、做出更大影响力的问题,要成为一张有态度的报纸。
工人日报在涉工问题尤其是热点话题、社会性话题上要及时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不能失语、不能缺位。比如某些与职工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社会关注度很高,甚至成为舆论热点。作为工会系统的龙头媒体,如果工人日报没有自己的声音和观点肯定是不行的,包括建筑工地安全帽质量的问题,舆论热度也很高,像这类热点问题,我们一定要发声,及时进行舆论引导,当然我们是站在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立场上来发声。
一些报纸为什么影响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评论做得好,反应快,观点犀利,很多人爱看。所以,在评论言论方面,我们要下更大功夫擦亮工人日报的评论言论品牌。
进入新媒体时代,不仅“人人都有麦克风”,而且“人人都在发议论”。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以往评论是电视媒体的短板弱项,但这两年,央视也开始培育评论言论品牌,推出了《央视快评》《国际锐评》等评论栏目,成为时政评论的“轻骑兵”,基本做到了重要讲话、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必发声”,目的是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的制高点。最近一段时间,围绕中美经贸摩擦问题和香港问题,《新闻联播》连续播发了多篇重磅评论,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振聋发聩,引起很大反响,包括引发网民热烈讨论。央视的评论虽然推出时间不长,但是已经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央视快评》已发布300篇评论,在总台自有新媒体平台和两微平台总阅读量超18亿。我们工人日报作为纸媒,在评论言论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包括我们的评论员队伍,都有深厚的积累,一定要在做强评论上下一番功夫,在该发声的时候一定要响亮地发出权威声音。只要你有好评论,新媒体的嗅觉很灵敏,一定会大量转发,影响力就出来了。
五、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主题,融合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融合探索与实践如火如荼。面对新时代的舆论格局变化和技术发展浪潮,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要巩固增强主流媒体地位,必须向全媒体转型,抢占新媒体阵地。这个趋势是躲不过去的,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看,工人日报在媒体融合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还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总体上来看,我们在新媒体舆论场中影响力还是偏小,跟我们报纸的地位还不相称,我们的传播平台、传播手段、传播方式整体上都需要有大的提升,这方面的工作还很艰巨,形势也很紧迫。现在的信息传输,都是全媒信息全媒传输,不知道工人日报记者站的同志能否做到。央视提出“先网后台、台网并重”,我们也要“先网后报、报网并重”。对于一些能在网上先发的就不要等着见报后再上网,不然我们的新闻时效就更差了。
上周末,《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上线。在此之前,央视还推出《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利用《新闻联播》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联播主播的个人知名度,对热点新闻进行及时解读,通过主播有特色的语言、网络语言进行表达,配上字幕和背景音乐,打造了一款脱胎于《新闻联播》的互联网产品。这就是主流媒体主动接地气,借助新媒体扩大传播效果的生动体现,也是主流声音和正能量内容很好的二次传播。
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方法出现了颠覆性变化,不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迟早会被淘汰。在全媒体转型、报网融合方面,人民日报做得早做得好,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人民日报推出的“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受到业界关注和效仿, 他们根据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报纸等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 分三波进行报道, 第一波求快, 第二波求全, 第三波求深。“中央厨房”的运作,改变了以版面为主导的采编管理方式,变成了全媒体形态、24 小时全天候的全过程采编管理,这就大大突破了报纸版面的限制,跳出报纸办报纸,天地一下子就宽广了。
我们除了办好自己的网站以及两微一端外,还要善于借助外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筒发声,像今日头条、快手、抖音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我们要入驻,加强合作,要把工人日报的品牌在知名新媒体平台上打响。要运用新媒体思维,掌握新技术手段,打破传统的报纸形态约束,建立起流量思维、用户思维、数据思维,把全媒体思维贯穿于每一个宣传报道战役中,用优质内容和产品黏住用户。包括对报社记者和记者站的考核,都可以考虑进一步向融合报道倾斜,鼓励大家采制高质量的新媒体作品。总之,媒体融合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倾全报社之力,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等方面全面发力。
近日,中央领导同志专门对提高工人日报办报质量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全面提升办报质量,持续扩大工人日报品牌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工人阶级故事、讲好中国工会故事,不辜负中央和全总党组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