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好改革工笔画 提升职工获得感
——福建省总工会系统集成推进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26福建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

中国工运 2019年9期
关键词:总工会工会工作福建省

文/福建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

福建省总工会加强工会改革整体谋划、系统集成,着力体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有序有力有效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使工会改革更接地气、更具活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成效明显,让职工群众获得更多实惠。

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找准改革切入点

以深入调研为抓手。一是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在全省部署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和工运论文征集活动,发动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参与课题研究,更好地掌握一线实情、找准一线问题、破解一线难题,为工会改革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开展专项调研。把调查研究与履职尽责、做好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研究确定专题,由党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基层调研。三是开展抽样调查。与厦门大学联合开展福建省职工队伍状况抽样调查。四是建立工会常态化联系基层和职工制度。推动机关干部到县总工会和镇街(园区)工会开展调研和服务工作,下沉到基层,直接到一线,了解实情和职工诉求。完善省总工会领导联系基层制度,推进工会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以职工期盼为靶心。把职工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作为谋划推进工会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心从“向上”到“向下”、服务从“特惠”到“普惠”、维权从“分散”到“整体”,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推行服务承诺制,重点为职工办好10件实事:帮助1000名环卫、清洁工人实现微心愿,组织2000名职工参加省级示范疗休养活动,帮扶5000户在档困难职工缓解生活困难,向7000名劳模赠送生日礼物,帮助10000名农民工参加学历提升,为10000名快递小哥等赠送入会礼包,职工医疗互助再升级大病补助最高15万元,举办100个职工子女暑托班,推动建立100个医生休息室,建立100个公共场所流动妈妈小屋。

以职工满意为标尺。一是建立以职工意愿为导向的决策和评价机制。凡涉及工会发展全局性、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事前广泛征求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意见,提高工会决策民主、科学化水平。二是科学合理确定工会工作的指标体系和测评标准。通过多种方式定期开展工会工作职工满意度测评,完善工会工作公众评议员制度,探索建立委托第三方测评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工会工作评估机制。三是创新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聚焦主责主业,整合工作品牌,着力打造“共享职工之家”、劳模工作室、劳模联盟等服务平台,推动服务职工项目化、项目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社会化、社会服务标准化、标准服务普惠化,增强了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

政策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把握改革着力点

注重整体布局。及时回应市、县工会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制定出台政策指引,推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实施《福建工会网上工作纲要》《福建省总工会网上工作行动计划》,启动“网上工会”攻坚战,实现工会工作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制定并实施《2017-2021年福建省工人文化宫建设规划》,推进工人文化宫新建、改建和扩建,加大补助力度,提高补助标准,设区市、县区级项目最高补助分别达1500万元、800万元,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2018年全省完成文化宫建设5个,开工建设10个,启动前期工作22个。

鼓励基层创新。尊重地方工会、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大胆创新,为全省工会制度设计积累经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在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中,各地工会与法院、人社等部门联合,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六种模式”经验,即实现职工“一站式”维权的石狮经验;以诉前化解为侧重点的晋江经验;以专业化规范化为切入点的思明经验;以“互联网+”为突破点的尤溪经验;以源头化解为着力点的涵江经验;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立足点的新罗经验。在各地探索的基础上,省总工会和省法院召开现场会,总结各地工会、法院、人社等部门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的创新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广多元化维权,推动维权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协作配合。

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实行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制度。合理调整各级工会经费分成比例,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完善工会经费对下补助机制,省总工会将本级经费支出的70%以上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对补助资金实行项目管理。二是加强工会专干队伍建设,省总工会补助每个镇街(园区)工会2万元,用于支付工会专干的工资,鼓励和支持基层工会聘用工会专干,改善基层工会无人办事问题。三是调动非公企业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出台实施《福建省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履职补贴试行办法》,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的职业荣誉感和履职积极性,激发民营企业工会的动力活力。

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抓住改革关键点

把握共性。大力推进工会法治化建设,完善源头参与机制,积极参与人大立法,推动出台《福建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促进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指导全省职工服务中心进行转型升级,从功能定位、中心建设、运行模式、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升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出台《关于激励先进模范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若干措施》,激励先进模范建功立业。制定实施《福建省总工会关于促进闽台职工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推动闽台工会和职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大交流。联合人社、旅游等四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福建省职工疗休养工作的意见》,改善劳模与一线职工疗休养。

体现个性。将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作为工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指导各地工会分类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形成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泉州工会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在企业和职工集中的地域建成市、县、镇、村、企业五级职工服务中心共300余家,建成“十分钟帮扶服务圈”,为城市困难职工提供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帮扶阵地支撑;龙岩工会注重梯度帮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总、地方工会、基层工会三级困难职工档案管理体系,将相对困难又确需帮扶的城市困难职工纳入地方档案,及时覆盖各类城市困难职工;福州工会打造职工温暖工程“升级版”,实现市、县、基层三级工会联动帮扶,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遵循规律性。在作出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前,先选择几个市(县、区)进行小范围试验,探索经验,探求规律,更好地把握改革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为破解课后服务工作的瓶颈和难点,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从2016年起省总在泉州石狮市、洛江区试点创建“四点半学校”,赢得了职工的广泛好评。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18年省总工会在全国率先联合教育、财政、人社、民政等部门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全省有8个设区市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出台课后服务的文件,近50个县(市、区)、800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30万多名学生受益。在推进网上工会建设方面,在厦门市、泉州市、秀屿区、省联通公司工会等地方和系统工会进行“条块”试点,推行“互联网+”工会会员卡,推动建设工会线上线下互动、职工需求牵动的“互联网+”工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新时代工会工作提质升级、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总工会工会工作福建省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工会工作
浅谈新时代工会工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浅谈创新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