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的隐喻的探讨

2019-01-25指导教师参与学生杜睿雨龚美灵王海溦蒲亚龙白汝强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隐喻文献疾病

指导教师:李 琰 参与学生:杜睿雨,龚美灵,涂 恒,王 玥,孙 炜,王海溦,赵 晋,蒲亚龙,白汝强

(1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1024156292@qq.com;2 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四川 成都 610064)

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的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1]。它是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外界不良刺激或内心冲突、抽烟、酗酒及滥用药物、罹患慢性疾病、饮食不当等都可能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2]。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7年发布数据称[3],抑郁症已成为发病最广、负担最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全球约有患者3亿人,预计到2022年会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但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匮乏,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导致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与其社会不良影响呈反比,其结果是全球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了有效治疗,一些国家甚至不到10%。

抑郁症的诊断方法正在不断更新,但确诊仍较为困难。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都存在抑郁患者不能准确诊断,而其他患者也常被误诊而开具处方抗抑郁药的现象。确诊的困难、医疗资源和专业医务工作者的缺乏以及与精神障碍相关的社会偏见,是导致抑郁症识别率低、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从疾病隐喻[4]的角度——来源于社会文化与环境、疾病认识程度、人类心理因素、患者自身的精神痛苦、不当的媒体宣传等,对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和大众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展开讨论,关注和探索社会文化因素对抑郁症诊断、治疗的影响。

1 研究方法与设计

1.1 医学伦理学的课堂引导、课后讨论和期末展示与后续研讨

四川大学在2018年春季大一下学期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第一堂课老师即布置每个同学阅读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一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后讨论,并以此为主题进行期末展示设计。本小组成员认真研习了该书,在小组内对以疾病的隐喻为基本内容的期末汇报展示进行了深度探讨。经过3次反复小组内讨论,选定以抑郁症为主线展示疾病的隐喻这个主题,分工搜集资料,设计展示方式,进行视频摄制和后期制作,完成了以《乐伢的一天》为题目的期末展示。在期末展示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本小组成员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故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修订和完善研究方案、进行组内分工协作,开展接下来的研究。

1.2 以知乎用户评论为信息汇总平台,总结对于抑郁症的一般看法

在“抑郁症”话题精华分区,以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5日23时31分前溯筛选统计了点赞数大于1000(不包括评论)的回答共179条。

选择知乎平台的原因是:①知乎的用户群体以青年为主,与我们设计的研究范围大致相符;②知乎的话题精华、点赞数利于我们对观点进行整理汇总。

浏览纳入研究的词条内容后,排除与本文研究范围差异较大的内容,如孕前抑郁、产后抑郁、蓝鲸游戏等,共有125个评论纳入本研究。以词条关键词对纳入词条进行分类统计频次,排序出高频次的认知观点,探究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认识。最后总结出抑郁症的5个隐喻。

1.3 在中文数据库里检索获取抑郁症隐喻的文献资料

2018年8月5日,以“抑郁症 AND 隐喻”“抑郁症 AND 偏见”“抑郁症 AND 病耻感”“抑郁症 AND 歧视”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和维普两个中文数据库,分别检获期刊论文文献57和185份,共计242份;机器筛重64篇,人工筛重16篇,共获得文献157篇。

排除标准:①2000年之前的文献;②以精神疾病研究为主题的文献;③特定人群、特定疾病相关的抑郁症研究文献;④对仅针对抑郁症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医学专业研究文献。

最后,有80篇文献纳入研究。整理了文献的发表时间线索、主题分类和隐喻分类。

2 研究结果

2.1 疾病的隐喻的概念

我们阅读了苏珊·桑塔格的 《疾病的隐喻》 一书,对疾病的隐喻下了一个粗浅的定义:即疾病的隐喻是疾病的一些引申意义,是人们对疾病背离其医学本质的看法。人们在谈论疾病时常常采用隐喻化的思维,经过隐喻化之后疾病失去了其本来面貌,形成许多引申意义。被隐喻化的疾病往往集中与特定时代无法治疗或者难以治愈的疾病,与生死之间的大恐怖联系在一起,例如19世纪的肺结核与20世纪的癌症。这些疾病因其病症被引申出各种各样的含义,反过来疾病又成为形容词固化人们的印象,例如肺结核患者的消瘦、气喘、虚弱让该病与敏感、娇弱相联系,而当我们想到敏感、娇弱的人格特征时(如林黛玉),也自然会联系到结核病[5]。同时,因为疾病总与痛苦与死亡相伴,所以疾病的隐喻也伴随着污名化与边缘化,与之相随的则是患者的病耻感,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确诊率与治疗率[6-7]。

当前,抑郁症虽然已有一些具体治疗方法,但对大多数人而言仍难以治愈,有着神秘的面纱,这为抑郁症隐喻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2.2 知乎的高频回应评论统计结果

我们搜集了知乎网络平台中网友对“抑郁症”的主观看法。通过对纳入的125条评论进行共词分析,进行统计分类,总结出抑郁症的5个隐喻(5种偏见与误解):

表1 知乎高频回应的抑郁症隐喻分类

上述看法表明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对抑郁症及其患者的误解和偏见,这些观点会阻碍抑郁症的发现和及时诊疗,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2.3 文献研究结果

2.3.1 文献发表时间线索。

整理了纳入的80篇文献的发表时间线索,如下图。

图1 文献发表时间线索图

如图所示,2000-2018年间对抑郁症的社会因素的关注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度发表文献从2000年的1篇波动上升到2016年的11篇,但总体研究热度不高,年度发文总量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2.3.2 文献分类与比较研究。

通过全文阅读纳入文献,我们首先对文献中提到的抑郁症的隐喻进行了归类,并对照知乎高频回应评论研究结果得出下表。

表2 文献研究的抑郁症隐喻结果及其与知乎研究结果的对比

如表2所示, 文献研究内容与知乎讨论的分类基本可以形成对应关系。不过文献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更系统。我们发现,或因为抑郁症本身属于精神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存在难度,因而夸大抑郁症严重程度的隐喻最多;同时因为对疾病缺乏完备的知识和了解,弱化疾病属性的隐喻也不是少数。值得关注的是抑郁症的道德评价,将抑郁症的很多行为表现归结于不道德行为,这是导致社会歧视的重要原因。

同时,精读文献进一步发掘出抑郁症的隐喻为患者带来了如下不利后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28篇文献探讨了抑郁症病患及家属因病耻感,降低求助意向,遮掩和不愿承认病情,不愿就医,治疗依从性差,造成病情延误和恶化,也对预后和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有21篇文献谈及上述隐喻不同程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遭受歧视并被他人回避;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负性情绪,阻碍患者的求助行为,增加患者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患者出现焦虑、病耻感等社会心理问题;患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对待;并发现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是抑郁症复发的主要原因。

第三,有5篇文献谈及因为对抑郁症的误读,导致患者不能或不敢选择精神科。非精神科医师缺乏相关的精神医学知识和经验或受患者躯体主诉影响,无法及时识别并提醒患者,给予基础支持和帮助,诊断率较低,容易漏诊误诊,而反复检查和多处转诊增加患者思想负担和医疗费用,最终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

3 讨论

3.1 对抑郁症常见隐喻的讨论

3.1.1 夸大抑郁症严重程度的隐喻的原因及其危害。

正如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中所指出的,被隐喻的疾病往往集中与特定时代无法治疗或者难以治愈的疾病。根据WHO 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当前有5400多万抑郁症患者(占人口4.2%),中国15~24岁的年轻人中,约有120万抑郁症患者,且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3.8%[8]。抑郁症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但WHO同时强调抑郁症可以获得有效治疗[9]。但是夸大化的隐喻会带来社会的恐慌,患者的畏惧、退缩、自暴自弃的情绪和放弃治疗的行为。

下表是根据WHO资料整理的抑郁症不同程度及其症状列表。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病情程度的不同,抑郁症对患者行为能力的影响完全不同。因此建立对疾病客观的认识,及时就医,是治愈抑郁症的关键。

表3 抑郁症的分类与症状

3.1.2 弱化抑郁症疾病属性的原因及其危害。

在纳入研究的125条知乎平台的高频回应词条中有48条出现了将抑郁症与抑郁情绪混淆的情况。文献研究中有5篇论文亦指出和探讨了这种错误认知。人们常常会认为忧郁的人就是抑郁症患者,开朗的人则不会得抑郁症。

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抑郁症和忧郁情绪的区别。见表4。

表4 抑郁症与抑郁情绪的区别

简单来说,忧郁情绪是会随着时间自己平复的,而抑郁症则是表现为长时间难以平复的抑郁情绪,已经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一隐喻可能会导致抑郁症患者无法认清自己的症状而延误治疗,也可能令普通人轻视抑郁症这一疾病,或者产生对较轻微抑郁情绪的错误态度。

另一个非常特别的弱化抑郁症疾病特征的隐喻是认为抑郁症意味着流行时尚。该隐喻表现为错误地认为抑郁症是一种潮流,从而肆意宣扬自己患有抑郁症,去追求“患有”抑郁症的名号。该隐喻多见于青少年群体。他们在某些知名人物的身上总会发现一些共同点,而抑郁症就可能是其中的一条。因此,将抑郁症与不同寻常的天分或才能(如艺术家的灵感等)相关联,由此产生了一种隐喻:即抑郁症是天才人士孤独的表现,是突出的才华与社会大众共识之间的格格不入的冲突,与创造力、独特性和保有自我精神密切相关,进而去追逐它,将抑郁症视为流行、时尚的象征。这一隐喻的危害性体现在它没有正确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严肃沉重的疾病,抑郁症会带来的天分或灵感也并不存在。这种曲解致使人们无法正确地认识抑郁症,甚至对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不够尊重或在他们表达痛苦时给予戏谑的言论。

3.1.3 对抑郁症道德评价的隐喻的原因及其危害。

刘果香[11]在2009年《抑郁症在中国》一文中指出:“在中国,心情抑郁、不愿意社交等状态原本只被视作因个人意志脆弱、自制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差而造成的情绪问题。”这既是在我们的文化中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混为一谈的渊源之一,也显示出在社会道德层面,将该疾病症状认定为应该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的不负责任行为。这个观点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文献研究显示,抑郁症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弱点、意志薄弱的表现,是思想问题,是能力低下、缺乏意志、个人软弱的代名词,因此患有此疾病的患者应该感到羞耻。这是抑郁症病耻感的重要来源,而病耻感正是抑郁症患者讳疾忌医、缺乏依从性、预后不良的根源之一。

1951年帕森斯[12]在《社会系统》一书首提“病人角色”概念,在其社会理论中加入医学的功能分析,假定了患病并不是患者有意识或知情的选择,患病的结果本身超出了患者自身的控制能力,因此患者并不应该对自己的患病状态负责。 当代发展中的健康概念也进一步强调保有健康是个人、社区、社会和政府的共同职能。世界第一届健康促进大会1986年《渥太华宪章》明确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视频、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与平等。”[13]所以,导致疾病的原因也应该超越了个人的可控范围,是综合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综合作用的后果,归咎于个人、强加给个体道德耻感不是客观看待疾病的正确态度,也会形成因疾病无法及时治疗带来的巨大社会负担。

3.2 改善目前抑郁症隐喻不良影响的建议

在本次研究中,基于文献获取后研究的精度较高,我们将纳入的文献中对改良现状的建议也进行了系统整理。见表5。

表5 改善抑郁症隐喻的不良影响的措施

如上表所示,当前的研究文献已经充分意识到抑郁症的隐喻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提出系统的、多层次的改善措施。不过,每个措施若要得到落实,还需要更加明确的定位和细化的步骤。但因为这个部分不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没有进行进一步探讨。

4 结语

本次论文创作是一次有益的实践。既是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延伸,又是小组内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有益尝试。同时,我们探讨了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话题:抑郁症疾病隐喻的内容、不良影响及其治理,深化了我们对疾病隐喻、抑郁症等系列主题的认识。

假如没有隐喻,疾病就只是疾病本身。但既然疾病是人类的疾病,疾病是个人、社会和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那么疾病的隐喻就是客观存在、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通过这篇论文,我们希望能唤起读者对于疾病隐喻的思考,尤其是抑郁症的隐喻,进而在生活中能够客观而冷静地看待抑郁症。而作为医学生,我们更希望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面对每一个患者时,能够不仅仅关注到疾病,还必须去了解特定病患的身份、背景、价值观和文化偏好结合起来,完整地去理解和看待疾病对患者产生的意义,帮助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获得全身心的、对医学的认同。

猜你喜欢

隐喻文献疾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