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2019-01-25郑彩霞杨林青董水滢曹雪松
郑彩霞,杨林青,雷 盼,董水滢,曹雪松,李 涛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 710004,1652677537@qq.com)
据全国癌症统计显示[1],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1410万,其中超过660万新发病例系女性患者。女性生殖器官因其特定且活跃的生理功能,是肿瘤的好发部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致使妇科肿瘤发现率逐年增加且呈明显年轻化趋势[2]。尽管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然而肿瘤和手术的双重影响,给患者带来了明显的心理、精神创伤,并持续影响其后续的生活;同时,由于女性特质、母性天性、性行为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家庭及社会问题, 使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更具有敏感性和特殊性。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证明[3-4],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稳定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的炎症反应。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尝试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心理健康问题,重视患者术后的护理心理治疗改善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2016年1月-2018年3月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5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手术、彩超或病理检查确诊患有妇科肿瘤; ②预计生存期≥6个月; ③均处在于肿瘤放化疗期; ④排除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 ⑤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意识清醒,不具有过往精神疾病史; ⑥患者对此次观察持同意态度,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护理组31例,平均年龄25~74岁,平均(42±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13例,初中5例,小学5例。其中子宫肌瘤12例,子宫颈癌7例,卵巢恶性肿瘤8例,其他部位肿瘤4例;常规护理组27例,平均年龄24~69岁,平均(40±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12例,初中6例,小学4例。其中子宫肌瘤10例,子宫颈癌7例,卵巢恶性肿瘤5例,其他部位肿瘤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
如一般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等。在患者术后安返病房后,常规24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格监控患者饮食是否符合规定,体温是否正常、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无渗出、导尿管是否通畅及液体出入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1.2.2 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
①个性化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以耐心、和善的语气同其交流,消除患者抵触心理,使患者更易敞开心扉; 全面了解患者个人基础资料,如年龄、民族、教育背景、家庭情况、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病情的发展情况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民族、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心理情绪反应状况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
②健康教育:以良好的沟通技巧告知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以及与其治疗效果,通过详细向患者介绍所患疾病的治疗新进展及成功案例,以及科室治疗成功患者的亲自说法向患者展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针对并发症的处理措施。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与心理疏导之外,每周要进行一次集体化护理干预,其形式包括讲课、视频播放、集体讨论及自由发言等;讲课内容以抑郁、焦虑知识为主,向患者讲述发病的整个过程,在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同时开展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
③社会支持:开展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调整好家属的心理也会给患者的情绪带来积极的效果,使其认识到家人给予的温暖才是战胜疾病最强大的后援力量,家属对患者进行关怀、体贴和支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并且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
④行为训练:首先向患者解释采取行为训练的原因和目的,使其理解行为训练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指导做深呼吸,使自身处于一个舒适的体位,微闭双眼,跟着提示语做放松动作或肌肉渐渐松弛性锻炼,以达到放松的目的。指导患者训练每天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1.3 判定标准
1.3.1 心理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SAS及SDS均有 20个项目,总分<50分为无焦虑和抑郁,50~59分为轻微焦虑和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和抑郁,≥70 分为重度焦虑和抑郁。
1.3.2 生活质量。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存质量简表,其中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4个条目及自评总分,各领域得分越高,代表各领域生存质量越好。
1.3.3 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拟满意度评分表,根据得分总和规定:8~10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和小于6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经过对每位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通过SAS和SDS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分析得分,结果见表1,比较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心理护理组经过心理干预之后,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且比较心理护理组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有统计学差异,焦虑和抑郁状态较前减轻(P<0.01),而常规护理组由于没有特殊心理护理干预处理,患者焦虑状态没有显著改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以定期门诊复查及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及总体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通过采用本院自拟满意度评分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中非常满意20例,满意11例,不满意0例,其总满意度100%;而常规护理组中非常满意10例,满意10例,不满意7例,其总满意度74%。统计分析显示两组组中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非常满意率和不满意率以及总满意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分析
3.1 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的重要性
患者在面对疾病的重创时,机体会产生应激来维持健康平衡,但不适度应激反应使患者应对无效,整体平衡被打破,继而引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对于妇科肿瘤患者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明显有助于其负性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如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表明在妇科肿瘤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着促进作用;患者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的改善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如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在心理、社会及环境诸领域的生存质量均明显超过常规护理组患者,其原因可能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调节体内激素代谢紊乱,提高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有关。此外还发现心理护理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合理调整患者消极心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示一致的[5-8]。
3.2 心理护理在护理伦理中的具体体现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经从简单的技术操作向生物-社会-心理的全方位护理模式逐渐转变。妇科肿瘤疾病不仅引起患者月经不调、腹部肿块、压迫症状、内分泌失调等临床症状,而且会使患者面临器官摘除,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的风险,加上疾病和手术的创伤使其情绪不稳,心理脆弱,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也很敏感。负性情绪使患者身心处于一种较强的应激状态,降低机体抵抗力,影响疾病的预后及康复。护士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除此之外,护士应该注意妇科肿瘤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运用“白金法则”的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3.3 加强护士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促进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有效沟通的建立,个体化的健康指导,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的营造,有效的心理疏导,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的号召,不仅帮助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还促进护患间的彼此信任,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作为医护人员,在意识到心理护理重要性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及人文素养,努力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做好前瞻性护理的准备,针对性的干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4 总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心理护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焦虑、抑郁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调整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及重新融入家庭、社会。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个性化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更加全面的推广。当然本研究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诸如合理关联生化、超声、影像等微观指标与护理结局指标,深入探究心理护理改善调节内分泌机制等,希望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