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蕨类植物中蕨素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2019-01-25黄应正陈圣加刘建群舒积成

中成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类化合物羟基甲基

卢 健, 黄应正, 陈圣加, 刘建群, 舒积成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 南昌330004)

蕨类植物又名羊齿植物, 是一群具维管束的高等孢子植物, 为高等植物的一大类群, 大约有11 500 种, 广泛分布世界各地[1], 中国约有2 000 种, 其中许多种类为药用植物, 并且一些已列入《国家药典》, 如骨碎补、 海金沙、贯众、 凤尾草等[2]。 研究表明, 蕨类植物含有萜类、 黄酮、酚酸等多种成分, 萜类主要是二萜和倍半萜, 而具1H-茚-1-酮母核结构的蕨素类倍半萜为专属性成分。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该类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从多种蕨类植物中分离鉴定出大量新成分, 迄今已有151 种, 正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 秦波等[3-4]总结了从凤尾蕨科植物中分离到的部分蕨素类成分, 但目前未见对天然蕨素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 据此, 本研究对蕨类植物中报道的蕨素类成分进行整理, 对其结构类型及药理活性进行归纳, 以期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据文献统计,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蕨类植物(如凤尾蕨科、 裸子蕨科、 卤蕨科等) 中分离得到151 种蕨素类成分, 按母核骨架结构的碳原子数, 主要包括13 碳蕨素类、 14 碳蕨素类、 15 碳蕨素类、 蕨素二聚体类。

1.1 13 碳蕨素类 结构特征为1H-茚-1-酮母核骨架上只有13 个碳原子, C-2、 C-3 位均为亚甲基, 无甲基取代。 目前此类化合物数目极少, 仅在凤尾蕨科植物中分离得到mukagolactone (1)[5], 为三环结构, 由1H-茚-1-酮结构苯环上的2-羟乙基与邻位羧基(甲基氧化) 缩合而成的内酯, 结构见图1。

图1 mukagolactone 结构

1.2 14 碳蕨素类 结构特征为C-2、 C-5、 C-7 位分别有甲基取代, C-2 位甲基可出现α 或β 2 种构型; 羟基取代常见于C-2、 C-3、 C-13、 C-14 位, 但C-12 位羟基取代也有少量报道; C-3 位羟基有α 或β 2 种构型, 并且羟基取代在C-13 位形成的绝对构型(R/S) 在大多数文献中对此未进行确认。 另外, C-3、 C-14 位多见糖苷化, 并且主要为葡萄糖结构单元, C-14 可见乙酰基及硫酸根取代。目前报道此类成分共计81 种, 母核结构见图2, 具体结构见表1。

图2 14 碳蕨素类母核结构

表1 14 碳蕨素类化合物结构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1.3 15 碳蕨素类 结构特征为C-2 位有2 个甲基取代, 或C-2、 C-3 位分别有甲基取代, 从而形成15 碳母核结构。 C-2 位甲基、 C-3、 C-14 位常见羟基取代, 在C-9、 C-12、 C-13 位羟基取代有少量报道, 并且羟基取代在C-13 位形成的绝对构型(R/S) 在大多数文献中并未确认。 另外, C-2、 C-14 位多见糖苷化, 主要为葡萄糖单元结构, C-14 位还有乙酰基取代。 目前报道此类成分有65 种, 母核结构见图2~4, 具体结构见表2~4。

表2 15 碳蕨素类化合物结构(I 部分)

续表2

续表2

图3 15 碳蕨素类母核结构II

图4 15 碳蕨素类母核结构III

1.4 蕨素二聚体类 结构特征为两分子的单蕨素类结构通过碳骨架骈合形成二聚体。 此类结构报道仅5 个, 主要有2 种结构类型, 一类是2 个单蕨素通过C-2/C-3 形成四元环, 其结构母核为28 个碳; 另一类是通过蕨素C-2 与另一蕨素C-12 相连, 则其结构母核为27 个碳。 结构见表5。

表3 15 碳蕨素类化合物结构(II 部分)

表4 15 碳蕨素类化合物结构(III 部分)

表5 蕨素二聚体类化合物结构

2 药理活性

2.1 抗肿瘤活性 蕨素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表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性, 如Nord 等[29]从Granulobasidium vellereum 中分离得到Granuloinden B (75) 对Huh7 和MT4 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活性, IC50值分别为6.7 μmol/L 和0.15 μmol/L;Shu 等[17]从Pteris multifida 中 分 离 得 到 的 (2R, 3S) -acetylpterosin C (33)、 (2S, 3S) -acetylpterosin C (34)、(2R, 3R) -13-hydroxy- pterosin L 3-O-β-D-glucopyranoside(105) 和Chen 等[37]从Pteris ensiformis 中 分 离 得 到 的pterosin B ( 5 )、 ( 2R, 3R ) -pterosin L 3-O-β-Dglucopyranoside (111) 及Liu 等[47]从Pteris multifida 中分离得到bimutipterosins A (147)、 bimutipterosins B (148) 均对HL60 (人类白血病) 细胞有细胞毒活性, 其IC50值为3.7~35.7 μmol/L; Castillo 等[45]从Neotropical Bracken、 Pteridium Aquilinum 中分离得到的Ptaquiloside Z (142) 对丰年虾有细胞毒活性, 在24、 48 h 时IC50值分别为62.5、 7.8 μg/mL;Ge 等[26]从Pteris multifida 中分离得到multifidoside A(67)、multifidoside B (68)、 multifidoside C(69),其中67、 68 对HepG2 细 胞 有 细 胞 毒 活 性, IC50值 分 别 为 8.69、9.26 μmol/L,同时对K562 细胞有抑制作用, IC50值分别为10.63、 9.57 μmol/L[26]; Uddin 等[13]从Acrostichum aureum中分离得到(2S, 3S) -sulfated pterosin C (19) 对AGS 胃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 在24 h 对AGS 胃癌细胞的IC50值为23.9 μmol/L[13]; Kim 等[11]从Pteris multifida 根中分离得到的(2S, 3S) -pterosin C 3-O-β-D- [4′- (E) -caffeoyl] -glucopyranoside (15) 对HCT116 人结肠直肠癌细胞有抗增殖的活性, IC50值为(8.0±1.7) μmol/L, 进一步研究表明, 其抗增殖机制是诱导HCT116 人结肠直肠癌细胞凋亡。 此外, Ouyang 等[12]从Pteris multifida 中分离得到的dehydropterosin B (76)、 Murakami 等[20]从Pteris multifida 中分 离 得 到 (2S, 3S) -pterosin C 3-O-β-D-glucopyranoside(17) 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 和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 有很强的细胞毒活性, IC50值在4.27 ~14.63 μmol/L 之间。

2.2 杀虫 Takahashi 等[48]对蕨类植物中7 个化合物(2R) -pterosin B (2)、 (2S, 3S) -pterosin C 3-O-β-D-glucoside (17)、 pterosin E (35)、 pterosin S (53)、 (2S) -6- (2-chloroethyl) -2-hydroxymethyl-5,7-dimethylindan-1-one (73)、(2S, 3R) -setulosopterosin (74)、 onitin (128) 进行了抗利什曼活性研究, 它们分别来源于Onychium siliculosum、Pteris podophylla、 Pteris setuloso-costulata、 Pteris creica、 Pteris kiuschiuensis、 Histiopteris incisa、 Pteris wallichiana, IC50值分别为(16±1.1)、 (18±1.4)、 >100、 (23±1.6)、 >100、(67±2.2)、 (3.7±0.1) μg/mL, 表明128、 73、 2、 35、 17表现出很强的抗利什曼活性, 且在3-C 上连有糖苷化的17活性最强, 而74、 53 无活性。 利什曼原虫种疾病是由小咬果蝇传播的, 目前市面上治疗这种病的一线药物非常昂贵,且具有一定毒性, 蕨素类化合物可为相关新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2.3 抗糖尿病 以pterosin A (82) 为代表的多个蕨素类化合物作在治疗糖尿病(1 型、 2 型糖尿病) 方面均具有很强的活性, 显示出非常好的开发前景。 据报道, 此类化合物抗糖尿病的机制可能是促进葡萄糖摄取、 改善胰岛素抵抗、 增强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 磷酸化、 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40,52-55]。

2.4 抗炎 Yahara 等[49]发现抑制一种软骨细胞-特异性盐诱导激酶3 (Sik3) 能条件性基因修复患有骨关节炎和关节软骨增厚的小鼠, 同时还发现了一种可食用的蕨类化合物pterosin B (2) 作为Sik3 途径抑制剂。 研究显示, 小鼠无论是Sik3 缺失或关节内注射pterosin B (2) 均可抑制软骨细胞肥大, 保护软骨不受骨关节炎的影响。 Sik3 调节着着关节软骨的稳态, 是治疗骨关节炎的一个好方向,pterosin B (2) 作为候选治疗的一种化合物, 未来有待进一步探究。

2.5 抗结核 Chen 等[23]研究显示, Pteris ensiformis 中分离得到的(2S, 3S) -12- hydroxypterosin Q (52) 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 有抗结核活性, MIC 为6.25 μg/mL,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很好的化学物质基础。

2.6 止痉挛 Sheridan 等[50]从蕨类植物中得到的pterosin Z (117)、 acetylpterosin Z (118) 有平滑肌舒张活性, 以前者最强, EC50值为(1.3±0.1) ×10-6mol/L, 与真菌类大致相同[EC50= (2.9±1.6) ×10-6mol/L]。 构效关系显示,若在pterosin 结构中有1 个酚羟基和1 个衍生的二甲基基团时, 则活性降低。

2.7 降血脂 Pteris cretica 中分离到的 (2R, 3S) -5-hydroxymethylpterosin C (25)、 (2S, 3S) -pterosin C (13)对3T3-L1 脂肪细胞具有降血脂活性, 并且较阳性药黄连素更强, 其机制可能是该化合物通过氢键与LXRα 或LXRβ的残基结合激活肝X 受体 (LXRs), 从而降低甘油三酯[15]。

2.8 抗菌和抗病毒 pterosin B (2) 与山梨酸表现出了类似的抗菌活性, 并且pterosin O (43) 能抑制落叶松枯梢病菌和粗糙脉孢菌的生长[51]。 Shen 等[27]用半叶法证明了Nicotiana tabacum 中分离得到的nicosesquiterpene A (70)和nicosesquiterpene B (71) 有很强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率分别高达36.7%和45.6%, 均强于阳性对照。

3 结语

多数蕨类植物具有药用功效, 并且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 是重要植物资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作为该类植物中的主要特征性和专属性成分, 蕨素具有抗肿瘤、 抗糖尿病、 抗炎、 抗结核、 抗菌等活性, 近年来对其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探索是热点。

糖尿病为复杂的慢性病, 相关药物具有多种作用机制、通路和靶标。 随着临床治疗2 型糖尿病一线药物(如二甲双胍、 罗格列酮、 西格列汀等) 相继被证实是AMPK 激动剂, AMPK 作为药物筛选靶标是目前相关研究的共识。 蕨素类成分是AMPK 信号通路的激动剂, 可通过提高AMPK和Akt 活力、 减少Glut-4 的转运增加机体对糖的吸收、 增加PEPCK 表达抑制肝糖产生, 从而达到抗糖尿病的作用,并且无毒副作用[52-54]。 由此可见, 系统开展蕨类植物中蕨素类化学成分组成及作用机制研究, 对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类化合物羟基甲基
UIO-66热解ZrO2负载CoMoS对4-甲基酚的加氢脱氧性能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1,2,4-三甲基苯氧化制备2,3,5-三甲基苯醌的技术进展
化妆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安全风险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二硫去甲基卡波地那非的检测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3-叠氮甲基-3-甲基氧丁环均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