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探讨

2019-01-24王连晨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4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囊高位

王连晨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四川 会理 615100)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科疾病。此病主要是由患儿腹壁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此病患儿常会出现疝内容物嵌顿、坏死等情况。通常情况下,腹股沟疝患儿的腹股沟内环口越小,其发生疝内容物嵌顿、坏死的风险就越高。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段。为了分析对腹股沟疝患儿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笔者对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腹股沟疝患儿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腹股沟疝患儿纳入本研究。所选患儿均经临床检查被确诊患有单侧原发性腹股沟疝,其疝内容物均未发生坏死。这些患儿的家长均知晓本研究的实施方案,并同意参与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56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8例患儿中有男15例,女13例;其年龄在2~11岁之间,平均年龄(7.4±1.5)岁。对照组28例患儿中有男20例,女8例;其年龄在3~12岁之间,平均年龄(7.5±1.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术前8 h,对患儿患处的皮肤进行清洗消毒。在术前6 h,嘱咐患儿家长让患儿禁食禁水。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让其排空膀胱。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其下腹部做一个长度约2~4 cm的切口[1]。切开精索外筋膜,确定疝囊的位置。切开疝囊,使疝内容物充分暴露。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切除多余的疝囊。缝合切口,对切口进行消毒、贴敷等处理。为研究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术前,让患儿排空膀胱。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协助其取平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其脐上缘做一个5 mm长的纵切口,为其建立人工气腹,并将腹腔镜置入其腹腔内。将气腹内的压力控制在9 mmHg左右,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对腹腔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确定疝环的具体位置。在疝环体表投影处做长度为2 mm的切口,经此切口进针缝合疝环内口,并将缝线引出至腹腔外。对疝囊实施高位结扎,使用创口贴对切口处进行贴敷。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疼痛症状持续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在术后对两组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统计其切口感染、皮下血肿、阴囊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中的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手术的时间、术后疼痛症状持续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分组 例数 手术的时间(min) 术中的出血量(mL) 术后疼痛症状持续的时间(d) 术后住院的时间(d)研究组 28 20.83±4.72 2.81±1.23 0.89±0.22 3.05±0.39对照组 28 35.16±6.89 4.97±1.52 2.16±0.48 5.84±0.72 t值 14.859 9.567 20.829 29.82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1/28)〕低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797,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2.3 两组患儿病情复发率的对比

在随访期间,研究组患儿中有1例患儿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3.57%(1/28);对照组患儿中有5例患儿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17.86%(5/28);研究组患儿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792,P<0.05)。

3 讨论

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锁是引发小儿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之一。存在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锁的患儿其腹腔内容物或腹膜滑液疝常会进入到鞘状突内,从而导致其发生腹股沟疝。有研究指出,罹患腹股沟疝可严重影响患儿生殖器官的发育,导致其发生肠梗阻、肠管坏死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1岁以内的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锁患儿其鞘状突存在自行闭锁的可能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鞘状突自行闭锁的可能性会逐渐降低。因此,临床上应及时对1岁以上的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锁所致腹股沟疝患儿实施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临床研究发现,接受非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常会发生疝内容物嵌顿等并发症,从而可严重影响其治疗的效果。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和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均为临床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常用术式[3]。这两种手术的治疗原理相同。但进行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需要对患儿的腹股沟管进行分离,容易对其腹股沟管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用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存在创伤大、患儿术后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包括阴囊肿胀、切口感染、皮下血肿、精索静脉及输精管损伤等)的发生率高等缺点[4]。在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过程中,施术者可在腹腔镜的引导下绕过患儿的腹股沟管对其疝囊进行高位结扎,从而可减少对其腹股沟管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刘波[5]在临床研究中指出,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患儿术后恢复快、疼痛症状轻等优点。为了进一步分析对腹股沟疝患儿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笔者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腹股沟疝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手术的时间、术后疼痛症状持续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说明,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可有效地减少患儿术中的出血量,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症状,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促进其康复。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随访期间,研究组患儿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说明,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可有效地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疝患儿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囊高位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1~2月煤炭价格高位震荡 未来仍存较强支撑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高位算起更方便
牛肉价格居高位 挖潜提升自给力
短期内麦价或高位趋稳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