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2019-01-24罗建英
张 静,罗建英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随着2014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的颁发,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申办大型体育赛事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并以此推动城市的发展。本文研究的大型体育赛事是指以赛事组委会为生产者,以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劳动和各类运动设备等资本为投入品,生产可供人们观赏的各类人体运动的动作组合产品及其延伸产品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大型生产活动,包括国家级各类综合性运动会和洲际、世界性的各类综合性运动会或由世界体育组织举办的有较大影响的单行赛事等[1]。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创建城市品牌的最佳途径。学术界关于“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探讨也愈加成为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城市学甚至是政治学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2010年以后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梳理、归类,试图找出近几年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并对目前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查阅文献可知,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本文从这四个维度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述。
1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研究现状
1.1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经济发展而言是把双刃剑,即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又会为其带来不可规避的负面影响。学者们主要从城市投资、旅游、产业结构和就业等方面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做了研究。
1.1.1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投资影响。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投资影响进行了研究。学者温阳、王涛、顿晓明等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温阳(2017)以上海国际网球公开赛为例,运用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了上海国际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网球大师杯赛拉动上海市相关产业经济增长高达2.49亿人民币,对各产业经济投资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2]。顿晓明(2017)以“马拉松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为研究对象,选取全国59个城市作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析法对马拉松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指出: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行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且其推动作用随着城市自然禀赋和综合经济实力的上升而增强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3]。王涛(2017)以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间的影响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做了分析研究。数据显示,北京从 2003 年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对奥运会的筹备投资逐年增加,2005 年的投资增长比甚至达到了 57%。奥运会的成功申办极大的带动了北京的投资力度,促进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4]。蒋涛(2011)运用文献资料法、类比分析及对比分析法,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济南第十一届全运会以及日照国际帆船锦标赛进行了研究。指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城市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形成区域经济投资高潮,增加了投资力度与广度,使城市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5]。学者李凡、刘良安等运用规范研究范式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李凡(2016)、刘良安(2017)分别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促进城市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投资力度,从而进一步增强城市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6,7]。
学者杨蕾(2012)结合中外体育赛事运作案例,详细探讨了大型体育赛事为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认为,近年来大型体育赛事规模不断扩大,举办成本越来越高,政府除了投资赛事运作成本,还需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修建体育场馆,而由于赛事的空间性和长期性,短期内政府收益并不明显,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大,甚至背负巨额债务[8]。孟令刚、李颖川(2014)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及实地考察法对北京市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政府资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指出由于对体育赛事的资助目标、资助额度不明确,对赛事各方面成本投入及收益来源均缺乏科学的评估,导致政府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收益率极低,成本回收困难,从而给当地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9]。
1.1.2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影响进行了研究。学者周晓丽、马小明、马洁等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周晓丽、马小明(2017)以国际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分析法分别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对青海旅游收入影响以及马拉松赛对兰州旅游收入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通过数据整理及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得出结论: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增加旅游吸引力、扩大客源市场、为城市旅游注入新鲜血液,助推旅游业发展[10]。马洁(2013)运用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上海F1 大奖赛中国站为例,探讨了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的影响。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为城市旅游空间增添新的旅游节点,改善旅游节点基础设施,优化旅游节点空间结构,进一步提升旅游空间形象[11]。另外,学者庞徐薇、高文倩(2011)运用规范研究范式,以上海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互动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其中指出举办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丰富城市旅游资源、增加客流量及外汇收入,升级旅游景点硬件设施、提升旅游营销、管理方面软实力,优化旅游资源季节分配等[12]。
学者杨蕾(2012)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案例分析法在肯定大型体育赛事为旅游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又对其带来的经济负面影响做了分析,认为赛事举办期间城市会出现“挤出效应”,即常规游客甚至当地居民因赛事举办地的物价上涨、交通堵塞等问题而取消或避开到该城市的旅行,造成消费损失这一现象。此外,为了接待赛事期间游客而增设的酒店、旅游设施等会随着赛事的结束而遭到闲置浪费[8]。
1.1.3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产业结构、就业的影响。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学者潘声东、王涛等运用实证研究范式对其进行了分析。潘声东(2015)运用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法,以GDP、产业结构、基础建设、旅游人数、收入和就业岗位等为参考变量,分析了沈阳市第十二届全运会对沈阳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全运会从申办到成功举办对沈阳经济产业结构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此期间共提供将近100万个长期或短期就业岗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等[13]。王涛(2017)以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发展影响做了研究。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拥有酒店458家,共有84 812间客房,到2008年,增加到酒店800家,拥有130 000间客房。此过程极大地推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又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5]。另外,田静、徐成立(2012)运用规范研究范式,以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机制,指出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非农就业比例增加,拉动第二产业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制造业发展,同时带动第三产业[14]。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能够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等等;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压力、物价房价上涨对人们生活带来经济负担、各种安全保障给政府带来财政负担等方面。但学者们在考虑赛事经济效益时仅考虑了收益而未考虑成本投入。且研究主要集中在正面的经济影响而对负面影响总是一带而过,未能够深入探讨及提出实用性对策。
1.2 大型体育赛事对社会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社会的影响涉及面较广,学者们主要从城市形象、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三个方面对其做了不同研究。
1.2.1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的影响。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学者汪轶群(2017)运用实证研究范式,以国际体育赛事对黄山市城市形象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从感知、视觉和行为三个维度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黄山市的城市形象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指出:黄山市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对黄山市的城市形象的提升是积极的,不仅促进了黄山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建设和保护力度,还丰富了黄山市的城市内涵,扩大了黄山市的知名度。促进了黄山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黄山市居民综合素质,同时带动黄山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政府的治理与监督能力[15]。学者郭延龙、田静、黄海燕等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规范研究。郭延龙、罗建英(2013)从市民、企业、政府三个方面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行为形象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体育赛事有利于提升市民在赛事中规范、得体的观看比赛和在赛后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还能培养出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也做到规范、文明做事的态度。可以短期内影响和提升企业的形象。且政府的支持有助于加强政府与居民的沟通,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16]。田静、徐成立(2012)以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从视觉、感知和行为三个角度分别阐述大型体育赛事对提高城市形象的作用:合理的体育场馆分布和配套设施建设能够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功能形象,进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视觉形象;城市公共秩序、特有文化、志愿者服务水平、人民道德素养等的提高均有助于提升其感知形象。政府和市民均能够改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形成文明的社会风貌和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提高城市行为形象[13]。黄海燕(2010)从体育赛事概念、体育赛事是否一定能够推动城市发展、体育赛事的城市发展影响以及体育赛事有效推动城市发展保障等方面对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指出体育赛事对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形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大量媒体报道、城市直接的广告宣传、赛事观众口碑效应以及间接知情者的形象传播四种途径实现。且体育赛事的聚焦性特征在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17]。
1.2.2 大型体育赛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温阳(2017)在讨论上海国际网球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时指出,随着赛事的不断推进,上海市经常打网球的(每周1~2次)市民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2007年已达60多万,有效带动了网球的普及以及市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有效提升市民参加体育积极性,培养待人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和规范以及在工作中勇于竞争和超越自我的品质[2]。方娜(2012)以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社会文明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从城市社会风气、社会秩序、社会服务等方面对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文明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指出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使得城市社会公德提高、市民行为举止更加文明礼貌、生活方式更加积极向上、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社会服务工作更加亲民、市民与政府沟通更加方便、社会环境得到改善等等[18]。学者王涛(2017)、田静、徐成立(2012)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素质、增强居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且进一步提升体育与市民生活融合度等[5,13]。
1.2.3 大型体育赛事引起的社会问题。大部分学者运用规范研究范式对大型体育赛事引起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学者董丽丽、田静(2014)认为,在各个城市热火朝天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背后隐藏着不可规避的负面问题:执政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在未进行赛事评估的情况下夸大事件的积极效应和重要性,盲目办赛,以至赛事效果不理想;同时设施场地工程项目质量低下,产生一批“豆腐渣工程”危害人民群众利益和安全,造成国家集体资产损失浪费[19]。学者方娜(2012)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市民角度对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做了梳理。认为赛前赛后市民的心理和行为存在落差;赛事期间交通秩序受到影响;市民的体育精神容易被金牌效应误导等等[18]。学者杨蕾(2012)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案例分析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做了详细的探讨,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在媒体关注度极高的情况下,主办地任何负面新闻都有可能被放大并迅速传播,导致城市名誉受损,破坏城市形象;赛事举办期间,短期人流较大,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同时也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赛后场馆的荒废造成资源浪费且给政府带来财政负担等等[8]。
以上研究可知,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城市形象,改善社会风气,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增近政府与公民交流等等。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易滋生社会腐败现象,场馆建筑质量低劣,危害人民群众利益与安全并导致国家集体资产损失等。大部分学者仍是运用逻辑分析法,较少运用实证研究给出数据支持。
1.3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环境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环境影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借助赛事举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会不可避免地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现有研究主要涉及环境建设环境破坏两方面。
1.3.1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影响。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学者温阳、卓明川、林晓主要用了实证研究范式。卓明川、林晓(2017)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环境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广州在筹备亚运会期间政府共投资15亿元用于污水治理、绿化、广场等城市环境建设。相关数据显示,亚运会期间广州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6%[20]。温阳(2017)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对场馆要求比较严格,城市体育场馆设施的更新会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借助赛事促进城市环境整治,为公众提供一个美丽、清洁、舒适的竞赛环境和生活环境[2]。学者于萌(2013)则运用规范研究范式从赛事申办前、筹备、举办以及举办后四个阶段对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环境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在申办前城市会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检和集中治理,改善空气质量;赛事筹备时政府会向民众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场馆建设时会从选址规划、科学施工等方面来控制对环境的破坏;举办过程中则倡导“绿色出行”及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借大型体育赛事影响之东风,最大限度地宣传生态环保的理念,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21]。
1.3.2 大型体育赛事引起的环境破坏。在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环境负面影响时大部分学者运用了规范研究范式。于萌(2013)、孙媛、纪文清(2015)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在肯定大型体育赛事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做出贡献的同时,详细分析了在此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破坏:筹备期场馆的建设消耗大量的城市非再生资源和自然资源,原生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的流失造成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危机;举办期间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不仅对承办城市资源的需求增多,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气、废水等对城市生态环境有害的垃圾,并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压力;赛后对永久性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维护耗资较大,一些特殊性建筑很难进行再度的开发和利用,造成场馆和土地资源浪费等[21,22]。
综上研究可以看出,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环境影响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主要有:促进城市环境整治,改善城市环境绿化,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等。负面影响主要有:消耗大量非再生资源及自然资源,大量植被、土壤被占用,赛后场馆的经营不善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等。大多数学者仍是运用规范研究范式,较少学者运用实证分析。对正面研究较多、负面研究涉及较少。
1.4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在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时大部分学者运用了规范研究范式。学者余阿荣(2017)、章翔(2014)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城市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媒体关注度来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和建筑文化,而城市良好的文化环境也能增加城市获得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竞争力、能提升民众对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的关注度和为大型体育赛事营造良好的赛场环境等[23,24]。学者邱婷(2016)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肯定了大型体育赛事在打造城市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城市个性靓丽标识、促进城市多元文化融合共生、促成城市文化旅游耦合契机、城市历史脉络的发散延续、城市文化生态的继承演进和形成城市文化功能区的孵化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25]。宋兆峰、罗建英(2011)、李有强(2012)等学者运用文献资料法、演绎逻辑法分别从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影响做了详细研究,物质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体育场馆、会徽、火炬、奖牌等的设计会充分考虑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改善环境、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带动其他产业等。精神文化的影响体现在:竞赛的可观赏性会吸引大量观众观看比赛,而竞争性又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培养人们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促进人们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制度文化的影响体现在:赛事的组织运营管理、安全预案、服务保障、安全管理等体育管理制度将促进举办城市的赛事制度完善。比如,北京奥运会以后国务院就相继发布了《彩票管理条例》和《全民健身条例》两部行政法规等[1,26]。
从已有研究可知,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促进地区文化交流、弘扬并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培养人们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完善赛事制度等。目前已有研究较少涉及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的影响,研究基础较薄弱,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 已有研究的不足
综上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范式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做了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更好地利用赛事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仍存在着尚可改进的地方。
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方法单一,从已有研究看,大部分学者主要运用逻辑分析法讨论了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影响,缺乏理论依据,大多泛泛而谈。仅有的运用实证研究的几篇文献其研究方法也不够规范,比如在运用问卷调查法时,问卷调查表的制定必须依托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必须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方可进行大量发放。但从已有研究可知,大部分学者仅简单介绍其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对问卷调查表制定的理论依托与信、效度检验结果均未交代清楚,以至问卷调查表制定时问题设置较为随意,欠缺规范性与系统性,数据缺乏真实性。
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某一现象的目的不单是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寻找问题来源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从上述研究可知,众多学者仅简单的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视角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做了分析,并提出了泛泛的、形式化的意见,缺乏对其作用机理的探讨,使得研究内容缺乏深度与广度。
3 未来研究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如何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将长期成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热点。笔者结合当前形势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供同仁们参考:①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涉及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研究内容相对繁琐。如何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使得研究更有效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②2017年全中国约有498万人次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全国赛事总场次1 102场,认证赛事256场。人民群众对体育赛事需求日益增多,各个城市争相通过引进大型体育赛事来满足人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丰富其业余生活。什么样的赛事能够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体育赛事又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满意度?大型体育赛事与人民幸福生活关系及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是未来研究方向。③并不是所有赛事项目都能够吻合当地城市社会文化环境特征,不同城市的体育赛事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对体育赛事的价值观。因此,城市如何营造体育赛事社会文化环境以吸引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赛事项目是进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