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航标维护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2019-01-24杨昊敖自栋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航标处
◎ 杨昊 敖自栋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航标处
沿海城市的发展对港口和航运有着严重的依赖,而航运的效率与航标管理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港口船舶流量剧增,水域通行效率下降,航标的助航作用日益突显。在新形势下,航标维护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对航标管理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相关部门对辖区航标管理机构的航海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航标维护模式的调整与优化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1.我国航标维护管理现状分析
在航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其维护管理也受到了各大港口和航道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其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从航运效率来看,航标管理不善成为重要原因之一,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改进。
1.1 航标维护管理规范性不足
尽管近年来受到航运压力的影响,有关部门已在航标基础设施建议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也提出了建立全方位、立体化航海体系的长远发展目标[1],但海上资源的不断开发使航运港口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航标的布局难度越来越大,相关部门的航标管理往往高度依赖于个人经验,局限性非常强。这需要我国及时研究并提出航标维护管理规范,对内河航标和海区航标进行高效管理,通过规范化管理手段提高我国水域助航服务水平。
1.2 航标维护技术水平不高
航标用于引导海上交通的有序进行,因此其对技术要求较高,但我国在航标维护管理的技术水平上还很难完全满足海区的运输保障要求,尤其是在航标船舶配置、基层航标站建设、应急反应基底、航标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其问题表现和尤为明显。例如航标船舶的配置已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水上交通运输要求,甚至在许多港口和近海口岸区域,航标船已经十分陈旧,在功能和性能上都已经无法发挥交通引导作用。在海区的航标技术水平上,许多航标抗风能力不足,稳定性不够,基层航标站点规划不合理,使航标整体管理水平长期无法得到提高。
2.航标维护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2.1 航标维护管理的目标
航标维护管理是当前我国各大港口和内河航道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航标维护管理模式的构建要与全国不同海区和航道的航标管理相适应,同时考虑水上应急的需要。由于航标系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因此它需要与其它各类电子系统或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例如AIS导航系统、海上交通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等,因而需要具备较高的兼容性。为了提高航标管理信息的一致性,提高数据分析和汇总的效率,不同的航标管理单位应提供格式统一的报表。另外,航标维护管理应保证航标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2 航标维护管理原则
新形势下的航标维护管理必须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解决传统航标管理的难题。航标维护管理应遵守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高效性的原则,兼顾内业生产和外业作业的需要,做好科学准确的维护管理计划。航标管理信息系统还应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可以较方便地与其它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发挥出更大范围的作用。本文建立的航标维护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3.航标维护管理模式研究
航标的维护管理是一个涉及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性工程,它是航标维护需求、年度维护计划、月度维护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采购计划、库存管理、成本管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有机结合,通过一定的逻辑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套符合新形势的航标维护管理模式。
3.1 航标维护需求
航标维护应以需求为驱动,因此新形势下的航标维护管理模式应以年度维护需求为入口,以维护成本、保养要求、标准规范要求、合同任务等信息为基础,最终制定出一份满足各方要求的年度维护需求清单,作为航标管理部门开展内外业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维护需求可按外业作业和内业生产来进行分类,即航标的保养维护和相关器材修理。
3.2 年度维护计划
以维护需求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航标维护管理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成本预算应作为航标维护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成本可以通过维护维修过程中需要消耗的物资、器材、设备等直接与间接的费用来估算。与维护管理需求相适应,维护管理计划也应按外业作业和内业生产两方面来制定。尽管维护需求是维护计划的参考,但如果计划无法满足需求时,也可以对维护需求进行恰当调整。
3.3 月度维护计划
另一方面,应根据年度维护计划制定更加详细的月度维修计划,以提高计划的可操作性。同样,当月度计划无法满足年度要求的时候,也可以反向失去年度维护计划进行调整,因为年度计划仅仅是一个指导性计划,真正需要实施的仍以月度计划为主体。为了提高可行性,月度计划要充分考虑生产设备、车船设备、物资器材等的技术状态和库存情况,尤其是要关注是否受到临时性任务的影响。航标管理部门还可以根据需求,将月度维护计划进一步细化为周维护计划。
3.4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是维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航标物料清单和库存情况来确定。物料需求计划应按照年度需求和月度需求来制定,如果航标管理部门制定了周维护计划,还要相应制定周物料需求计划。提前准备好充足的物料,是保障航标顺利投入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
3.5 物料采购计划
物料需求就是航标维护管理过程中对各类物资提出的需求,这些需求最终要通过采购来实现。采购计划实施的前提是物料计划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并且当前的物料需求计划已经过审核。审核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前的物料需求计划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
3.6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各类计划的制定与计划实施之间的衔接环节,一方面,内业生产和外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器材在使用完成后,应及时回收入库,并记录其库存状态和使用情况。对于损坏的设备或器材,应做好维护管理计划。另一方面,当内业生产和外业生产需求用到某些设备器材时,应填写申领单进行人领用,做好出库记录。因此,库存管理必须对接好物料消耗和物料采购两方面的工作。
3.7 成本管理
航标维护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预算两种形式,其中成本核算以记录的数据为依据,它由航标维护过程中涉及的每一笔物资、器材的消耗和费用支出组成。成本预算则是对未来一段时期所需成本的估计,它需要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不但包含各类与航标维修直接相关的费用,还包括航标器材、燃油、油漆的消耗等间接形式的费用。构建海区航标维护标准体系,才能解决当前航标维护管理方面的各种难题。海区航标维护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现场巡查、航标遥控跟踪监测等内容,现场巡检的前期准备、现场维护、数据记录、问题解决,以及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中的数据传输链路、数据采集终端、数据监控管理等工作,都将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并以标准的形式确立下来,为航标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下,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未来航标维护管理的重点发展方向。不难预见,航标目前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先进的航标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航标维护管理的高度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航标维护管理模式演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驱动力。
5.结语
在新形势下,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航标的维护管理将是一个常新的课题。本文构建的航标维护管理体系充分考虑了我国当前的航标管理现状,并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航标管理发展需要,因而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4.航标维护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发展和水域通航的压力下,我国航标维护管理模式实现标准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为只有
[1]贾世娜,韩依潼.我国航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运管理,2017,39(9):29-32.
[2]王永利,刘承旭.关于航标管理转型升级的思考[J].珠江水运,2017(14):78-79.
[3]王琦,陈俊生.海区航标维护模式发展趋势[J].中国标准化,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