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名邑——扬州

2019-01-23王杰

银潮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运河隋炀帝运河

文/图>>>王杰

瘦西湖夜色

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长,了解这座城市,就要从古运河开始。

扬州城北有一条不太宽的河,河的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在河畔有一块石碑,上书“古邗沟”,这即为古运河的开篇之河。

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运送军需补给,开凿了由长江连接淮水的运河水道——邗沟,这是运河最早的雏形。扬州最早的建城史和邗沟的开凿时间是连在一起的。《春秋左传》记载:“哀公九年(鲁国最后一个国君鲁哀公在位的第九年,即公元前486年,距今2505年——编者注)秋,吴城邗,沟通江、淮。”邗沟的开凿和邗城的建筑,奠定了一座城市。邗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扬州自然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运河城。汉吴王刘濞在里开山煮盐,从而使得“广陵大镇富甲天下”,人们怀揣着人生的梦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无数文人墨客千百年来不厌其烦地赞美扬州,留下了多少绝唱。

是谁使古代扬州从蛮荒变得殷实富强的呢?汉吴王刘濞统治扬州,致力于发展经济,使吴国成为西汉初期各诸侯国中最富强的一个。吴国经济富庶,百姓不用交赋税,因此,吴王刘濞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免除农业税的统治者。

刘濞在夫差后继续开凿邗沟,通向滨海,在滨海平原煮海为盐,发展盐业,因吴王刘濞要将滨海的盐运往扬州,再从扬州转售全国各地,就从湾头为起点开凿运盐河,即从扬州茱萸湾到海陵仓、再到海安如皋的运盐河,这条河的开挖大大地促进了扬州的盐业发展和盐运的兴盛。因当时的两淮盐场所产的盐,都经此河运往扬州府,使得扬州商贾云集。两淮盐场也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产量最丰富的盐场。

扬州“小秦淮河”

瘦西湖

个园雪景

隋炀帝开挖京杭运河,为扬州历史上第二次兴盛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淮北、河南百姓百万余人开通济渠,又征淮南十余万人疏浚邗沟。不到半年,通济渠、邗沟疏浚工程竣工,一条水上大动脉延绵千里,沟通五大河流,将京都咸阳和长江下游的扬州系于两端。

隋炀帝为何要开挖京杭大运河?当时,大江、大河都是东西向流动,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十分必要。隋代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在北方,南方江淮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北方城市所需要的物资,特别是粮食,有很大部分都依靠江淮供应。只有利用水道,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隋炀帝开挖运河为当世人所怨,但它沟通南北五大水系,促成了四通八达的河道网络,其为后世百姓带来了长远利益,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他的《汴河怀古》(之二)中表达了为后人称许的公允之见: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运河不仅便利了南来北往的商贸交通,更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喜爱走南闯北的文人墨客在行舟旅程中吟下曲曲诗词,记述他们的见闻感受。当年,隋炀帝下令在运河两岸栽植柳树。柳树既可以遮阴,又可美化沿河景色。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一诗中,描述了隋堤柳廊的盛景: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江南的富庶开始向北方扩散,扬州成了当时的必经之地。当时中央财政收入和物资主要来源地在江淮和东南地区,而运河在这里与长江交集,通江达海的扬州成了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也成就了扬州在唐代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文昌阁

何园

曲江公园

古运河夜景

猜你喜欢

古运河隋炀帝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扬州市古运河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大运河镇江段文化旅游建设研究
悠悠运河水 款款孟渎情
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设施设计研究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隋朝“江都之变”风云
运河博物馆: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