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蚌埠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优化

2019-01-22卓玥

山东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

卓玥

摘 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在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背景下,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提升育人效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蚌埠红色文化的弘扬应该借助全媒体的力量,从传播氛围、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關键词:蚌埠红色文化;全媒体;传播

文化与传播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文化只有在广泛的传播中才能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蚌埠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它的发展必然也离不开传播。全媒体时代,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和媒介形态不断“融合”,实现了跨地域、跨终端的信息传播,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1]。这就要求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必须适应全媒体的发展趋势,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让蚌埠红色文化在全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蚌埠红色文化

蚌埠是安徽北部和淮河流域的中心城市,文化古迹众多,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以前的双墩遗址,其中红色文化是蚌埠文化内涵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红色文化是蚌埠文化内涵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义上的红色文化是物化形态的红色文化和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的总和。物化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革命遗址、历史资料等,它是红色文化的外显部分。目前蚌埠的革命遗址约有62处[2],类别十分丰富,既包括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旧址,如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也包括名人故居,如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还包括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如于圩烈士陵园、建桥烈士纪念碑等。这些革命遗址都是蚌埠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年代追求民族独立和复兴、人民自由和幸福的历史见证,是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包括革命精神、优良传统等方面,它是红色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回溯蚌埠的地方革命史,大革命时期,安徽第一个由产业工人组成的党组织在蚌埠成立;土地革命时期,五河县的石梁河农民暴动建立了安徽东北地区第一支革命武装;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四纵队开辟了淮上抗日根据地,吹响了蚌埠儿女抗日斗争的号角;解放战争时期,蚌埠不仅是淮海战役的南线主战场也是渡江支前的重要基地[3]……正是在蚌埠先烈们伟大的革命实践中,诞生了以淮海战役精神、渡江支前精神为代表的蚌埠红色精神。

二、运用全媒体传播蚌埠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2016年10月,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把蚌埠建设成为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准颁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指出要发挥蚌埠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媒体时代下,传播蚌埠红色文化对于加快蚌埠“两个中心”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座美好的城市什么都可以缺少,唯独不能缺少精神。”[4]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是指基于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生命力、吸引力、号召力和竞争力。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在统一思想意识、整合群众力量、吸引投资、打响城市知名度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蚌埠的红色文化既是蚌埠先烈们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下蚌埠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它具有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既能反映蚌埠的人文历史又能体现蚌埠的人文品格,是蚌埠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媒体时代加强对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利于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蚌埠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为蚌埠加快“两个中心”的建设提供文化引领。

(二)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5]乡村振兴是蚌埠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可以作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蚌埠目前许多红色文化遗址都处于乡村地区,比如燕山乡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龙亢镇的新四军淮上办事处纪念馆、申集镇的于圩烈士陵园……它们有的毗邻生态园、有的毗邻风景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宜人。全媒体时代下,我市应该强化资源整合,将红色文化、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绿色文化等结合起来,寓红色基因教育于文化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创新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又可以促进蚌埠的红色资源向经济产值的转变,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另外,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可以激发出乡村地区人们的奋斗意识,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三)提升育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6],蚌埠要加快“两个中心”的建设就必须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蚌埠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蚌埠红色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一种带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地域文化,它所蕴含的信仰忠诚、不畏艰险等价值观念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核,可以说蚌埠的红色文化就是一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教材。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打破了红色文化实物形式的“静态化”展陈方式,它不仅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融合起来,还可以利用虚拟空间技术生成逼真的三维虚拟场景,形成“跨越时空”的感觉,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先烈们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

全媒体传播呈现传播主题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扁平化和传播效果最大化等特点。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去重新审视红色文化的传播,在传统传播模式被颠覆的全媒体时代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播形势面临困境

由于蚌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时间比较晚,一些红色文化遗址至今还没有纳入遗产名录,这就导致了这些红色文化遗址资金缺乏、宣传不力,不为普通市民所知。此外,蚌埠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却呈现出碎片化的分布,一些文献、手稿、图片被分散在各个纪念馆、博物馆之中,整体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主题串联线和核心聚集区,使得人们难以从历史整体的角度来感知和把握蚌埠的红色文化。

(二)传播主体的专业素质不高

没有人的创造就没有文化的产生,同样,没有人的参与就没有文化的传播。在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传播主体的专业素质问题。随着以“媒介融合”为特点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又增加了新的传播方式,这就需要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来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所谓“红”就是懂得蚌埠的红色历史、了解蚌埠红色文化的精髓;所謂“专”就是既能运用新媒体技术又能实现技术应用的共融互通。然而,目前无论是蚌埠的科研机构还是红色景区,这样又“红”又“专”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就导致了全媒体时代蚌埠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不足。

(三)传播客体认同弱化,信仰缺失

当代大学生是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受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7],由于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存在有所差异,一些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已经是“过时的”和“落伍的”,不能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此外,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实现其文化霸权,利用技术、资本等方面的优势不断互联网空间内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信息传播高速化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给了“灰色文化”以可乘之机。近年来,作为“网生代”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在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出之下,越来越把日常的关注点聚焦于流行文化之上,对红色文化的接受和学习缺乏动力,虽然一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在蚌埠这片热土,但是对蚌埠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沿革“不熟悉”、“不了解”、“不认同”。

(四)传播内容同质化,缺乏吸引力

目前蚌埠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讲述蚌埠的革命历史;二是介绍蚌埠一些党政机关单位参与红色活动的情况。在对蚌埠革命历史进行传播时,传播内容多是来源于对史料的照搬照抄,没有与现实生活进行衔接,缺失时代特色,无法引起新时代受众的了解和阅读兴趣;而在对党政机关参与的红色活动进行传播时,传播内容就更是对党媒报道的简单重复,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致使一些受众尤其是年轻的受众觉得红色文化空洞无物、脱离现实,进而产生对红色文化的逆反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

(五)传播渠道单一老化,创新不足

立体化、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如雨后春笋一般,令人应接不暇。全媒体时代必须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文化传播,否则就会使传播呈现出滞后性。然而,目前蚌埠红色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仍然是依靠党政机关报纸、固定电视节目等传统大众传媒,而类似于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微视频等微传播渠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传播渠道创新的不足,势必削弱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从而影响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全媒体时代蚌埠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优化

全媒体时代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路径优化,使得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打牢传播基础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文化资源本体,加强对“有形”和“无形”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前提和基础。蚌埠目前仍然存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不力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一些位于三县的革命遗址至今还处于无人管理的自然状态。[8]对此,首先应该正本清源,从市级层面成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小组,出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实施方案,目前《蚌埠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其次,应该“摸清家底”,完善红色文化资源的定期排查工作,争取将红色文化遗址纳入遗产保护名录,提升保护级别,对于濒危的珍贵红色文化要积极抢修;第三,可以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探索出台专门的蚌埠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规,使蚌埠的红色遗存走上法治化保护轨道。

(二)激发公众参与意识,营造传播氛围

全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员媒体”,所谓“全员”就是主体尺度的突破,从“一对多”的传播变成了“多对多”的传播,从“中心式架构”变成了“参与式架构”。全媒体时代下,要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就要打破官方主导式的红色文化宣教模式,充分发挥“全员”的作用,让每一个喜欢和了解红色文化的个体都可以借助现代通讯技术的平台参与其中,制作红色微文化,并通过朋友圈、QQ群等人际传播的方式主动辐射出去,拓展全媒体的传播渠道,形成人人传播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可能会导致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不够严谨,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激进的思想,这就需要政府进行一定的监督和引导。

(三)发挥高校智库作用,提高传播主体的素质

全媒体时代下,传播蚌埠红色文化,人才是关键,这就要发挥好驻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蚌埠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位于全省第二,科教资源十分丰富,这就为蚌埠红色文化传播主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从市级层面上对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纪念馆等进行有效整合,成立专门的蚌埠红色文化研究机构,搜集蚌埠红色文化的相关资料、总结蚌埠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其次,研究机构要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开设蚌埠红色文化的相关讲座和课程,使得传播主体既懂蚌埠红色故事又懂蚌埠红色历史,既懂蚌埠革命遗址又懂蚌埠革命精神;再次,全媒体时代下的蚌埠红色文化传播主体,除了需要懂得蚌埠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熟练掌握新媒体传播的应用知识,这就需要相关高校开设信息技术、媒介素养等培训课程,提高传播主体的新媒体技术水平和处理媒介信息的能力,进而把新媒体和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进一步提升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四)“三个课堂”协同发力,加强传播客体的认知能力

在接受红色文化的客体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群体是高校大学生。全媒体时代下,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的融合的更加深入,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持续营造红色传播的拟态环境,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政府、学校、社区的多方联动、立体配合,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理论水平和媒介素养,使其增加对各种文化的辨析能力,自觉抵御网络空间中弥散的灰色文化,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具体而言,就是要发挥好“三个课堂”的作用:“第一课堂”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蚌埠的红色文化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中,寻找蚌埠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点,发挥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蚌埠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第二课堂”即是校园文化,要将蚌埠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红色文化的机会,比如可以在教室和校园文化宣传栏中悬挂、张贴介绍蚌埠革命英雄的事迹简介,让学生随时感受到蚌埠红色文化的内涵,增强对蚌埠红色文化的认同感;“第三课堂”即是社会实践,要促使学校与地方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创新红色教育的实践形式,深入蚌埠的革命遗址和纪念馆之中,切实感受红色精神,获得关于红色文化的感性经验,从而增强理论知识的说服力[9]。

(五)打造新时代蚌埠品牌,提高传播内容的吸引力

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想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岀,吸引受众并保持受众粘性,就必须丰富蚌埠红色文化传播内容,使传播内容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地域特色。蚌埠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必然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谓“时代特色”,即是结合新时代的历史特点,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以新时代的红色素材感动受众,以新时代的红色精神影响受众,强化红色文化的先进价值和精神引领。对此,可以从市级层面进行统筹和协调,召集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新媒体从业者、文艺工作者开展专项调研,发挥出各自的专业优势,凝心聚力创造出一批群众感兴趣、富于时代感的红色文化作品,改变群众对红色文化空洞化、说教化的刻板印象,使红色文化真正受到新时代群众的喜爱。一个城市的独特性来自于其差异化的文化背景,所谓“地域特色”即是通过深入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蚌埠历史,以史实为依据,充分挖掘蚌埠在不同历史阶段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提炼和概括蚌埠的红色精神,讲好蚌埠的红色故事,提升蚌埠的红色文化品质。在这方面可以把“渡江支前精神”为主线,可以将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建桥烈士墓、为渡江大军提供面粉的宝兴面粉厂等红色资源进行整合,采取协同化宣传、系统化推广,打造出蚌埠的“红色文化”品牌。

(六)更新传播理念,创新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

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媒介融合和媒体智能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要在这种技术大变革中抓住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机遇,就必须坚持创新为要。我们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结合全媒体的特点,灵活多样地创新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习近平总书记说:“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10],现如今,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阅读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在牢牢把握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话语权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地发挥“移动互联网+红色文化”的优势,用红色文化来抢占移动互联网。比如建立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拍摄和制作有关蚌埠红色文化的高质量专题片和短视频,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蚌埠红色文化的影响。

五、结论

蚌埠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蚌埠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蚌埠特色的文化形态。蚌埠红色文化的传播在增强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提升育人效果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全媒体时代,蚌埠红色文化的弘扬应该借助全媒体的力量,从传播氛围、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真正使得蚌埠红色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得到凸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4-8.

[2]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蚌埠市[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6-7.

[3]中共蚌埠市委党史研究室.蚌埠革命珍典[J].党史纵览,2012,(9):50-53.

[4](日)小川和佑.东京学[M].廖为智,译.台北:乙方出版有限公司,2002:90.

[5]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求是,2019(11):4-10.

[6]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J].求是,2019(8):4-8.

[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8]崔北军.加强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1):81-85.

[9]付 琼 ,赵国付.皖北红色文化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7(11):74-77.

[10]习近平.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人民日報[N], 2015-12-27.

基金项目: 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研究”( SK2018A1079);2017年蚌埠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媒体时代下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BYKY17163sk)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猜你喜欢

全媒体传播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