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2019-01-22王盼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病理特征腹胀腹痛

【摘 要】目的: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3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57.58%)、消化道出血(33.33%)、腹部包块(27.27%)等,病变位置主要分布于胃(54.55%)、空回肠(21.21%)等;免疫组CD117阳性率为90.91%,CD34阳性率为84.85%。病理报告显示良性15例(45.45%),潜在恶性2例(6.06%),恶性16例(48.48%)。结论:胃肠间质瘤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较低,可出现误诊,病变位置主要在胃,CD117、CD34可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病理特征;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病变

胃肠间质瘤为消化科常见病,指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病因和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1]。目前临床对胃肠间质瘤认知不足,早期难以做出明确诊断,可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不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2]。本研究通过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提升胃肠间质瘤诊治水平。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在2013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胃肠间质瘤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18例(54.55%),女15例(45.45%),年龄52~74岁,平均(61.35±2.79)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辅助检查:本组19例胃和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行胃镜检查,共检出16例,检出率为84.21%(16/19),临床表现为胃外压性隆起性病变,临床诊断为黏膜下肿瘤。7例患者行钡餐造影检查,5例(71.43%)患者因可见类圆形充盈缺损得到确诊。7例空回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小肠气钡造影检查,4例(57.14%)患者得到确诊。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B超检查,其中12例(36.36%)患者提示有胃肠道占位性病变,23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17例(73.91%)患者显示胃、十二指肠存在隆起占位性病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变分布情况、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征[3]。

2 结果

2.1 33例患者临床症状、病变分布情况分析

从表1可知,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57.58%)、消化道出血(33.33%)、腹部包块(27.27%)、贫血(21.21%)、肠梗阻(15.15%)、恶心、呕吐(9.09%),其病变位置主要分布于胃(54.55%)、空回肠(21.21%)、直肠(12.12%)、十二指肠(6.06%)、胃肠外(3.03%)、食管(3.03%)。

2.2 患者病理特征分析

本组患者肿瘤直径为1.7~11.4cm,平均(6.53±0.56)cm,病理结果:大部分为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组成,其中有6例细胞生长较为活跃,发现有核分裂、核异型增加。

2.3 患者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本组患者CD117阳性率为90.91%(30/33),CD34阳性率为84.85%(28/33),同时表达CD117、CD34者占72.73%(24/33),S-100阳性率为12.12%(4/33),SMA阳性率27.27%(9/33),Desmin阳性率为18.18%(6/33)。根据胃肠间质瘤诊断及良恶性判断标准,并与光镜及免疫组化结果相结合,本组33例患者良性15例(45.45%),潜在恶性2例(6.06%),恶性16例(48.48%)。

3 讨论

胃肠间质瘤在临床十分常见,其缺乏免疫组化特点,且在电镜下无平滑细胞的特点[4]。研究表明胃肠间质瘤可能起源于胃肠间质的星形胶质细胞,其具有多向分化特征,生物学特性较难预测,为一种存在恶性潜能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5-6]。

胃肠间质瘤通常可见于任何年龄段,>40岁的中老年人较常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本组一般资料显示如此。本病可出现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常发生于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病变在胃与空回肠,而发生于食管、胃肠外较少[7]。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等,少数患者可无症狀[8-9]。目前临床对本病常用检查手段包括内镜、消化道造影等,内镜可显示黏膜下肿物等,但活检难以将肿瘤组织取出,术前较难确诊[10]。对常规内镜无法确诊的黏膜下肿瘤可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及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胃肠间质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结合,免疫组化提示CD117、CD34阳性率相对较高,SMA、S-100等阳性率较低,提示可将CD117、CD34作为诊断胃肠间质瘤的标志物[11-12]。但良恶性胃肠间质瘤免疫表型基本相似,因此无法作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指标。

综上所述,胃肠间质瘤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较低,可出现误诊,病变位置主要在胃,CD117、CD34可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

参考文献

[1]张洁,马小兵,王磊.微小胃肠道间质瘤及其合并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7):850-854.

[2]刘春涛,吴咏冬,王拥军,等.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8,39(4):586-590.

[3]张舒玮,高志冬,代睿宁,等.盆底区域胃肠间质瘤27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5):541-545.

[4]殷舞,农涛,黄顺荣,等.115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7,39(2):169-172.

[5]谭莫伟,张乐星,李丹.4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J].重庆医学, 2015,44(21):2901-2903.

[6]牛庆慧,张翠萍,江月萍.17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6):728-730.

[7]纪军生,汪慧娟,刘泽红.胃肠道间质瘤患者5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J].海军医学杂志,2016,37(2):164-165.

[8]唐静,徐晓平,何淑英,et al.胃肠道小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12):834.

[9]张亚娟,成元华,郭立新,等.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中琥珀酸脱氢酶各亚单位蛋白的表达情况[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47(4):252-257

[10]杨健,于健春,马志强,等.胃肠道间质瘤55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4):274-279.

[11]赵玲,陈晓宇,刘强,等.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3):399-402.

[12]许俊,杨振华,邓可衡,等.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两种术式围手术期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5):642-644.

作者简介

王盼(1985-),女,主治医师,科室:病理科。研究方向为病理。

猜你喜欢

病理特征腹胀腹痛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突发腹痛,你要知道的……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剖宫产术后腹胀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四磨汤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腹胀的疗效观察
炎症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分析
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效果观察
原发性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