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1-22陈小莺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政策法规建设、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理论陈小莺研究、机构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本土化理论缺乏,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亟待完善,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等。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的法律与制度建设,重视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资格化培训,加强管理,建立督导、监督和评价机制,提升大众的心理健康意识。
关键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策
我国心理建康服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国家政府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逐渐出台,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一次次的重大的灾难事件中得到发展,心理服务机构建设逐渐发展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些成就对完善、丰富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1 我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已取得了系列成就,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仍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1本土化心理理论缺乏
我国本土化心理理论建设滞后,心理服务缺乏本土化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主要使用西方心理理论,主要以认知理论、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为主,缺乏我国本土化心理理论的指导。中国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因此需要加快我国心理理论的本土化建设,并将理论应用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当中,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1.2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亟待完善
在机制方面,我国的心理健康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对各类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管理与指导缺乏统一的标准,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尚待完善,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在队伍方面,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理想,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复杂,心理专科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接受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心理学专业培训时间太短,学时不足,督导的数量有限,自身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使得心理从业人员接受督导和进一步成长受到了限制(李晓虹等,2006),进而制约了我国心理服务事业的发展,供需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
1.3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民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尚待提升。目前,大部分民众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还十分陌生,甚至存在心理疾病污名化的现象:有的人将心理咨询的等同于算命;有的人则害怕心理咨询师洞察自己全部的内心世界,还有的人认为只有精神病人才会去做心理咨询。在危机意识方面,民众的心理危机意识较弱,一些需要心理援助的民眾,没有寻求心理援助的意识,从而加深了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这就使得在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过程中,从业人员会遇到各样的阻碍,这不利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
2 对策与建议
2.1心理服务理论本土化
我们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要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建设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心理服务理论体系,才能够真正为大众服务。一方面,我们需要针对中国特色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的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中的许多积极元素, 加强心理健康的本土化理论研究,建构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心理服务理论体系。同时,将西方的心理学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并使之中国化,从而更好地运用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中。另一方面,要以中国的文化、现代经济发展为背景,研究当代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描述、解释中国人心理问题的成因、身心表现和心理疏导途径等,进一步构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与模式。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要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的进一发展,我们要健全相关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首先,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出台更多的与心理健康服务的全国性和地域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保障体系,比如,学校、医院、社区、军队等重要生活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的法律、法规;针对特殊人群(精神病患者、残障人士、吸毒成瘾人士等)的心理健康服务的法律、法规。其次,建立健全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规范。我国还未出台心理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心理服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培训标准与专业服务规范。因此,也需要尽快促进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建立起有效的行业管理组织和机制进行内部管理 、监控和自律,建立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和培训体系认证标准,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加强机制和队伍建设
在机制建设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新的治疗方式的开发和服务方式的改进,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相应的改进,为心理服务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明确心理健康服务的定位,建立协调统一的心理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评估问责机制,规范行业服务,明确职能部门对心理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管理,从而规范行业服务。
在专业化方面,增加专职人员的比例,统一培训标准,建立健全心理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和培训体系,如定期开展全国性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交流研讨班、短期心理咨询培训班、与高校合作共同开设心理咨询研究课程班等,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进行分层
次的培养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高心理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投入,完善心理专业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实用型的心理专业人才,从而更好地为心理健康服务。在资格准入方面,实施心理咨询人员资格审查和认定机制,定期审核,加强资格化。建立全国统一的专业资质认证和管理机构,从而加强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资格化,规范心理咨询行业。
2.4加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加大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公民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在主流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公益性宣传;另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医院、社区、企业等不同机构中开展心理专家讲座,线下公益宣传活动,引导公众了解心理健康概念、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提升公民心理健康意识,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心理危机防范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的训练与演习,帮助公民了解心理健康,认识心理问题,准确识别心理危机,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参考文献]
[1]方承周,夏凌翔.我国社区心理服务现状的内容分析[J].社区心理学研究.2017,3:34-46.
[2]徐大真,徐光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7,04(4):5-9.
[3]徐华春,黄希庭. 国外心理健康服务及其启示[J].心理科学,2007,30( 4) : 1006-1009.
[4]李晓虹,杨蕴萍,李波,安芹,张辉.北京市199名心理门诊从业人员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6,14(4):410-413.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