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01-22王小军
王小军
摘 要:德育可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 操作原则
美国实用主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对青少年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十年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历史,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必要的。
一、 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对于数千年来世代相传的自己的祖国、同胞手足的人民、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热爱的感情。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民族英雄们忠贞的民族气节,仁人志士们不朽的爱国情操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学习七年级下册《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让学生评价郑成功。结论是: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加强青少年人格的教育
人格教育是初中生成长阶段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理想教育、情感意志和毅力培养等方面。历史教材在这方面有丰富的内容。如祖逖中流击水、闻鸡起舞的事迹、鉴真六次东渡、郑和七下西洋、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等。通过学习和自我感受,逐步对其情感意志、毅力培养等多方面优良人格塑造 形成正确的指导。
健全人格的养成在于培养中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自信。其中自信又是人格健全的基石。自信心态的培养,从大处着眼,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历史,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所谓知之深,方能爱之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一个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缺乏热爱的人,会成为无根的人。”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够为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自信心态的培养,从中学生个体本身出发,则应注重从中外古今的历史中选择合适的史料,加强理想教育,情感教育、及意志毅力教育。
先辈们的历史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理想教育方面,《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这一思想虽然发端于古代,但是时至今日,仍然可以作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益借鉴。青少年一味追求个性张显,甚至犯罪行为日益严重,自私自利的观念和行为随处可见,究其根源,都来源于信仰的缺失,没有树立明确正确的人生目标。没有认识到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存在的意义,自然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古代历史名人中树立起崇高理想而青史留名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学生们很喜欢也很熟悉的岳飞,在精忠报国的激励下,坚持抗金,谱出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愛国诗篇,又如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通过这些英雄人物身上的精彩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大多数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他的人生才是会得到他人认同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应该成为广大中学生为人处世的标杆。 在情感教育方面,应该将生命价值推到新的高度。有的学生在学习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时,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画面往往引起的不是深切的悲痛,而是漠然视之。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对生命本身的漠视。在这样生命观的指导下,美国“911”事件也有颇多人拍手称快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与阿伯迪妮指出:“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之所以将发生,不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是因为人性论的发展。”提高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提升中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也就成为我们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意志与毅力培养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讲述吴越之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讲述西楚霸王旷世壮举,自然少不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日楚”。还有诸如司马迁受宫刑后,在狱中写出伟大著作《史记》;孔子读书“韦编三 绝”等等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三、注重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
传统美德的养成在于使中学生的言行举止合乎于“礼”,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确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这正是德育的目的。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思想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渭洲九年制学校,甘肃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