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开展分层教学的现状分析*
2019-01-22张德利尹维增
张德利 尹维增
(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 安徽合肥 230036)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高校体育课程必然将围绕要求而进行改革。《纲要》指出:各高校在教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依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均有良好的效果。大学体育课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创造性与合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水平[1],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安徽省29所普通本科高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课分层教学的有关文献47篇,了解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情况。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向芜湖、合肥、黄山、滁州、蚌埠、马鞍山等地区的普通高校体育管理者或体育学专家发放问卷29份,回收有效率100%;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相关问卷600 份,回收有效率100%;一线教师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率100%。对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及满意度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 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为样本抽取方法。
1.2.3 专家访谈法 对安徽省普通高校29位体育学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同行专家对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看法。
1.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要求把所回收的有效问卷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 应用Excel软件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与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的颁布,普通高校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及要求,体育课程也随之面临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分层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学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亦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形成优生优教,差生补教[2]。
2.1 安徽省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
2.1.1 安徽省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情况 通过电话咨询、现场调查以及查看学校网页的方法,查阅调研了安徽省29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中985高校1所,211高校2所,其他高校26所)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大纲。通过调查发现,安徽省大多数高校目前体育课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基础体育课与体育选项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大一新生刚进校时,对一年级新生开设体育基础课(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包括球类、健身健美操、体操、田径、武术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面内容来进行设计),二、三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但其所开设的体育选项课内容学生不可以重复选项(如安徽农业大学等)。另外就是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大一新生进校时即开始进行选项课教学,大学生每学期所选体育课教学内容均不一样,如安徽工程大学。其余还有分层数字模式、俱乐部模式等。详见表1。
表1 29所高校大学体育课教学管理模式情况
由表1可知,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管理模式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其中,体育选项课实行分层教学模式的高校只有12所,占比42.38%,其中“基础体育课+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大学新生(因来自不同地域及不同层次水平中学,身体素质也相对存在差异),对一年级的新生开设以基本身体素质锻炼为主的体育基础课,二年级开始开设体育选项课,大学生可以选择相同的体育项目,但同一项目(初级班和高级班)教学内容、要求及考核方法均不同。目前国际上高校比较流行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在安徽省高校实施的也仅仅只有2所,仅占6.90%,且分层教学在安徽省普通高校中还属于起步阶段,未大范围实施。
2.1.2 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通过发放问卷,对安徽省普通高校29位体育专家,150名一线体育教师,以及600名学生就现有的6种教学管理模式,“哪种模式较好”进行问卷调查(见表2)。结果显示:分别有37.93%的高校专家、36%的高校教师以及31.83%的学生认为“选项课分层教学与课外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其次分别为“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模式”“基础体育课+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模式”“基础体育课+体育选项课模式”“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表2 高校专家、教师与大学生对大学体育课教学管理模式选择情况
在对“高校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问题调查时显示:分别有79.31%的高校专家、69.33%的高校教师以及70.5%的学生认为高校实行“分层教学”非常有必要,且分层教学有利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在与自己同级水平下互相“竞争”,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娱乐互动性。
2.1.3 安徽省高校体育选项课实施“分层教学”方法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安徽省的12所已实施“分层教学”高校的教学大纲研究得知,当前安徽省体育课分层教学方法主要为“初级班(基础班)”“中级班”和“提高班”三个层次,各所高校分层办法主要按照以下三种分层方法实行:一是在大学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为两学期的高校主要采用第三学期为选项课初级班,第四学期为选项课提高班(如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二是开设选项课为四个学期的高校主要采用第一学期为体育选项课初级班,第二学期为体育选项课初级班、中级班,第三学期为体育选项课初级班、中级班、提高班,第四学期为体育选项课中级班、提高班、特色班(水平达到要求才可以进入特色班);三是大一新生进校后,由于大学生来源于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中学以及城乡差异性,导致学生水平也存在差异,学校针对大一新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试,测试的相关指标需达到标准要求才能进入专项班选课,成为专项会员(开始会员等级为初级,随着水平提升,会员等级也将随之提升),测试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学生只能进入体能综合班。该种分层方法的优点是能较好地针对学生差异及特点,科学而合理的进行分层教学,能够切实做到因材施教。缺点是容易使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未能进入到专项班级成为会员而产生自卑心理[3](如合肥学院俱乐部制)。
2.2 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2.2.1 分层教学在高校不普及 当前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还没有普及。经调查,在没有实行分层教学的17所高校中,只有2所高校拟将分层教学纳入到教学大纲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分层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繁琐,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给部门领导、教师以及教务科等带来额外的工作量,而且相关的分层教学的软件也不能较好的跟上。此外,部分体育教学管理者在思想上尚未重视,对高校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认识存在不足,部分高校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碰到部分困难而没有坚持,所以,继续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2.2.2 分层方法比较单一 在安徽省已实施分层教学的普通高校中,分层方法基本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初级班、中级班和提高班”三个层次的分层方法,而在相应层级的班级中,由于每位学生来源地域差异、毕业中学层级差异以及城乡差异,其身体素质自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均不能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在分层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认真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进展、身体素质等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合格三个层次,并使之在班级分组中能够随着水平的提升进行有效的流动,从而可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4]。
2.2.3 考核方法不完善 科学而合理的考核方法与标准可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掌握能力。当前高校实行分层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主要是按照所在层级水平的学生采用的考核内容、标准、难度各不相同。这样做的结果容易导致那些在高层级的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实际考核时,体育课成绩反而低于比自己层级差的同学(因为,不同层次的班级,考核标准不一样,如中级班的考核标准相对初级班在难度和标准方面都会高于初级班,且高级班的标准和难度可能会更高)。这样,必然使一些学生认为体育课考试不公平,特别是希望评奖评优的学生,不满情绪会更大。
2.2.4 学生的心理情绪低落 由于高校大学生们在中学阶段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特别是在高中二、三年级阶段,体育课被语数外等科目占用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学生所在中学的层级不同、城乡生活不同,体育受教育程度也自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采用体质健康测试等级进行分层的话,容易对那些相对运动能力或身体素质不太高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部分学生会认为高校这一净土为何还要将学生分三六九等,会产消极情绪。在通过对大学生就该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会对其自尊心有伤害的占5.3%,高校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更加不容忽视。因此,分层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问题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5]。
2.3 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发展对策
2.3.1 完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俱乐部制在国外高校中已然成为一种主流,而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在高校发展形式主要包括课内、课内外一体化以及课余体育俱乐部模式三种。课余体育是课堂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延续性,其虽然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却可代表高校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与课余体育俱乐部一体化模式将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首选。
2.3.2 改进体育选项课分层方法 当前高校体育选项课采取“初、中、高”三个等级来进行分层,这种分层方法可以兼顾两头(水平优差)的学生。一个班级中人数中占比较大的往往是处于中级班的水平,而真正水平在“非常高和非常差”的所占人数相对还是比较少,且被分到初级班的少数群体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在分层时,尽量将体育课程目标定在传统的初级班和中级班之间的水平上以及原中级班和高级班之间的水平上,充分照顾两头向中间倾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一种“隐性”的分层策略,即教师对各学生实际运动水平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合理安排相应的学习干预,不断提升他们的内驱力,参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全过程。这种采取“隐性”分层策略可有效避开 “标签效应”的负面影响,也能充分考虑学生感受的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3.3 优化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考核评价方法 科学而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方法不但是检验大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手段,同时也可以激励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一种自信与兴趣,对大学生的后续阶段的体育发展与选择均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当前在分层教学模式下,特别是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以来,有39.5%的学生认为选课时会依据考虑拿到当前学期的体育学分为主,而对于体育课分层阶段是否能达到更高层级却不太关心。所以说,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与体系,在分层教学评价方式上可赋予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一定分值,对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发展及行为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务必要考虑到同班级不同层级水平学生体育评价的针对性。考核时设置不同层级的考核起评分要区别开来[6〗],加入运动成绩和运动技术评定环节,起评分标准也要有所区别,如初级班体育课满分为85-90分,中级班体育课满分为90-95分,高级班体育课满分为100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公平的发生。
2.3.4 加强高校管理者的组织与宣传 学校领导者是决策所在高校是否采取分层教学模式的有力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当前高校已不再以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模式来培养学生了,高校培养目标正在朝向培养自己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与需求而努力,而高校实行体育课分层教学正是充分考虑学生个性与发展而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得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安徽省大多数高校目前体育课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基础体育课与体育选项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校体育选项课实行分层教学模式的高校只有12所,占比42.38%。目前国际上高校比较流行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在安徽省高校实施的也仅仅只有2所,仅占6.90%,而分层教学在安徽省高校中尚未大范围实施。
在分层时,尽量将体育课程目标定在传统的初级班和中级班之间的水平上以及原中级班和高级班之间的水平上,充分照顾两头向中间倾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 “隐性”的分层策略,对班级每个学生实际水平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的安排学习干预,不断提升他们的内驱力,参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全过程。这种采取“隐性”分层策略可有效避开 “标签效应”的负面影响,也能充分考虑学生感受的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与体系,评价时务必要考虑到同班级不同层级水平学生体育评价的针对性,如考核时设置不同层级的考核起评分要区别开来,可有效避免不公平评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