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研究*
2019-01-22廖金琳张赐东郑健荣郑柏武
廖金琳 张赐东 郑健荣 郑柏武
(龙岩学院体育学院 福建龙岩 36401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任务,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健康第一,学生身心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是在学校,学生成长的丰富性和完整性都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体育作为教育的应有之义,处于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却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边缘地位。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很多家庭因进城成本高,只好把孩子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或祖父母及亲戚监护照看,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意见、措施,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热点,但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智育、德育、美育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体育,导致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谓边缘化是指“指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所排斥而不被包容的那一部分”[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龙岩市农村所有留守儿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网站查阅了关于留守儿童、体育教育、体育课程等相关的文献;教育部文件以及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问题。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龙岩市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素养调查表”“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边缘化的原因分析(五—六年级学生调查问卷)”以及效度评价表。从龙岩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场地器材、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书籍等方面,对龙岩市48所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体育老师发放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回收有效率为97.2%;学生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6份,回收有效率为88.0%。
1.2.3 访谈法 走访了各县、区教育局领导和体育专干、部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体育教师和留守儿童监护人。
1.3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课程资源危机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能够转化为体育课程或服务于体育课程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总和[2]。体育课程资源危机是指课程内部的要素缺损、资源运行不畅和资源不均衡等病理状态[3]。判定体育课程资源危机与否的依据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达成度和学生体育素养形成效果。目前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主要突出的危机类型:体育课程资源匮乏、体育课程资源梗阻、体育课程资源失衡。
2.1.1 体育课程资源匮乏 体育课程资源危机中最为突出的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匮乏,它包括体育课程硬资源和体育课程软资源。课程硬资源匮乏主要指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课程软资源匮乏突出的是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低弱。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是体育教育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从事体育教育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育专业理念和体育师德、体育专业知识、体育专业能力的总和,是在其所从事的体育教育职业过程中表现和发挥出来的综合品质[4]。
(1)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情况。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中核心的要素,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是小学体育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评定一个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对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进行调查分析,其中专业理念15个指标、师德29个指标、专业知识14个指标、专业能力24个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整体平均值为3.064,稍高于理论平均值3.00;但通过对比四个维度的平均值发现“师德”平均值最高为3.412,高于理论平均值,说明龙岩市农村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这一维度的平均值最低为2.841,说明体育教师对体育专业知识掌握理解与运用能力相对较弱,整体处于中下水平,这与教师的学历存在很大关系。据统计,103个教师中第一学历本科以上学历有16人,大专学历74人,中专学历13人;四个维度中处于第二低的是“专业能力”为2.945,低于平均值,说明龙岩市农村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专业能力结构的认识度偏低;“专业理念”这一维度排名第二,稍高于平均值,说明龙岩市农村体育教师对专业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总体看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只达到中等水平,说明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表1 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各维度统计表(n=103)
(2)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缺失。体育场地器材是实施体育课程的必需硬件课程资源,田径场更是室外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要场所。据调查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场地严重匮乏,没有一块标准的400米跑道,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田径场,体能测试时只能在学校找个50米长的直道上测试,给学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跑道基本是煤渣或黄泥土铺设,遇到下雨天根本无法使用,严重阻碍了“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龙岩市农村小学没有一间室内场馆,不少的体育课因下雨等恶劣气候的影响,无法在室外上课,只能安排学生在教室自习或被其他科目挤占。
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也存在严重匮乏,单杠、双杠锈迹斑斑或破损严重不能使用,篮球、排球破旧,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也只有几副,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
2.1.2 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梗阻 体育课程功能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程运行机制的通畅性,课程资源“梗阻”则表明课程资源运行不畅通,表现为体育课程开课率没有达到要求、课程内容少、没有发放体育教材书。 见图1。
图1 体育课程资源梗阻原因 (n=616)
从图1可以看出,体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调研中发现,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的开课率并不理想,尤其是遇到下雨恶劣天气,体育课成了摆设,大部分老师都让学生自习或者在教室看竞赛视频。学生也很无奈,“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了空话;体育课程内容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田径教材中投掷项目、体操中的杆上动作以及危险性强的运动项目都销声匿迹,学生中有597人认为体育课程内容少,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长期导致锻炼情绪低弱;体育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应该成为学生体育学习中不可缺的课程资源,但从调查中发现48所小学没有一所学校有发放体育教材书,严重阻碍了学生拓宽课外体育知识。
2.1.3 龙岩市城乡体育课程资源失衡 理想的教育应是具有均衡、和谐、持续稳定发展特征,目前龙岩市教育的发展面临的难题就是城乡悬殊矛盾非常突出,不均衡严重制约了龙岩市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资源的失衡导致了整个龙岩市体育课程运动的不同步,通过对龙岩市农村小学48所,县城48所小学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城乡体育课程资源差距悬殊巨大,这种体育课程资源的悬殊必定导致体育课程资源的危机(见表2)。
表2 龙岩市七县区小学体育设施和器材基本情况统计表(N=96)
2.2 家庭体育无视化
2.2.1 龙岩市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家庭体育的现状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母亲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家庭,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倍;父亲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家庭,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则是3倍;若父母皆热爱运动则其他们的孩子热爱运动的可能性为普通儿童的5.5倍[5]。由此可见家长在儿童体育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没有病就是身体健康,吃饱了饭就不缺少营养,体育锻炼无所谓,见表3。
表3 留守儿童参与家庭体育的情况表(n=616)
从表3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参与家庭体育的次数不容乐观,535人几乎没有与父亲、母亲或监护人参与体育课外活动,占86.9%;一星期1次的人数有57人,占9.3%;一星期2次的人数只有24人,占3.8%;一星期3次及以上的没有。说明农村家庭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有在家做家务就是锻炼。有些家长或监护人忙于农田和家务,没有心思参与体育锻炼,忽略了家庭体育的重要性,没有给孩子以后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作出示范。
2.2.2 龙岩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消费现状 农村儿童对体育消费的概念不清楚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是从实际需要出发。从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消费为主(见表4),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和体育器材,分别占到总数的72.6%和22.2%。通过进一步了解学生购买运动服装主要是运动鞋,这是上体育课必需的装备,购买体育器材主要是跳绳和篮球,这也是学校上体育课要求学生自带的器材;在616名学生中有24名学生有购买体育饮料,占3.9%的比例;有8名学生暑假期间上游泳培训班学习技能。说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运动缺乏体育器材,无法延续学校体育课堂。
表4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消费结构(n=616)
2.3 龙岩市村落社区体育滞后化
村落社区体育是村落居民在余暇时间内从事的一种活动,它没有任何的强制性,活动的内容也灵活多样,可由村民自主选择,是学校体育的延伸,是终身体育的落脚点[6]。但由于龙岩市村落社区体育设施的严重不足和体育人力资源的匮乏,村落社区体育开展情况不理想。
2.3.1 留守儿童对村落社区体育设施的满意度 体育设施是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村落社区体育开展的载体。通过调查发现,龙岩市农村留守儿童对村落社区体育设施非常满意的有18人约占3%,49人对村落社区体育设施满意占8%,有400人对体育设施不满意占比例为65%,还有24%的留守儿童对自己村落体育设施很不满意。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对村落社区体育设施的满意度是很低的。目前龙岩市村落社区体育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学校体育无法延伸到村落社区体育,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受到影响。见图2。
图2 留守儿童对村落社区体育设施的满意度(n=616)
2.3.2 村落社区体育人力资源匮乏 村落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和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管理人员。通过访谈,村落社区在这两方面都比较匮乏。有些社会体育指导员虽然持有二级证,但真正能指导开展体育活动的却寥寥无几,体育教师具有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方法,却很少参与指导村落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村委会都没有成立专门的体育活动组织机构,没有专门的体育管理人员,村民组织活动都是自发性,缺乏正确的体育指导,体育锻炼效果不理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维度分值没达到理论平均值,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2)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很简陋,基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体育器材严重匮乏,学生体育课处于“放羊式”教学。
(3)龙岩市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不理想、体育课程内容越来越少、小学都没有发放体育教材,大多数的室内体育理论课程流于形式。
(4)龙岩市农村家庭对家庭体育的认识度不高,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一起参与家庭体育的次数少,忽略了家庭体育的重要性;留守儿童课外体育运动缺乏体育器材,无法延续学校体育课堂。
(5)龙岩市农村留守儿童对村落社区体育设施满意度不高,村落社区体育人才资源匮乏,学校体育无法延伸到村落社区体育。
3.2 建议
(1)优化体育课程软资源。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优化体育课程软资源首先在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上还要培养体育教师具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其次针对体育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实现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最后还要从体育教师培养的源头抓起,强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
(2)开发整合客家体育文化,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 龙岩市七个县市区有五个县区属于客家地区,客家体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农村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客家体育资源,把客家体育融入体育课堂,可以很大程度解决体育课堂硬资源匮乏的局面。
(3)转变观念,重视家庭体育的重要性。 体育是培养孩子养成健全人格的最好途径,和孩子之间的体育运动接触是最好的亲子相处方式。家庭体育的发展有助于增进家庭健康,有利于家庭和谐。家长要转变做家务就是体育锻炼的观念,摆脱世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子女发展的需要,认识家庭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4)村落社区体育的开发和利用。 村落社区体育场所和器材严重不足,影响村落社区体育的开展,通过村落社区体育社会办的途径,依靠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聘请体育教师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村落社区体育指导;鼓励民间组织和外出乡贤投资兴建体育设施;挖掘、整合村落社区体育资源,拓展喜闻乐见的乡村体育文化,利用农闲时期开展家庭体育运动会和亲子活动,让农村留守儿童潜移默化喜欢体育运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5)构建一体化体育教育。 在现代教育中,体育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要发挥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三位一体”系统工程,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体育教育,把学校体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相互渗透,资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