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急腹症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

2019-01-22张世达温巧玲温美娇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反应时间急诊科入院

张世达, 温巧玲, 温美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 1.院前急救科; 2.急诊科; 3.妇科, 广东 深圳, 518104)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其中妇科急腹症临床常见,多以生殖系统疾病或创伤引起,好发于育龄女性,以急性腹痛、阴道流血等为主要表现[1-2],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若诊治不及时,可引起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是医院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发环节,及时、有效地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将风险管理理念用于规范妇科急腹症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旨在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入院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07例,均经院前急救收治入院,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有关妇科急腹症的诊断标准[5]。患者临床表现包括下腹部剧烈疼痛或钝痛,伴或不伴有阴道流血和盆腔肿块,入院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院前急救开展时间,其中2016年10月—2017年4月开展院前急救53例,设为对照组,年龄19~58岁,平均(33.28±6.34)岁;异位妊娠32例,卵巢肿瘤肿蒂扭转及破裂6例,生理性卵巢破裂4例,急性盆腔炎8例,早期不全流产3例;婚姻状况:已婚45例,未婚9例。2017年5月-12月开展院前急救54例,年龄21~59岁,平均(33.90±6.15)岁;异位妊娠33例,卵巢肿瘤肿蒂扭转及破裂8例,生理性卵巢破裂4例,急性盆腔炎7例,早期不全流产2例;婚姻状况:已婚46例,未婚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诊时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立刻询问患者具体地址、联系方式、病因等情况,通知急救小组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抢救,并在转运图中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采用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

1.2.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院前急救对象、医疗工作开展环境、条件等和院内急诊科存在差异,存在突发性强、时间紧迫、急救环境较差和患者病情多样等特定,这就要求急诊科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医院急诊科成立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疾病特殊性引起的护理风险、低年资护士缺乏急救知识导致的风险、护理技术不规范导致的风险、急救设备或人员不足导致的风险、医护之间和医患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产生的风险等。针对上述风险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包括院前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和实施[6],完善院前急救护理目标和护理程序。

1.2.2 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加强急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定期邀请急救护理方面专家或具有丰富急救护理经验的医师开展培训,内容包括急救评估、现场救治、患者搬运与转运、内科急症处理、急救环境处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等[7]。固定院前急救人员配备,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 ,提高急救护理水平和应急能力。

1.2.3 完善急救物资管理

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分要求规范化管理急救医疗设备、药品、救护车、急救物资等,定期开展核查,确保装备齐全,放置地点固定,要求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医院急诊科加强和地区急救中心的联络,时刻确保急救通讯网络的通畅。

1.2.4 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1.2.4.1 快速反应和评估: 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后,快速记录包括地址、病情、联系方式等内容,初步评估患者病情,调派急诊医生、护士、担架员、司机等参与院前急救护理的人员,对影响院前急救出车流程的环节进行优化和简化,初步制定救治方案和所需设备,制定出最优的出诊路线。同时急诊科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为危重患者开辟绿色抢救通道。

1.2.4.2 现场评估: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通过快速查体、询问病史后综合已掌握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存在致命的伤情(意识、呼吸、脉搏等)、制定针对性护理重点。

1.2.4.3 急救护理和转运: 转运过程中患者持续心电监护,急救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合理摆放患者,预防误吸。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休克患者快速补液,出血量较大者应做交叉配血试验[8]。完善患者入院后检查的准备工作,给予手术指征患者执行术前备皮、用药等操作。转运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以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息和配合程度。

1.2.4.4 院外和院内急救衔接: 抵达医院前与院内相关科室取得联系,急救护理人员整理患者病情资料,与急诊值班医生进行交接。抵达医院后启动院内急救程序,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患者家属办理入院及相关检查手续,安抚家属并告知相关病情,完成入院宣教。

1.2.4.5 评价和改善: 总结和评价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效果,根据接诊、评估、出车、现场急救、院前转运、院前院内衔接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调整和完胜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院前急救出车时间和急救处理时间,评估方案-设备准备完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急救治疗结果

107例患者急诊入院后进一步完成诊断和治疗。除急性腹痛外,部分患者伴有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表现。首诊异位妊娠65例,行急诊手术治疗63例,2例无明显手术指征采取保守治疗(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卵巢肿瘤肿蒂扭转及破裂14例,均采取急诊手术治疗;生理性卵巢破裂8例,均采取急诊手术治疗,术中1例证实为出血性输卵管炎;早期流产不全5例,根据患者出血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清宫;急性盆腔炎15例,给予支持和药物保守治疗。

2.2 患者出车反应时间和急救处理时间

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6.46±2.25) min,对照组为(7.68±3.07)min,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2组出车反应时间分布见表1。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多集中在3~7 min,占 62.96%,对照组出车反应时间多集中在5~9 min,占71.70%。对照组急救处理时间(32.04±6.12)min,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为(30.37±7.3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方案-设备准备准确率为83.02%(44/53),低于观察组的96.30%(52/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急救出车反应时间分布[n(%)]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对患者遭受危及生命的创伤、灾难、急症等进行的抢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院前急救护理具有突发性、多样性、紧迫性和艰难性等特点,存在一定风险,这就要求急救医护人员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而快速反应能力离不开系统化的急救流程和日常风险管理,如果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和风险管理意识,仅机械性地执行急救程序,会导致患者相关信息遗漏的风险增加,或因急救设备或人员准备不足导致影响出车效率。另一方面,如果急救护理人员在专业化培训中也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抵达现场和转运患者图中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对危及生命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处理,提高抢救质量。

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具有层次性、系统性、高效性等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和急救处理时间缩短,方案-设备准备准确率提高,分析原因可能是:①将风险管理融入在应急预案的建立中,通过完善急救物资管理,确保急救车药品、设备配置齐全,并时刻准备出诊,为出车反应节约了时间;②通过准确评估病情,快速选择救治方案和设备,确定最佳出诊路线,有利于缩短出车反应时间,提高方案-设备准备准确率;③通过完善急救管理制度和护理方案,使急救流程进一步规范和系统化,从而确保各种操作有序、准确地进行,为急救节约了时间。总之,在妇科急腹症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缩短出车反应时间和急救时间,对提升院前急救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反应时间急诊科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除有机物除磷系统中好氧反应时间参数优化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