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的探索与应用

2019-01-21罗从恩

西部论丛 2019年3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罗从恩

摘 要:布鲁纳提出:“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的本身的性质,而且还要反映求知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提供适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i索尝试来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能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实践,我觉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比较实用有效。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探索与应用;体会与思考

一、教学模式的流程与尝试启发

(一)教学流程

1.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也是教育教学内在的必然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景,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对学生启发,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具体方法、知识,探索新知,发展智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迫切要求,通过互相讨论进行思考、理解、消化、吸收,能全面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主动地调控自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主体感,并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实践与启发

1.实验探索的启发。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在培养人的聪明才智和发展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数学教学中重视逻辑论证是完全有必要的,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许多定理(公i式、法则)是通过实验、观察、猜想得出结论,然后再论证,这样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

如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比例的教学中,课本只给出若ad=bc,那么有比例a∶b=c∶d并作证明。而按照教学要求学生还必须掌握由ad=bc还能有其它七种比例的写法。因为结论个数较多,若都由教师给出,对学生而言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无形之中就削弱了主体的作用。于是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在讲解完由ad=bc推得a∶b=c∶d的证明后

问1:在ad=bc的两边只能除以bd吗?

生答:不是,还可以除以cd、ab及ac(cd≠0,ab≠0,ac≠0)

问2:由ad=bc写出的比例唯一吗?若不唯一,可以写出几个?

生答:不唯一,在ad=bc的两边分别除以cd、ab及ac后得到三个不同的比例:a∶c=b∶d,d∶b=c∶a,d∶c=b∶a。此时许多学生都认为由ad=bc可以写出四个不同的比例。

问3:a∶b=c∶d与c∶d= a∶b一样吗?

生答:不一样,从表面上看好象是一个等式左右两边交换等式并不变,但是a、b、c、d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在a∶b=c∶d中a、d作为外项,b、c作为内项,而在c∶d= a∶b中b、c作为外项,a、d作为内项。

到此学生们很顺利的发现由ad=bc分别以a、d作为外项b、c作为内项或以a、d作为内项b、c作为外项,可以写出八个不同的比例,经整理为a∶b=c∶d ,a∶c=b∶d,d∶b=c∶a,d∶c=b∶a(以a、d作为外项)和b∶a = d∶c,b∶d = a∶c ,c∶a = d∶b,c∶d = a∶b(以b、c作为外项)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在学生积极讨论中进行的,同时由于亲身体验了整个实验探索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有了深刻的理解,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2.培养创新思维的启发。新的教育理念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创新首先要从自己熟悉的内容去挖掘。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中,也常常产生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创新的因素,只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设计、新的方法,就是创造、就是创新。有时有的知识早已被发现,但对学生个体而言是全新的,那么他的观点也应被看作是创造。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认知潜能的启发。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数学問题的解决过程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交互转换的内隐性认知过程,所以,教师可以独具匠心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激发其内在潜能,使其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动手动脑,创新求异。

二、实践后的体会与思考

(一)精心备课,认真设计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必须靠一系列的提问来实现,好的提问能起到如下几点作用:1.激励学生学习。一个好的提问或颇具趣味能唤起学生集中注意力,或能激励学生不畏艰难,加强自信,继续探索,或能适当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2.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克服学生“等、靠、要”的情况,防止学生思维上的依赖性。3.是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较之作业、测试等方式能更及时、清晰地呈现在教师面前,并且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策略或改换话题,另辟蹊径,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鼓励并尊重每位学生的发言。许多教师授课以注入式为主,学生已不习惯在课堂上发言讨论,以及随着年龄的增大也较注重“面子”,害怕在课堂上出洋相。就应在平时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疑惑,并选择适当的问题、疑惑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学生交流、探讨,努力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的兴趣。

(三)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一个问题学生在讨论上花的时间一般宜在2~5分钟,过少则不能达到一定的思维深度,讨论往往流于形式;过长则学生注意力会分散,甚至开始“谈天说地”,降低了讨论效率。有时也会有学生各执己见,相持不下的情形,但一般来说,学生之间的讨论或者辩论的过程也是他们相互交流的过程,是对概念加深理解的过程,因此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讨论。

我对“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尝试,当然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探索,但这种方法的实施,一定会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并更好地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我国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