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01-21马少燕张芳吴旭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颅颈部多普勒

马少燕,张芳,吴旭娟

(山西长治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 山西 长治 046000)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且近年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脑梗死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病因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引发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脑组织局部出现缺血缺氧坏死及脑软化等。临床上早发现早干预可直接延缓病情的进展,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关于该项疾病的诊断主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及早发现脑梗死患者的特征性表现,经颅多普勒(TCD) 及颈部血管超声(CUS)诊断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多的优点,其操作简便,且重复性较强,价格较为低廉[1]。本次研究中,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详解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纳入20例。

实验组,男:女,11:9,年龄平均60.25±9.36岁;病程区间:1~9个月;对照组,男:女,12:8,年龄平均58.69±10.23岁;病程区间:1~10个月。本次研究均得到医院伦理会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病程),表示无差异,即P>0.05,结果中的观察指标可展开对比。

入组标准: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均完整;均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剔除伴有心肺功能障碍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剔除伴有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者;剔除不愿意积极配合临床医生的者。

1.2 检测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德国DWL型彩色多普勒仪,探头频率为2MHz,嘱患者取平卧位及坐位,通过患者的颞窗、眼窗及枕窗依次检查患者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等。每根血管采用2~3个进行深度检测,记录检查结果。

实验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主要使用飞利浦 IU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嘱患者仰卧位,暴露颈部,检查时需要将头稍向对侧歪斜,随后依次检查患者的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颈外及椎动脉。重点了解患者的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是否造成狭窄或闭塞情况,详细记录检查结果[3]。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为诊断结果,用(n,%)表示,检验。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P<0.05或P<0.01,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显著;P<0.05,详见表。

表 评定诊断结果[n(%)]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动脉血管狭窄区域内部呈现压力间歇性下降,使得血液供应系统发生障碍,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体的发生概率偏高,但是由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作息习惯受到一定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进而引起高度的重视[4]。

本次研究中,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显著;P<0.05,临床上采用脑梗死的检查手段较多,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影像学进行检查,而TCD和 CUS检查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作为脑梗死的诊断依据,经颅多普勒主要探查患者的颅内各支血管的血液流向、血流速度,同时对患者的频谱形态进行观察,进而判断颅内大血管及各支小血管是否有动脉硬化斑块和狭窄。有关临床研究表明,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在对颅内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问题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经颈部血管超声可对患者的颈部血管展开良好的检查,可及时分析动脉IMT有无明显的增厚,及时了解各动脉内硬化斑块的具体情况,进而对硬化斑块是否造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展开准确判断。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对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外血管进行较好的诊断效果,且操作较为方便,更容易被患者及患者家属接受,并可开展床边操作,为临床医生提供较好的诊疗依据。

综合上述,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进行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高,诊断结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深究。

猜你喜欢

经颅颈部多普勒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