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燕1号猴头菇驯化栽培的探索

2019-01-21郑燕飞安洁洁李雪雪高健强王大忠姚琦馥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母种华农猴头菇

郑燕飞,安洁洁,刘 蓉,李雪雪,高健强*,王大忠,姚琦馥



健燕1号猴头菇驯化栽培的探索

郑燕飞1,安洁洁1,刘 蓉1,李雪雪1,高健强1*,王大忠2*,姚琦馥1

(1.铜仁学院 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梵净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 2.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

健燕1号猴头菇; 驯化; 菌丝; 栽培

1. 引言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是齿菌科的菌类,又叫猴头菌、猴蘑、猴头、猴菇等。因其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其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同时,猴头菇也是药材,药品猴菇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15册207页有记载:“本品为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另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对猴头菇多糖的药用功效概括为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

人们对猴头菇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营养成分[1]、药理、生长发育特征[2-3]、产品加工[4-6]、规模化栽培[7]等方面。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采用代料栽培。近年来,猴头菇的市场价格在20~230元/kg,市场前景广阔。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猴头菇,可节约农业用地,提高品质,使产品更安全、有机、绿色,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团队以梵净山野生猴头菇为培育对象,成功驯化出品质较好的“健燕1号猴头菇”,并且在林下出菇获得初步成功,在德江县平原镇南坪村精准扶贫中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本研究对健燕1号猴头菇的驯化栽培作了较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2. 材料与方法

2.1.健燕1号猴头菇的驯化

健燕1号猴头菇是在2015年5月由梵净山海拔1200米野生种驯化出来的。健燕1号猴头菇经过8次出菇试验培养出8批猴头菇,分别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进行林下出菇,获得成功。其过程经历了母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林下出菇等过程。

母种制作的配方:40%干物质(土人参3%、糠37%)、60%大米;60%水溶液为pH=6.0的柠檬酸。用35 0mL培养瓶分装,每瓶装150 g。原种和栽培种的配方:40%干物质为1%的轻质碳酸钙、1%的石膏粉、13%麦麸、85%棉籽;蒸馏水为60%。用750 mL培养袋分装,每袋装670 g。

灭菌:125 ℃高压蒸汽灭菌120分钟。

母种接种和培养过程:用灭菌解剖刀切去梵净山野生猴头菇的菌刺,75%酒精浸泡30秒,2%的次氯酸钠浸泡摇荡30分钟,无菌蒸馏水清洗7次,每次5分钟摇荡,切割猴头菇成10 mm×5 mm×5 mm长方形条块,接种在母种培养基上。24 ℃暗培养,直到长满瓶,4 ℃冰箱保存备用。

原种和栽培种接种和培养过程:取母种10 mm×5 mm×5 mm长方形条块,接种在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上。24 ℃暗培养,直到长满袋,4 ℃冰箱保存备用。

室内出菇:打开栽培种接种口,18~20 ℃,80%~90%相对湿度培养出菇,光照强度100~200 Lux。

林下出菇:在林下设置出菇架、防虫网、遮阳膜,10-25℃,80-90%相对湿度培养出菇,光照强度100~200 Lux。

健燕1号猴头菇母种的获得:在出菇的猴头菇中,选择生长健壮无病、体型近似椭球形的猴头菇作为外植体,重新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和出菇,循环5次以上,获得性状稳定的健燕1号猴头菇母种。

对比试验:分别以生产上常见的华农猴头菇和古田猴头菇作为对照,测定数据,进行分析。

2.2.数据收集与处理

在试验中记录菌丝生长时间和长度(精确到毫米)、出菇时间,猴头菇的外形大小(精确到毫米)和重量(精确到0.1 g)等,数据用SPSS16.0等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对部分性状进行拍照对比分析。

出菇转化率按照公式(1)计算:

式中,n表示转化率(%);m表示猴头菇的质量(g);M表示培养基的质量(g)。

3. 结果与分析

3.1. 健燕1号猴头菇母种菌丝生长特征

健燕1号猴头菇母种菌丝在接种后第4天或第5天才能看到白色菌毛(表1和图1),在第7天生长速度开始加快,在第21天达到1.35±0.32 mm/d的速度,大约20-30 天长满培养瓶。在母种制作过程中,有的接种后生长缓慢(图1),主要是由于次氯酸钠杀死了大部分猴头菇菌丝,导致菌丝有一个恢复生长活力的过程。

图1 健燕1号猴头菇母种菌丝生长曲线

3.2. 健燕1号猴头菇原种菌丝生长特征

健燕1号猴头菇原种菌丝在接种后马上开始生长,第7天后,速度加快,大约在第9天达到最快速度(表2和图2),菌丝较粗而纯白,约15天长满培养瓶,最快11天长满培养瓶。

表1 健燕1号猴头菇母种菌丝生长长度与速度表

3.3. 健燕1号猴头菇栽培种菌丝生长特征

健燕1号猴头菇栽培种菌丝在接种后像原种一样,很快开始生长,第11天后,速度加快,到第21天速度可以达到2.83±0.58 mm/d(表3和图3),菌丝较粗而纯白,约25天长满培养袋,最快21天长满培养袋。

3.4. 猴头菇出菇袋菌丝生长特征

猴头菇出菇袋菌丝在接种后像原种一样,很快开始生长,第13天后,速度加快,到第19天速度达到最大值(表4),然后菌丝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菌丝较粗而纯白,约35天长满培养袋,最快25天长满培养袋。出菇袋菌丝出现生长最高峰,是由于其密封后,氧气被消耗,导致后期速度减慢。与栽培种的透气盖相比,出菇袋的密封,部分阻止了菌丝生长速度。

在四个不同种质的猴头菇中,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除了梵净山2号猴头菇菌丝生长相对慢以外,健燕1号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与生产上常用的华农猴头菇和古田猴头菇没有显著差异。

3.5. 猴头菇出菇特征

在670 g栽培袋的猴头菇出菇试验中(表5),T检验结果显示,健燕1号猴头菇室内出菇第一潮菇出菇转化率和生产上常用的华农猴头菇没有显著差异,其结果分别为26.99%±9.40%和30.03%±5.86%。健燕1号猴头菇林下出菇第一潮菇出菇转化率23.82%±4.85%,相对室内出菇产量偏低,主要是由于室内出菇湿度和温度得到有利控制,更利于出菇。但是,室内出菇,容易产生畸形菇,华农猴头菇出菇的畸形比例达到80%,健燕1号猴头菇出菇畸形比例小于10%,而且不易被杂菌侵染(图4)。林下出菇不容易产生畸形菇,畸形菇出现比例小于5%。

林下出菇的健燕1号猴头菇(670克栽培袋)第一潮菇的产量为55.86±11.38克/袋,菇体的长宽高大小分别为8.09±1.22 cm,6.56±1.04 cm,3.98±1.08 cm。菌毛较生产上常用的华农猴头菇和古田猴头菇更细而密集(见图4)。

图2 健燕1号猴头菇原种菌丝生长曲线

图3 健燕1号猴头菇栽培种菌丝生长曲线

表2 健燕1号猴头菇原种菌丝生长长度与速度表

表3 健燕1号猴头菇栽培种菌丝生长长度与速度表

表4 健燕1号猴头菇栽培种菌丝生长长度与速度表

图4 健燕1号猴头菇(左,正常菇)和华农猴头菇(右,畸形菇)抗逆性对比图

4. 讨论

健燕1号猴头菇在栽培中抗菌性相对较强,母种制作开始,直接从母种转接到栽培种出菇,最短时间只有80天,一年最快可以繁殖四代,给育种提纯提供了较好材料。健燕1号猴头菇的产量性状和其他常规猴头菇无显著差异,但是抗逆性较强,表明其仍然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8-10]。林下出菇,猴头菇质量较好,是生产有机猴头菇的办法之一[11-13]。目前,健燕1号猴头菇的出菇转化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之一。尽管猴头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突出,但是猴头菇的应用价值开发仍然有待深入研究[13]。

[1] 周春晖,周丹丹,刘婷婷,等.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猴头菇多糖分子量及含量[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21):123-127.

[2] 姜宇,杜适普,郭杰,等.猴头菇生理性病害的病因诊断 及防治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3(6):192-193.

[3] 陈善玲.猴头菇胃肠保健口服液对HAART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5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125-127.

[4] 刘又嘉,龙承星,贺璐,等.四君茶与猴头菇健脾养胃的 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4):487-493.

[5] 王谦,冯东东,黄紫飘,等.一种新型猴头发酵饮料的制备及其相关检测[J].食品科技,2017,42(6):101-104.

[6] 王则金,陈斯凯,邱万伟,等.低温贮藏抑制鲜猴头菇褐变机理研究[C].福建:福建省科协,2015(2):1-17.

[7] 王谦,冯东东.HACCP在太行山东麓猴头菇标准化栽培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1):146-148.

[8] 弋淮.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J].农艺农技,2017(3):87-88.

[9] 李玉,李巧珍,尚晓冬,等.猴头菇工厂化栽培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7):64-65.

[10] 张维瑞,刘盛荣,苏贵平,等.金针菇松杉木屑菌糠栽培猴头菇的技术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7,38(4):597-601.

[11] 王勇,江新华,张兴奎.利用葛根废渣栽培猴头菇技术究[J].食用菌,2017(2):49-50.

[12] 李春艳,贾志成.辽南猴头菇覆土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7(1):47-48.

[13] 张梅春,刘长利.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辽宁林业科技,2017(4):61-63.

Exploring 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Jianyan No.1 Hericium Erinaceus

ZHENG Yanfei1, AN Jiejie1, LIU Rong1, LI Xuexue1, GAO Jianqiang1, WANG Dazhong2, YAO Qifu1

( 1. College of Agroforestry and Planning Engineering,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in Fanjing Mountain, Research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in Fanjing Mountain,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2.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563002, Guizhou, China )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Jianyan No.1,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domestication of Jianyan No.1,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hyphae of mother idioplasm, original idioplasm and cultivated idioplasm; Compared with Huanong, the m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indoor and under the forest growth cultivation were explored, and some data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yield between Jianyan No.1and Huanong, which was 26.99%±9.40% and 30.03%±5.86%,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Jianyan No.1showed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aspects of anti-abnormal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which provided important reference data for its large-scale production.

2018-11-16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千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2017-(2015)-014);贵州省教育厅产学研基地建设项目(黔科合KY字[2013]132号);贵州省教育厅125重大专项项目(黔教合重大专项字[2012]018号)。

郑燕飞(1983-),女,贵州六枝人,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高健强(1972-),男,湖南桃江人,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王大忠(1959-),男,重庆潼南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动植物遗传与育种。

S793

A

1673-9639 (2018) 12-0097-05

(责任编辑 谢 勇)(责任校对 杨凯旭)

猜你喜欢

母种华农猴头菇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百年名校,狮山璀璨
百年名校,狮山璀璨
华南农业大学:“华农公园大学”有“神兽”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皇家种地大学”:必也正名乎!
猴年吃点猴头菇
猴头菇的古今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