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音乐创作的多元性研究
——以《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为例

2019-01-21刘翠翠

齐鲁艺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凉州楼兰谱例

刘翠翠

(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一、《丝绸之路幻想组曲》概述

(一)作曲构思

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是一部集聚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理念的乐曲,由我国音乐家赵季平先生作曲。由管子演奏家吴晓钟与新加坡交响乐团于1992年合作首演。《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以盛唐文化为主要创作背景,借助“长安别”“凉州乐”“楼兰梦”等篇章构建了完整的丝绸之路意境,描绘了我国神秘的西域风情。赵季平先生这样阐述《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的创作理念:“我对古丝绸之路的印象是从绘画中得来的,记得少年时代我在父亲的画案旁看他从丝绸古道写生回来创作的一幅幅国画山水,画面中的构图和笔墨的千变万化,给我留下了神奇和幻想,我总觉得这图画中充满了音乐的空间,任我的乐思在这广袤的天地间自由翱翔。”[1]赵季平先生为《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勾勒出五篇乐章,描绘出古代丝绸之路的风景与情愫。

(二) “一带一路”视阈下《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的时代意义

古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积极取向,借助丝绸之路建立与中亚、西亚、南欧的联系,从丝绸、玉帛、瓷器等手工艺品的流通中带动多元文化的构建,是丝绸之路赋予时代发展的文化影响力。而玄奘借助“丝绸之路”熟习梵文、研读佛经,将无数佛像、经论、佛舍利带回中原,拓展了我国古代文明接收外部信息的道路。由此可见,丝绸之路成为了多元文化融合的载体,并开辟了更为广泛的延伸路径。在当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背景下,自然不能脱离古丝绸之路文化先行的成功经验,只有充分借鉴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衍变,才能为当代“一带一路”的总体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更高的时代思考。1998年,马友友正式创建了非营利性的“丝绸之路”音乐计划,[2]把丝路音乐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因此,多元文化的发展是“一带一路”的时代发展诉求,且需要借助多种类型的文化传播路径,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力度与效果。《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便是立足于时代发展,总结古丝绸之路文化先行成功经验的一部音乐作品,对于沿袭历史发展脉络,推广多元文化的发展格局具有借鉴价值。

秉承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输出,而《丝绸之路幻想组曲》正是文化输出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曲并非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而是从历史角度梳理多元文化形成的脉络,引导听众思考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形成的本质因素。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华文明渐渐被世界认可,而丝绸之路借助乐曲的形式呈现于现代听众,无疑是最为有力的表达。其中所凝练出的艺术境遇,展现了世界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互助、互利、互信、和谐发展的文化导向。因此,《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的时代意义在于从音乐的角度重塑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境,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载体,其创作技法本身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文化传播需求形成互补,对于多元文化的构建具有了重要的文化引导价值。

二、《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的乐章结构和多元文化内涵

(一)第一乐章《长安别》

第一乐章《长安别》主要呈现出了丝绸之路路途遥远的场景,其中的“长安”可以理解为“长治久安”,是由于秦、汉、隋、唐等先后十七个朝代均在长安建都而得名。盛唐诗人王建所写《长安别》中寄托于故土的乡思是第一乐章的引申内涵,其文化背景的铺垫极具感官色彩,此部分作为乐曲的开篇,表达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引导,形象的刻画出了“一带一路”的多元文化积淀,是后续多元文化形成和逐步梳理的前提。

(二)第二乐章《古道吟》

第二乐章《古道吟》源于元代诗人马致远所创《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其形象的编织了古代丝绸之路遥远的意境,充分诠释了古道荒凉的特征,刻画了西风瑟瑟的荒凉景象,进而生动的再现了漫天黄沙、古道驼铃的体验视角。丝绸之路的渊源渗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理念之中,在不同时期,我国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播于世界,与古代商旅的进取精神密不可分。因此,本章承首章丝绸之路文化引导的主旨,歌颂了为丝绸之路多元文化融合做出贡献的古代商人。相当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可了古代丝绸之路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意义,间接描述了“一带一路”形成的历史文化基调。

(三)第三乐章《凉州乐》

第三乐章《凉州乐》也与地名有关,凉州作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歌舞音乐文化汇集之地,极具代表意义。王维的《凉州赛神》、白居易的《西凉伎》均以凉州地方性乐曲为蓝本,映射出凉州在音乐文化传播上的历史地位。由于当地音乐文化受到中原、天竺、西域等多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继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西凉乐”。《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以此作为描绘凉州乐曲特征的形象引导,是西域、欧洲、南亚等多国文化的写照,是补充丝绸之路文化形象的特殊创作方式。“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丝绸之路形成的本质因素亟待开发与凝练,在本乐章中对于多元文化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歌颂,赞扬了古代西域国家接受中原文化的包容心态,也是认同中华文明的客观写照,更是从音乐的角度梳理多元文化,逐步加强社会认知的表现形式。

(四)第四乐章《楼兰梦》

第四乐章《楼兰梦》的描绘主角是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地区的楼兰古城,张骞曾在出使西域期间对此地进行了深入考察。楼兰国附属于匈奴,毗邻泊罗布泊湖,其经济文化相对繁荣,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公元四世纪后,楼兰古国销声匿迹,唐人到访此地时已荒无人烟。管子与古筝配合演绎,展现了繁华到湮灭的梦幻与坠落,引发听众更多联想空间,为昔日丝绸之路赋予了重重神秘色彩。从楼兰古国的意境描绘中能够发现,多元文化的碰撞对于城市繁荣具有主导性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于多元文化的接受程度,乃至文化共荣的积极心态,正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得以延伸的正面思考维度。因此,第四章中的荒凉惨淡并非毫无意义,更是诉诸于多元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契合点,预示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加强文化联系,消解单一文化的弊端,才能推动世界各族人民加强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认知,重新审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发展的客观价值。

(五)第五乐章《龟兹舞》

龟兹位于今天的新疆库车地区,史料记载龟兹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兴盛程度不亚于同一时期的楼兰古国。本乐章表现了从长安到凉州,再从楼兰到龟兹——从内陆到西域的地理空间转换。以龟兹乐舞的艺术景象作为结尾,预示着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脉脉相通,是整体绘制丝绸之路地域特征的表现手法,更是《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审美意境的充分再现。绵绵乐音构建了听众从地域跨度联想的历史维度,产生对丝绸之路的种种遐想,真正激发“幻想”主题的形象特征。这种对未来的期许,正是“一带一路”不断前行发展的本质诉求。“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本乐章所表现出的繁华景象,既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理想结果,也是现代文明的有力呈现,必将推动国际一体化的逐步渗透与发展。

三、《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中的多元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一)中西方曲式结构的多元组合

《丝绸之路幻想组曲》是一首既具有中国传统曲式结构的特点,又兼顾西方协奏曲结构特征的作品。中国传统曲式结构常为多段体结构,根据“散—慢—中—快—散”的原则,依托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性思维来组织作品。《丝绸之路幻想组曲》根据地域名称划分为五个乐章,组成了一个多段体结构:《长安别》由悠扬的散板开始,运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以惆怅的行板结束;《古道吟》是抒情的行板,也运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凉州乐》是欢快的小快板,仍然运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楼兰梦》则用了华彩乐章来体现自由的大散板;《龟兹舞》运用了奏鸣曲式,以欢快的快板作为结尾。(图1)《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在结构上体现了中西方曲式结构的多元组合,使这首作品形成了独有的特性,这种特性为中国音乐的结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具有深远的表现意义。

图1

(二)民族性调式的运用

秦腔,又名梆子腔,是陕甘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剧种。秦腔主要以关中方言的运用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在激烈旋律与纯朴唱腔的结合之下,诠释出板式结构的严谨性,其板眼中的易变性也是调性得以突出情绪倾向的主要因素。尤其在“欢音”与“苦音”的双重音阶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在五声性旋律思维下,“苦音”音阶以清角和闰为特性音,“欢音”音阶则以变徵与变宫音为特性音,将其音阶部分进行叠加,便形成了突出陕西地方民族风情特质的音阶。

在《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第一乐章《长安别》中,所采用的八声音阶创作技法是构成民族调式的主要方式,G为宫音,主题以e羽调式开启了民族性特征的引入,同时倾向于b角调式以及a商调式的转换,在F、#F、C三个偏音中体现较为突出,是第一乐章在主题旋律上的民族性设计,游走于e羽雅乐调式和e羽燕乐调式之间,其调式的重叠效果突出了民族性,在谱例1中,当旋律线交替出现F与#F两个音后,其音乐旋律的民族性色彩更为显著,作品风格也进一步凝练和突出。

谱例1

第二乐章《古道吟》所采用的以G音为宫与第一乐章保持了统一性,a商清乐调式,以及a商燕乐调式的重叠,最后的主音落于a商,和声选择了B音和#F音,形成了五度结构,其创作技法为第二乐章附加了空灵质感,仿佛在描述丝绸之路商队远去的悠长古道,是民族风情的突出表现技法。如谱例2所示。

谱例2

第三乐章《凉州乐》以C音为宫,而在e角调式中结合雅乐、清乐和燕乐三种音阶,突出了清角、变徵、闰、变宫的偏音旋律设计,因此也令第三乐章显现出音乐调式的多变性与丰富性。如谱例3所示。

谱例3

在第四乐章《楼兰梦》中,调式交替音级的动态变化而形成的明暗对比,突出了异域风情。谱例4中B音和bB音的转换,更加显现了楼兰古国的神秘色彩。

谱例4

(三)和声手法的民族性追求

《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的和声手法是基于民族性调式的。呈现的和弦除了三度叠置的以外,更加突出非三度结构的和弦。如四、五度叠置和弦、二度叠置和弦、省略与替代和弦,或者是以五声音阶的调式为基础纵向叠置构成的和弦[3](P28),因此,其和声更加强调乐曲民族性色彩的相互转换。

在《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中,三度叠置的和弦运用比较多。如谱例5所示。

谱例5

同时,在《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中,也大量运用了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如谱例6中所示的四、五度叠置和弦,这种和弦一般分为两个或三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既可以是相同的音程,也可以是不同的音程;既可以同向进行,也可以反向进行[4](P72),四、五度叠置和弦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性和描绘性。

谱例6

而二度叠置的和弦常以音块和音的形式出现,对旋律进行烘托,推动旋律的前进,加强旋律的民族性。

谱例7

在《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中,也常运用省略与替代和弦。民族调式中的省略音和弦,一般都是建立在商音、徵音上的和弦,为了突出旋律的民族性风格,会出现省略三音的空五度结构的和弦,常用其表现空旷、飘逸的意境。

谱例8

替代和弦在《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中也被广泛使用,常出现在商音、徵音上的和弦中,用一个音替代另一个音改变了原来和弦的结构,削弱了和弦的功能性,产生了民族特色的和声效果,使音乐风格具有强烈的中国风味。

谱例9

结语

综上所述,赵季平先生在敦煌采风期间,收集了大量“敦煌民歌”素材,在汲取了多方建议之后拟定了《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的创作思路、题材与风格。最终选择以交响乐为载体,并设计了乐队编制表。该作品汲取了大量丝绸之路文化元素,并运用了大量敦煌音乐素材,整部作品以盛唐时期文化为原型,分别设计了五个乐章,包括:《长安别》《古道吟》《凉州乐》《楼兰梦》《龟兹舞》。同时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了各种西方创作技法,并在其中糅合民族性的创作手法,为《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的创作孕育了全新的生命力与表现力,对于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凉州楼兰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楼兰一直在沉默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最爱凉州面皮子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凉州七里十万家
唐代边塞诗歌中的凉州和酒意象例谈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楼兰(外三章)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