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在帕金森病患者出院后延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19-01-21陈赛钗丁敏芳游琼
陈赛钗 丁敏芳 游琼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为临床常见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为临床特征。目前现有的医疗技术仍无根治办法[1]。延续康复护理是医院到家庭的延伸。微信作为一种经济、便捷、传播形式多样的平台,可使人与人之间时刻进行信息传递。借助微信平台将疾病相关知识传送给患者及家属,让患者出院后依然得到全面、持续的健康指导,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本研究通过对80例PD患者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出院后的延续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出院的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与体征符合《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②意识清楚,病情稳定;③病情严重程度根据Hoehn-Yahr分级量表[3]评定为Ⅱ~IV级;④伴焦虑、抑郁及其他精神性障碍者均符合(2013)《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⑤患者本人或家属会使用微信,并能及时接收微信内容;⑥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各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②帕金森叠加综合征;③有认知障碍或沟通障碍者;④合并严重心脏病、肝肾等疾病;⑤患有其他影响步行能力的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疾病;⑥在本研究期间有服药改变的。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于出院前3天进行,包括用药指导、心理疏导、饮食和安全护理,康复训练方法及重要性等。发放 《帕金森病健康管理手册》,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及康复训练的基本技能等。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1次,给予相关的健康指导与咨询;嘱其每天坚持康复训练1次,每次30 min,并每月按时复查。6个月定期复查时由专业评定员采用单盲法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再次评估。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延续康复护理。
1.2.2.1 组建微信管理小组,由1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1名心理咨询师和4名神经内科护师组成。所有成员均通过PD延续康复护理培训。每名护师负责20例患者,入组时指导患者加入微信群、关注微信公众号。
1.2.2.2 建立患者个人信息档案,收集患者病情资料,制定延续康复护理计划。
1.2.2.3 建立“帕金森微护之家”微信群,作为医护患及病友间互动平台,患者在微信群里可随意发言,互相交流,分享康复心得;小组成员每天定时在线接受患者或家属的咨询和解答问题至少1 h。
1.2.2.4 建立“帕金森微护之家”微信公众号,用于推送PD相关知识。推送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编写制作,包括PD相关健康知识、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制作成4个不同主题的知识链接,每周发送1个主题,于1个月内完成,循环6个月。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四肢关节训练、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放松训练、力量训练等,按阶段录制成视频每日推送,要求患者每日训练1次,每次30 min,反复强化。
1.2.2.5 小组成员每日收集整理患者对推送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及康复训练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答疑解惑。
1.2.2.6 连续3天未在微群中出现的患者,由小组成员电话联系,询问原因,再次强调及时关注公众号及参与群聊的重要性,鼓励积极参与。
1.2.2.7 每月门诊随访1次,小组成员根据患者个人档案记录全面评估患者饮食、用药、康复训练情况、心理状况等,针对患者具体问题给予个体化指导。
1.2.2.8 干预6个月定期复查时由专业评定员采用单盲法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再次评估。
1.3 评价指标
1.3.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评定抑郁状态最常用的量表。本研究应用24项中文版HAMD,重测信度为0.985,Cronbach's α 为 0.746[6]。 大部分条目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很严重5级评分,分别计0~4分,少数条目按无、轻中度、重度3级评分,分别计0~2分,总分78分。>35分为严重抑郁,21~35分为轻中度抑郁,8~20分为临界抑郁,<8分为无抑郁。
1.3.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是精神科临床常用量表之一。共14个项目,采用每项0~4分的5级评分法,≥29分提示可能为严重焦虑,21~28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20分肯定有焦虑,7~13分可能有焦虑,<7分则无焦虑。
1.3.3 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 (MBI) 由Shah等[8]于1989年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的基础上改良而来,李奎成等[9]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从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10个条目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每个条目根据独立程度分为5级,总分0~100分,得分越低提示残疾程度越高。
1.3.4 依从性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表格,对患者进行服药、康复训练调查评估依从程度。不按医嘱服药,拒绝康复训练为不依从,被动服药、按时不按量或按量不按时服药,被动训练或不能完成每日训练量为部分依从,主动按时按量服药,积极主动坚持训练为完全依从。
1.3.5 PD生活质量量表(PDQ-39) 由 Peto等[10]于1995 年设计,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8[11]。 包括身体活动、日常生活行为、精神健康、耻辱感、社会支持、认知、交流、身体不适8个维度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每项采用0~4分的5级计分法,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则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疾病分期(Hoehn-Yahr分级)、经济收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时干预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及复查时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及复查时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分,±s)
HAMA评分HAMD评分出院时组别 n 复查时 出院时 复查时对照组 40 25.85±4.39 19.45±4.14 28.38±3.75 22.25±2.84干预组 40 24.60±2.85 14.35±2.98 27.88±2.47 18.40±2.35 t 1.51 6.32 0.70 6.61 P 0.136 <0.001 0.484 <0.001
2.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MBI评分、PDQ-39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时干预组 MBI评分、PDQ-39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出院及复查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表3 两组出院及复查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组别 n PDQ-39评分出院时 复查时 出院时 复查时对照组 40 72.70±6.73 81.78±5.60 36.33±7.17 24.98±5.96干预组 40 73.48±5.16 87.75±3.42 37.50±6.01 23.13±5.16 t 0.58 5.76 0.79 1.48 p 0.564 <0.001 0.429 0.142 MBI评分
2.4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复查时干预组依从程度高于对照组,经Wilcox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复查时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致残性高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症状、延长生命是治疗成功的标准[12]。故患者回归家庭后加强疾病管理的相关知识、康复锻炼等宣教尤为重要。微信平台的延续康复护理通过不断的督促和专业指导为患者提供便捷、持续的护理。
3.1 微信平台的延续康复护理可改善P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随着PD病程的进展,患者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等因素导致焦虑、抑郁负面情绪逐步产生[13]。不良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患者预后康复,还会引起疾病的发展[14]。本研究通过微信搭建护患、医患、病患多种互动平台,让患者与医生、护士实时交流,表达情绪,医护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干预措施;群内病友间相互支持,分享心得,利于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减轻负性心理。
3.2 微信平台的延续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PD患者是个特殊群体,各方面原因使整体服药和康复治疗锻炼依从性降低[15]。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不仅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还可减少药物剂量,预防并发症,延缓病程[16]。因此加强用药指导和康复运动训练,提高依从性,对控制病情和减少并发症有极其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微信平台反复推送疾病知识和康复技能等内容进行循环播放,不断强化和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正确认知,进而主动进行自我监护、自我康复,并在出现不适或疑问时能及时主动与小组成员联系,小组成员针对患者认知误区进行答疑和指导,提供个体化、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和护理知识,改善其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微信平台对PD出院患者进行延续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