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话题结构句法对比研究

2019-01-21周一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偏置语段英汉

周一桃,周 敏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Li&Thompson(1976)依据类型学的观念将语言划分为四种类型。英语是主语凸显语言,而汉语是话题凸显语言。Xu&Langendoen(1985)认为,话题结构是包括话题和述题两部分的任一语法结构。话题位于句首,述题小句位于话题后并谈论与话题有关的事情,如例(1)a所示。石定栩(1998)提出,话题结构包含话题和述题小句,话题与述题小句中的某一成分有密切联系,如例(1)b所示。本文拟以语段理论为依据,对英汉话题结构的句法特征、分类及句法生成进行对比,尝试找出英汉话题结构的共性和差异。

(1)a.John,I know.

b.弟弟今天逃学,这件事我要告诉妈妈。

一、英汉话题结构的句法特征及分类

(一)英语话题结构的句法特征及分类

英语属于主语突显型语言。句中必须有主语出现,主语既可是实义主语也可是形式主语,如例(2)所示。英语的语序为SVO,英语中的话题并不是英语本身具有的语序,因此移位的成分可以复原。英语话题结构是语义和语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句子中的主语作话题时,复指代词必须出现,如例(3)所示。当句子中的宾语作话题时,复指代词可以选择性地出现。没有复指代词时,话题可是嵌入式话题,从多层内嵌句中移至句首,如例(4)所示。

(2)a.The competition began.

b.It is likely that the competition began.

(3)The final exam,it makes me worried.

(4)The story,Jack believes Mary says that everybody likes.

英语中存在话题化话题结构和左偏置话题结构。Ross(1967)将左偏置话题结构定义为:一个句子的名词词组移位至句首,而在原位有一个代词或名词短语指代这个移位的名词词组。Chomsky(1977)通过提出两个规则去解释话题化话题结构和左偏置话题结构之间的差异,如(5)所示。如果在(5)b中的S'包含一个wh-短语,那么这个短语移位至补语的位置并被删除。Chomsky(1977)将这个过程定义为“话题化”。

(5)a.S''→ Top S'

b.S'→Comp S

(二)汉语话题结构的句法特征及分类

汉语属于话题突显型语言(Li&Thompson 1976)。句中主语可出现或不出现,也可有双主语。徐烈炯、刘丹青(2007)提出,汉语的语序为TSVO,主语与话题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两种成分。部分汉语话题结构是非正常语序,不能复原成SVO语序。汉语话题结构是为了满足语法化的需要。在汉语中,句子里的成分基本上都可以作为话题结构中的话题。如例(6)所示。当句子的主语作话题时,复指代词可选择性地出现,但是标记词一般会出现。如例(7)所示。当句子的宾语作话题时,复指代词也是可选择性地出现;当有两个及以上的宾语作话题时,话题一般可以改变语序。

(6)a.这本书我用来上课

b.我这本书上课用

c.上课我用这本书

(7)张三(嘛),逛街去了

陈平(1996)[1][2]提出,汉语话题结构可以分为:话题化话题结构、左偏置话题结构和汉语式话题结构。在话题化话题结构中,述题部分有一个与话题同指的空位。在左偏置话题结构中,述题部分有一个与话题同指的复指代词。在汉语式话题结构中,述题部分没有与话题同指的成分,述题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英汉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

(一)英语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英语话题化话题结构和左偏置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首先以(8)为例,探讨英语话题化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动词“know”与宾语“John”合并生成 VP,VP与 v*合并生成 v*P,主语“I”在Spec-v*P位置生成。根据Chomsky(1995)提出的弱语段不可渗透性条件,v*P的补语VP无法再参与下一个语段的运算,而v*P的标志语仍可继续参与下一个语段的运算。探针T探测到v*P的标志语作为目标,DP为了使T的EPP特征得到赋值而移位至Spec-TP位置。DP移位后在原位留下的是拷贝,不会被拼读出来。语段中心语C为了使边缘特征得到赋值,探测到目标DP,DP移位至Spec-CP位置,在原位留下DP的拷贝。至此,例(8)合法生成。

(8)John,I know.(Xu&Langedoen 1985:1)

下面我们以(9)为例,探讨英语左偏置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动词“know”与宾语“John”合并生成VP,VP与v*合并生成v*P,主语“I”在Spec-v*P位置生成。探针 T 探测到 v*P 的标志语 DP“I”,DP“I”为了使 T 的EPP特征得到赋值移位至Spec-TP位置。DP“John”具有话题特征,因此仍需进一步参与运算。语段中心语C为了使边缘特征得到赋值,探测到目标DP“John”,DP“John”移位至Spec-CP位置,在原位留下一个复指代词。至此,例(9)合法生成。

(9)John,I knowhim.(Xu&Langedoen 1985:1)

Tanaka(2016)提出,在语段理论框架下,英语话题化结构由于中心语的边缘特征而内部合并至CP的边缘位置。依据我们的分析可看出,英语话题化话题结构和左偏置话题结构均是内部合并生成,唯一的不同点在于话题化结构在原位留下DP的拷贝,而左偏置话题结构在原位留下复指代词。

(二)汉语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汉语话题化话题结构、左偏置话题结构和汉语式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首先以(10)为例,探讨汉语话题化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动词“认识”与非移位生成的宾语“吴先生”合并生成VP,VP与v*生成v*P,主语“我”在Spec-v*P位置生成。VP内部的成分无法被下一个语段的探针探测到。而位于Spec-v*P位置的标志语“我”还可进入下一个语段的运算。探针T探测到标志语“我”,T的语义无解特征得到赋值。而标志语“我”则为了使T的EPP特征得到赋值而移位至Spec-TP。标志语“我”移位后在原位留下的是拷贝,不会被拼读出来。语段中心语C的边缘特征未得到赋值,C探测到DP“吴先生”,因此DP“吴先生”移位至Spec-CP位置,在原位留下DP的拷贝。至此,例(10)合法生成。接着以(11)为例,探讨汉语左偏置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汉语左偏置话题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与话题化话题结构相类似,不同点是在话题化结构中DP移位后留下的是DP的拷贝,而在左偏置话题结构中留下的是复指代词。

(10)吴先生,我认识(Xu&Langedoen 1985:2)

(11)吴先生,我认识他(Xu&Langedoen 1985:2)

下面我们将探讨例(12)的句法生成机制。VP“最喜欢”与“苹果”合并生成VP,VP与v*合并生成v*P。主语“他”在Spec-v*P位置生成。探针T探测到目标DP“他”,DP为了使T的EPP特征得到赋值而移位至Spec-TP。为了使Top的话题特征得到赋值,“水果”外部合并至Spec-TopP。至此,例(12)合法生成。

(12)水果,他最喜欢苹果(Xu&Langedoen1985:19)

高秀雪(2011)提出,将汉语话题结构分为英语式和汉语式两种,英语式就是文章中提到的话题化结构和左偏置结构。她认为,话题化结构和左偏置结构是移位生成的,而汉语式结构是基础生成的。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汉语话题化结构和左偏置话题结构是内部合并生成的,而汉语式话题结构是外部合并生成的。

三、英汉话题结构的共性及个性

(一)英汉话题结构的共性

英汉话题结构的共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英汉话题结构都为标记话题结构。英语话题结构中有介词及停顿等标记,汉语话题结构中的标记为停顿及语序。第二,英汉领属话题结构的领有者与被领有者必须是相邻的,两者之间不可相隔名词短语,否则句子不合法。第三,英汉话题结构中的话题都是有定语和特指的。

(二)英汉话题结构的个性

英汉话题结构的个性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英语话题结构中一般只有一个话题。如例(13)所示。汉语话题结构中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话题,且话题的顺序可以自由地改变,如例(14)所示。第二,英语属于主语突显语言,汉语属于话题突显语言。英语话题结构中的话题是附加成分,而汉语话题结构中的话题是基本成分。第三,英语话题结构的句式大多是陈述句。汉语话题结构的句式除陈述句外,还有疑问句、感叹句等。第四,英语话题结构中的空缺与话题同指。汉语话题结构中的空缺不一定与话题同指,话题与空缺之间存在某些联系。第五,英语话题结构都是内部合并生成的,而汉语话题结构有些是内部合并生成的,有些是外部合并生成的。

(13)I use this pencil to draw.

(14)a.我用这支铅笔画画。

b.这支铅笔我用来画画。

c.画画我用这支铅笔。

本文探讨了英汉话题结构在句法特征、分类和生成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通过研究发现,英汉话题结构存在的个性多于共性。从句法生成的角度看,英语话题结构由内部合并生成,而汉语话题结构有些由内部合并生成,有些由外部合并生成。英汉话题结构之间的差异源于语言类型参数的不同。

猜你喜欢

偏置语段英汉
基于40%正面偏置碰撞的某车型仿真及结构优化
基于双向线性插值的车道辅助系统障碍避让研究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基于语段加标推导和特征核查的TCG分析及接口区分条件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一种偏置型的光纤传导高压电流互感器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一级旋流偏置对双旋流杯下游流场的影响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